大汉开国谋士群
分類: 图书,传记,中国政治人物,
作者: 梁由之 著
出 版 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27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506371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刘邦建了一个谋士群。当中六位顶尖高手,运筹帷幄,折冲樽俎,帮助他完成了从一个市井无赖到大汉开国皇帝的伟大蜕变。其是波澜壮阔,精彩无限;梁由之大笔如椽,娓娓道来。
本书的主人公,是萧何、张良、陈平、郦食其、随何、陆贾这六个在大汉开国和巩固政权过程中居功至伟、极具个性特色的谋士。先贤们博大精深的思维方式和斑斓多姿的人生道路,可以给后人提供多方面的启发和借鉴。书中涉及的人物和故事,大致包括了秦末汉初主要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重大事件。
萧何:最优秀的大管家——
独具慧眼,选拔推荐最杰出的总裁;
忠心耿耿,把老板伺候得舒舒服服;
兢兢业业,将小公司做成超级托拉斯。
张良:智库首脑,皇帝老师,
天才人物,大家气度——
如何登峰造极?
如何全身而退?
陈平:成功的四大秘诀——
娶好女人,
跟对领导,
见风使舵,
留足余地。
郦食其:
同行嫉妒领导疏忽导致无可挽回的误会和悲剧,
高阳酒徒功败垂成,
下了油锅。
随何:
做成一票买卖,
造就千古美名。
陆贾:
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兼理论家;
一个在家庭和改坛都优游自如的智者;
一场惊天大政变的幕后策划人。
内容简介
《大汉开国谋士群》是梁由之“谋士群研究”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时间主要界定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至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即秦末汉初时期。这30年峥嵘岁月,风起云涌,人才辈出,威武雄壮,可歌可泣,对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值得大书特书。
谋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博大精深的思维方式和斑斓多姿的人生道路,可以给后人提供多方面的启发和借鉴。作为本书叙事主体的六位谋士:萧何、张良、陈平、郦食其、随何、陆贾,在大汉开国和巩固政权过程中贡献突出,居功至伟,每个人又极具个性特色。正是他们形成的合力,帮助刘邦由一个“好酒及色”的市井无赖脱胎换骨,在秦末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后来居上,完成“三户亡秦”的伟业,又与彪悍无敌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争战数载并最终胜出,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君主,谱写合奏出一则雄奇瑰丽、荡气回肠的千古传奇。
书中涉及的人物和故事,大致包括了秦末汉初主要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重大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将《大汉开国谋士群》看作一部视角独特的秦楚战争、楚汉战争及西汉开国简史,亦未尝不可。
本书雄深雅健,清新俊逸,瞻博严谨,幽默风趣,可读性极强。
作者简介
梁由之,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楚人,居粤多年。梁某大腹便便,兴趣广泛,尤好音乐、历史、军事、金融投资和旅行。2005年开始在天涯社区敲发文字,2006年起在《读库》等平面媒体发表文章。其《红尘冷眼》《风雨江山》《百年五牛图》《谋士群研究》等系列作品,影响巨大,广受欢迎。
目录
小引
前言
第一章 萧何
千古良相
攀龙附凤
深谋远虑
成也萧何:关于韩信(上)
韩信将兵:关于韩信(中)
败也萧何:关于韩信(下)
伴君如伴虎
萧规曹随
第二章 张良
帝者师
博浪椎与圯上老人
风云际会
鸿门宴
运筹帷幄
定国安邦
功成身退
黄老学说与汉初政治
第三章 陈平
一个足智多谋的大帅哥之非凡人生
女子
主子
点子
左右逢源
三朝元老
第四章 郦食其
郦生其人
高阳酒徒
汉室英烈
田横五百士
大汉开国群英榜
第五章 随何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众王的末日(上)
众王的末日(下)
第六章 陆贾
随陆无武。绛灌无文
逆取顺守。长治久安
陆生渡岭。两使南越
协和文武,将相安刘
主要参引书目
秦时期全图
西汉时期全图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萧何
自秦迄今,历两千年,中华盛世,首推汉唐,千古良相,必称萧曹。
诸葛亮应该算是最富盛名的贤相了。晋人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结尾这样评论传主:“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唐代诗圣杜甫在缅怀诸葛丞相的《咏怀古迹之五》一诗中赞叹道:“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两个很有代表性的学者和文士,相隔数百年,风马牛不相及,却不约而同地拿萧相国作为良相的标高。
