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教材)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轻工业、手工业,食品工业,
作者: 白秀峰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8-1字数: 808000版次: 1页数: 545印刷时间: 2007/02/01开本: 16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672747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系列教材是在充分向各医药院校调研、总结归纳当前药学教育迫切需要补充一些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编写宗旨的。本系列教材的编写宗旨是:药学特色鲜明、具有前瞻性、能体现现代医药科技水平的高质量药学教材。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菌种选育理论与技术
第三章 培养基
第四章 灭菌与除菌
第五章 生产菌种的制备和保藏
第六章 发酵过程中的通气与搅拌
第七章 发酵过程的控制
第八章 发酵动力学
第九章 发酵过程检测与自控
第十章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调控
第十一章 发酵过程的实验室研究、中试和放大
第十二章 发酵工业与环境保护
第二篇 分论
第十四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与发酵
第十五章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与发酵
第十六章 大环内酯类(包含蒽环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与发酵
第十七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与发酵
第十八章 聚醚类抗生素
第十九章 肽类及其他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与发酵
第二十章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与发酵
第二十一章 维生素
第二十二章 核苷与核苷酸
第二十三章 药用酶与酶抑制剂
第二十四章 微生物来源的几类生理活性物质
第二十五章 微生物转化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绪论
一、发酵工程的沿革
世界上的发酵工程是从作为家庭工业的食品酿造业诞生开始的,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方的啤酒、葡萄酒、面包、奶酪,东方的酱、酱油、米酒,中东地区的乳酸发酵产物等都是人类巧妙地利用尚不认知的微生物对多种果实和食物进行天然发酵后获得的产品。3000多年前,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用长霉的豆腐治疗皮肤病的医案,表明我们的祖先已经发现微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的医疗价值。
发酵(fermentation)是由拉丁语“翻涌”(fervere,亦可译为发泡)派生来的,是指果实或食物发酵时产生的碳酸气泡鼓起翻动的现象。微生物学的鼻祖巴斯德研究酒精发酵的生理学意义时提出,发酵是酵母在无氧状态下的呼吸过程,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一种形式”。近代对多种微生物的厌氧、需氧发酵的生理学研究表明,厌氧发酵是微生物体内提供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氧的参与,同时形成多种代谢产物的生物化学过程;需氧发酵则是微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需要氧的参与,同时产生若干种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相关和不相关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地球上有了生命活动,就有了发酵现象。发酵产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但对发酵现象本质的认识却是近300年的事。1675年荷兰人吕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首次用肉眼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细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当时称为微动体)。巴斯德的多项研究结果证实了,酒精发酵是酵母菌的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到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在基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过程。他连续对当时的乳酸发酵、葡萄酒酿造、食醋制造等多种发酵现象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明确提出这些不同类型的发酵是由形态上可以区别的各种微生物所引起的,即各种微生物在各自的发酵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至此,人们对天然发酵的生理学意义有了认知。此时期的发酵是混合菌种的自发发酵。其后不久,布雷菲尔德建立了霉菌的分离与纯培养技术,柯赫等创立了细菌的分离与纯培养技术,汉逊等创建了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培养技术。从此,人类可以控制某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并可进行单一微生物的发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