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书史话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图书馆学 档案学 ,
作者: 焦树安 著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1997-9-1字数:版次: 1页数: 186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002226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
目录
一、中国古代藏书概论
二、中国古代藏书起源
1 中国最早的图书形式——简牍与帛书
2 国家藏书机构——藏室的产生
3 私人藏书的出现
三、秦代的藏书与焚书
四、汉代藏书制度的确立
1 两汉的藏书及其机构的建立
2 两汉的征书与献书
3 中国的第一个国家书目
4 石渠阁会议与《熹平石经》
五、魏晋南北朝藏书旋聚旋失
1 纸的发明与纸书的出现
2 魏晋南北朝的藏书
3 图书的分类与编目
4 汲冢书的发现与整理
5 各类书目的出现
六、隋唐盛世 藏书大增
1 从卷轴式写本到雕版印本册装
2 隋唐五代的藏书
3 图书的分类与编目
七、宋元官私藏书发展空前
1 雕版印刷的普及与活字印刷的发明
2 宋元时期的藏书
3 图书的分类与书目
4 宋元时期的图书流通
八、明清一统 藏书规模恢弘
1 明清两代的藏书
2 明清私人藏书激增
3 明清时期的重要书目
4 敦煌藏书西流与皕宋楼藏书东渡
5 明清时期藏书的流通
九、近代图书馆的出现
1 铅印技术的传入和书籍形式的变化
2 清末民初文化教育的发展
3 清末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建立
4 各种类型图书馆的普及
5 从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化
6 中国的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
7 民国时期图书馆机构与管理
8 民国时期的藏书
9 民国时期著名的藏书家与藏书楼
10 日寇对中国图书馆的摧残和劫掠
书摘插图
一、中国古代藏书概论
中国是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极其灿烂的古代文明。古代典籍之多,居于世界之首。研究我国的藏书史是研究我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打开我国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因而有着重要意义。
所谓藏书史,是指不同时代的图书典籍依照确定的编排体系实施管理、保存与流通的历史。它涉及四个方面:一、图书存在的形态,因为不同的书籍形态有着不同的保管和流通的方式,如竹简、纸书与磁带就有着不同的收藏与使用方法;二、图书的编目,即组织图书的体系与方法,如古代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组织图书,而现代则是按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划分与管理图书;三、图书的典藏,即图书的保存与管理;四、图书的流通,即图书的借阅与使用。
我国是世界上设置图书典藏机构与管理人员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历史上藏书系统可分为三类:国家藏书,俗称官藏;私人藏书,亦称私藏;书院藏书和寺院藏书,即私办公助的藏书机构。而历史上所称的藏书家,是指私人藏书者而言。
我国的国家藏书始于周代。据文献记载,周朝史官有执掌藏书之职,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就做过当时国家图书馆的主官一“守藏室之史”,专事国家典籍的收藏管理工作。秦代藏书处叫石室。汉代初定天下就广征图书,分太常、太史、博士、延阁、广内、秘室六处收藏。曹魏时设有秘书、中、外三阁国家藏书处;晋沿魏制,图书收藏皆归兰台(外台)和秘书(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