萧何是西汉王朝的开国丞相。在夺取江山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他一直是兴汉集团的核心成员,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和左右手,对这个集团的形成、发展、壮大和最终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建立了丰功伟绩。
刘邦率军占领秦都咸阳后,将吏们都忙于抢夺金银财宝,及时享乐。只有萧何与众不同。他单独首先收取“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由此掌握了全国的地形、户口、物产等情况,为此后持续数年的长期消耗性战争早早盘下了定海神针,表现出过人的眼力。
项羽违背义帝原约,将刘邦的封地由关中改为偏远的汉中和巴蜀后,刘邦和手下的将领们都非常生气,不愿前往就国,群情激愤,楚汉战争一触即发。孙子曰:“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如果这个时候与项羽决裂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一定凶多吉少。萧何力排众议,极力说服刘邦认清敌强我弱的现实,坚决反对轻举妄动,主张先作战略退却,收回拳头,保存实力,积聚力量,伺机而动。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还定三秦”后的整个楚汉战争期间,萧何留镇关中,固守根本,建设了巩固的根据地并负责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源源不断地以大量兵员和物资支援前线,使屡败屡战的刘邦从无匮乏之感,总能够咸鱼翻生卷土重来,最后得以反败为胜。
大汉帝国建立后,萧何在刘邦“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制定了汉法九章,统一了全国律令。他还协助刘邦,通过减少赋税、复员兵卒、释放奴婢、发展生产等政策措施,使饱受苛酷秦政和长期战争摧残的士民喘了一口气,得以休养生息。社会逐渐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为日后的“文景之治”奠定了政策和物质基础。
萧何颇有知人之明。在刘邦势力还比较微弱的时候,他全力举荐当时还泯然众人默默无闻的韩信出任汉军主将,这也许可以视为汉楚双方成败兴衰的关键。后来,他又被迫协助吕后诱杀韩信,以致后人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感慨。从心理角度分析萧何为什么帮助吕后诛灭韩信,是很有意味的。
萧相国还颇具容人雅量。他病重弥留之际,捐弃个人恩怨,以国家根本利益为重,向朝廷推荐与自己有嫌隙的曹参作为相位继承人,保证了政权和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萧规曹随,成为千古佳话。
刘邦与萧何的私人感情很不一般。他力排众议,坚持将萧何列为头号功臣,恩宠无人可比。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萧何却是个例外。萧相国身后,子孙四次因罪失去侯爵,皇帝总是搜求他的其他后人,续封酂侯,这在功臣中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西汉开国皇帝与丞相齐心协力,合作无间,取得巨大成功,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珠联璧合的模范帝相,也成为后世景仰学习的样板。与他们最具可比性的,是同样从布衣崛起的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首相李善长。
朱元璋起兵之初,向李善长请教平定天下之策。李善长说:“汉高祖起自布衣,知人善任,不乱杀人,五年就成就了帝业。你们老家相距不远,效法高祖的所作所为,平定天下并非难事。”朱元璋认为很对。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大封群臣,左丞相李善长封韩国公,位居功臣之首,制词比之为萧何,褒奖得天花乱坠,无所不至,俨然又一对不让前人专美的模范帝相横空出世了。但这只是一种表象。
饶是萧何与刘邦关系那么深那么铁,为人处事非常低调,十分小心谨慎,采取了多项措施自保,甚至不惜自诬,还是不能完全消除刘邦的猜忌,一度被交送廷尉拘押审问。所幸有人说情,加之刘邦毕竟还算恢宏大度,结果总算有惊无险。
李善长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这位退休多年、老态龙钟、时年七十七岁的第一功臣阖家老小七十余人一概处死,唯有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托妻子临安公主的福,与儿子李芳、李茂等人得到恩免,捡了几条命。朱元璋前后用过四位丞相,居然无一善终。他后来更是干脆废除了历经千年的丞相制度。钱穆指出,“明代的政治,走上歧途”,“恶化的主因,便在洪武废相。自秦以来辅弼天子处理国政的相位,至是废去,遂成绝对君主独裁的局面”。
封建社会君臣之间普遍存在深刻矛盾,关系往往是畸形的,这是由帝制“家天下”的非人性本质所决定的。随着帝权的不断膨胀,这种畸形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晰、刺眼,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
