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药物设计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

分類: 图书,医学,药学,药学理论,
作者: 张万年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1字数: 1115000版次: 1页数: 770印刷时间: 2006/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673293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大量药物设计的实例系统地讲述了现代药物设计的最新理论、技术与策略。全书共分16章:第一章“药物设计概论”,概要介绍药物设计发展的历史与未来、药物设计的任务与方法、药物设计的程序与技术,使读者从治疗病种的选择开始,经药物作用靶的确定与选择、生物学评价模型的建立、先导物的发现与设计、先导化合物的优化设计、候选药物选定,直至新药开发研究,对药物研究的全程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第二章“ 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从过去的“经验设计”到现在的“分子模拟设计 ”系统讲述了药物作用的体内过程和药物设计的主要原理,包括药物一受体相互作用原理、前药设计原理、软药设计原理、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代谢拮抗原理和构效关系原理;第三章到第七章重点讲述以受体、靶酶、核酸为靶的先导物设计,以内源性活性物质为先导的模拟设计以及利用药物代谢机制的优化设计等五种主要的药物设计方法与策略;第八章到第十一章主要介绍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等现代药物设计有关的四大基本技术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重点介绍了抗肿瘤药、抗感染药、心血管病治疗药三大类药物作用的靶及其相关的新药设计成果与进展。最后从药物设计的系统性出发,增加了一般药物设计中很少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和制剂技术相关的药物设计。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教材,也可供药物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药物设计概论
第一节药物设计的历史与未来
一、天然药物原始发现时期
二、天然活性物质发现时期
三、化学药物发展时期
四、药物分子定量设计时期
五、药物分子模拟设计时期
六、21世纪药物设计技术的展望
第二节药物设计的任务与方法
一、药物经验设计法
二、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法
第三节药物设计的程序与技术
一、治疗病种的选择
二、药物作用靶的确证与选择
三、生物学评价模型的建立与选择
四、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设计
五、先导化合物的优化设计
六、候选药物选定
七、新药开发研究
第二章 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药物的生物转运原理
一、药物作用的体内过程
二、生物膜的结构性质
三、药物的生物转运机制
四、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第二节芭物-靶相互作用原理
一、药物-靶相互作用的理论
二、药物-靶相互作用的类型
三、基于药物-靶相互作用的药物设计
第三节药物代谢动力学原理
一、药物代谢过程
二、药物代谢与药物设计
……
第三章作用于酶的药物设计
第四章作用于受体的药物设计
第五章作用于核酸的药物设计
第六章基于内源性活性调节物质的药物设计
第七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优化设计
第八章定量构效关系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第九章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第十章组合化学技术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高通量筛选技术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抗肿瘤药物设计
第十三章抗感染药物设计
第十四章心血管治疗药物设计
第十五章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第十六章制剂设计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书摘插图
第一章药物设计概念
第一节药物设计的历史与未来
一、天然药物原始发现时期
19世纪以前,唯心的生命力学说统治着整个世界,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物都被视为上帝创造的有生命力的物质,人类只能利用而不能制造和改变之,这也就决定了那个时期的人只知道从天然存在的物质中寻找治病的原始药物。药物发现的手段也是最原始的“人尝”,“神农尝百草,一日三十毒”就反映了史前药物发现的现状。早在公元前1世纪,我国就诞生了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16世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确认收录了l892种天然药物。当时人们只知道这些天然药物可治病,但究竟是什么物质起作用却全然不知,真正科学地认识药物还是从19世纪开始。
二、天然活性物质发现时期
19世纪前半叶,有机化学有了很大发展,有机化学家开始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相继于1805年德国Sertumer从鸦片中分离出镇痛药吗啡,l820年Pelletier从金鸡纳树皮提取出抗疟药奎宁,1833年Mein等从莨菪中分离出解痉药阿托品,1855年Niemann从古柯树叶中提取出可卡因。30年时间就分离发现约30多种重要的有效成分,这在当时可谓是药物发现的重大突破,从此药物发现进入了以分离天然药物有效成分为主的新阶段,这种从天然药物发现新药的手段一直延续到现在,并已成为我国目前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流。
到19世纪后半叶,炸药、染料等化学工业已十分发达,有机合成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有机结构理论逐步建立起来,有机化学反应有了许多积累,为合成药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化学基础。1860年巴斯德发现了细菌,从那时起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开始由迷信走向科学,出现了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这些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使人类初步感知到诸如病菌感染之类的较简单的疾病发病原因,并根据这些病因建立起实验药理学。这些药物研究的基本技术的建立,使药物研究由天然活性物质发现为主的时期逐步过渡到化学合成药物为主的化学药物发展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