中国的千年帝制,废除尚不到百年,流弊仍然极多极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抚今追昔,温故知新,进行自由民主、富有效率、符合人性的现代化制度性建设,仍是刻下的当务之急。
攀龙附凤
萧何是泗(sì)水郡沛县丰邑人,跟刘邦是小老乡。他通晓法律,为人平和公道,交游广泛,人缘极佳,处理问题既老练又周到,文笔也很来得,在县令手下当了个“主吏掾”,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秦朝有一位御史,奉命来检查监督郡政,萧何被抽调跟随办事。他抓住机会,卖力表现了一番,鞍前马后,东奔西颠,将一应事体全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妥妥帖帖,让御史十分满意。于是御史提拔萧何升任泗水郡的“卒史”,主管全郡的文书档案。这点差事,对未来大汉王朝的开国丞相而言,当然只是小菜一碟。萧何应付裕如,不久又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地在一次官员考评中拿了第一,让御史更是大为高兴,觉得面子光光牛皮哄哄:他既佩服萧何的能力,也佩服自己的眼力。
这位御史可算是个颇有使命感、为国惜才的官员,有良心,又肯负责任,他认为萧某还是大材小用了,打算向皇上举荐萧何到朝廷任职,一展身手。其实他们之间纯属工作关系,并没多少私交,更无行贿受贿情事。不过这次萧卒史没有接受上司的好意,再三辞谢,终于没去。至于萧何究竟是安土重迁呢,还是他已经未卜先知,敏感地意识到山雨欲来风满楼,天下大乱在即,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人群呢,史无明载,就只好存疑了。
萧何精明谨慎勤勉细致,固然是个顶呱呱的能吏,但这种人并非稀缺动物,一抓一大把。如果天下太平,他也只不过是一名称职的小公务员罢了,充其量也就混个司局级退休,几乎百分百会在历史的汪洋中湮没无闻,难以激起哪怕是一朵微末的浪花。太史公说,“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碌碌未有奇节”,实在并无什么了不得的惊人之处;他之所以能成为响当当硬邦邦的大人物,是“依日月之末光”——也就是说,萧何能出人头地,是因为攀龙附凤,跟对了领导;具体地说,就是托了刘邦的福,沾了刘邦的光。
公不离婆,秤不离砣。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没有汉高祖就没有萧相国。介绍萧何,不能不说到刘邦。
乱世出英雄。萧何本身,固然素质良好,历史对他也很慷慨,给他提供了一飞冲天的机会和平台。
萧何很喜欢结交朋友,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像沛县看守所所长曹参啦,县政府车马队队长夏侯婴啦,担任泗水郡卒史的同事周苛啦,屠狗的樊哙啦,丝绸贩子灌婴啦,编席匠兼吹鼓手周勃啦……都是他的哥们,关系倍儿铁。这些人抱成一团,经常非法集会,在一起喝酒吹牛,唱歌泡妞。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进而集结为一个在当地潜势力很大、带黑社会性质的小集团。
蛇无头而不行。这些人共同的老大,乃刘季刘老三,亦即刘邦,也就是后来的汉高祖。萧何、曹参这帮哥们夤(yín)缘时会发迹变泰,建功立业裂土封侯,后来都成为大汉开国布衣将相群中的重要角色。
刘邦何许人也?
提起此马来头大。
刘邦出身寒素,排行第三,人唤刘季,正经名字都没一个。他的大号“刘邦”据说是当了皇帝之后才让叔孙通那些个儒臣帮助取的,以便观瞻。为了方便起见,本文一般径书“刘邦”。
刘妈妈一次在湖边休息,梦中与龙交合。忽然雷电交加,天昏地暗。刘老爹恰好找了过去,看见一条蛟龙正盘在他媳妇身上优哉游哉。这以后,刘妈妈肚子慢慢就大了,随后产下刘邦。所以呢,说不准刘邦究竟是沛县丰邑中阳里农民刘老爹的血脉,还是天上见首不见尾的神奇的龙种。
长大以后的刘邦,出落得一副好皮囊,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突起的上额,高高的鼻梁,一把美髯飘在颔下,七十二颗黑痣左腿里藏,瞧这刘家小三,倒是不无几分龙种模样。
刘邦性情豁达,心胸开阔,恢弘大度,乐善好施,不拘小节,伶俐敏捷,尤其善于驾驭各色人等。平素游手好闲东游西逛,什么家务事和农活都不愿意沾手。刘老爹看不过眼,经常批评三儿子不务正业,并拿干农活的好把式、辛勤劳作慢慢挣下一份家当渐臻小康的小二子现身说法,作为近在眼前的活生生的榜样。争奈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人各有志,老三根本听不进去。他对此不屑一顾,依旧吃喝玩乐,斗鸡走狗,到处游荡。成年以后,刘邦试着弄一小官做做,结果当了个泗水亭亭长,大概跟《水浒传》中晁盖“智取生辰纲”以前做的“保正”差不多大小,是最基层的吏役。秦朝施行郡县制,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乡下每十里设一亭,亭设亭长,负责管理该地面民间的争讼和国家的征丁征粮等事务,不属公务员编制。他跟县里各个衙门的小吏们走得很近乎,经常戏弄他们,以此取乐。
有一次,刘邦到秦都咸阳服徭役,恰巧碰到秦始皇出巡,破例开恩不清场,准许老百姓在旁边观看。刘邦挤在人山人海中,目睹了皇帝的威风和排场。他不禁感叹道:“唉,大丈夫就该像这个样子啊!”
三十年来说旧交,萧何跟刘邦早就是哥们。
刘老三在愤青时期,多次惹出麻烦,萧何屡次利用职权,袒护他化灾解难。当刘邦向体制内靠拢、当了亭长后,萧何更是常常给他出主意,并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刘邦到咸阳服徭役,其他官吏都资送俸钱三百,唯独萧何一人送了五百。一般而言,刘邦这个人是颇为念旧、蛮讲哥们义气的,萧何这点心意一直让他感念不忘,并在日后连本带利作了很够意思的回报。
刘邦最喜欢两样东东:美酒和美女。他呼朋引类,隔三岔五就去王老太或是武大娘开的酒店喝个痛快,醉了歪头便睡,还经常赊账。不过他到哪儿,哪儿人气就旺,营业额要比平时多出几倍,来晚了的客人有时还要排上队等候空桌。于是老板娘们都把他当作贵宾,迎来送往小心侍候。年关结账时,老板娘往往主动请刘三吃顿迎新酒,将他的欠条撕掉,旧账一笔勾销。
据说,江山和美女最终常常落到浪子手里。别人姑且不论,对于刘邦而言,这种说法还是基本靠谱的。如何夺取江山,后文会渐次说到,这里先话话刘邦是怎样空手套白狼、抱得美人归的。
单父县的富豪吕公,跟沛县的县令是好友。他为了躲避仇家,一度到县令家中做客,后来干脆将家也搬了过来,在沛县落地生根。新居落成后,县里的一众官吏和乡绅豪杰们都前来为县老爷的贵客道贺捧场。那时萧何还在县里做主吏掾,由他负责接受贺礼和招待客人。萧何的想法是礼多人不怪,他对客人们说:“贺礼不满一千钱的,请坐在堂下,超过的请上坐。”
这等场合自然少不了泗水亭长刘季刘老三。刘邦一向瞧不起那些蝇营狗苟溜须拍马的伙计,他大摇大摆扬长而入,对看门人抛下一句:“快去通报,老子送一万!”这可是一份罕见的巨礼。其实他腰包里一个子儿也没带,不名一文。
吕公闻讯后大吃一惊,急忙起身出门迎接。此老好相术,他看刘邦仪表非凡,举止大度,心中顿生好感,客客气气地将他请到堂上雅座入席。萧何是刘邦的老朋友,了解他的为人,觑个空子悄悄提醒吕公说:“刘邦这个人向来喜欢吹牛,能做成的事很少,也没多少钱,他的话恐怕靠不住。”吕公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不以为意。刘邦高坐首席,谈笑自如,对其他客人很是轻慢。单看他那副派头,倒真像是一个鹤立鸡群、既富有又慷慨的主。
吕公非常欣赏刘老三。酒阑人散时,他示意刘邦单独留下,两人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继续交谈。吕公试探出刘邦尚未婚配时,喜出望外,当即大大方方地说:“老汉我一向喜欢给人看相,阅人无数。像你这样品相高贵的,还是第一次见到,希望你努力自爱!我有个最疼爱的女儿,人品模样倒还周正,如果你不嫌弃,我打算将她许配给你。”
刘邦的信息很灵通。他早就听说吕公家财万贯,五个儿女也是人物,个个了得:两个儿子吕泽、吕释之为人强梁,都是一等一的好汉;三个女儿除长女长姁已经出嫁外,老二吕雉和小妹吕须都是美人儿,也很能干。自己一句即兴而发的空口大话,不但人五人六胡吃海喝了一顿,而且居然还从天上掉下一个吕妹妹来,这等好事,求之不得,岂容错过!再说,他已经老大不小,对那种生张熟魏眠花宿柳的放荡生活已经有些厌倦,也想成家了。这厮是何等机灵之人,他深知机不可失,夜长梦多,当即跪拜,认定了岳丈。当他带着一身酒气,打着饱嗝,在溶溶月光下告别新科丈人回家时,一路上咀嚼着今天的好运气,一脸坏笑,嘴巴都合不拢。寂静的街道上飘过一串清脆的马蹄声。
吕老太认为老伴的做法过于轻率。刘邦走后,她向吕公抱怨说:“你总是另眼看待二丫头,说她会嫁给贵人。县令跟你是老朋友,要跟我们做亲家,你都不肯,怎么稀里糊涂将女儿许配给了刘邦这种穷光蛋?他除了一张油嘴,还有什么?”吕公唾了老伴一口,说:“妇道人家,懂个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