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经-生存竞争第一法则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人际沟通,
作者: 郭涛 主编
出 版 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180000版次: 2页数: 254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084189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借他人之花献自身之佛,借亲朋好友之助登事业之巅,借天时地利人和,圆成功之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内容简介
一日,在京的几位昔日文人,今日商海英杰会聚一堂,畅谈几年来的商海感受。一人忽道:〔当今社会,借是生存竞争的第一法则!〕于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大家纷纷列举了借力借智、借局借势、借机借路、借手借心等名目,并提出了正借、顺借、曲借、暗借等手法,以及借的条件、借的危机、借的防卫等问题。
有人提议,将这一法雕及有关问题,结合商海实践加以推阐,分头撰写成书,于是大家举杯赞叹,于是有了这部剐具一格、剐有洞天的书。
借他人之花献自身之佛,借亲朋好友之助登事业之巅,借天时地利人和,圆成功之梦……
目录
第一篇借的重要
一、借的社会学透视
二、借是生存竞争第一大法
三、借是思维与行为的艺术
四、借是一把双刃剑
五、中国谋智文化:借
六、当今是“借”的天下
第二篇借的范围
一、借钱借物
二、借力借智
三、借机借路
四、借局借势
五、借鉴借口
六、借手借心
七、借地借天
第三篇借的条件
一、己方有借的需要
1不借不行
2借了更好
二、对方有借用的价值
1借有所值
2借有所用
三、可能性要足够
四、信誉要足够
五、实力要足够
六、理由要足够
七、技巧要足够
第四篇借的手法
一、正借:大智大勇,开门见山
1尊之以礼
2晓之以理
3动之以情
4激之以义
二、顺借:顺其自然,顺水推舟
1先交后求
2顺水推舟
3投合其心
4顺详其意
……
第五篇借的危机
第六篇借的防卫
书摘插图
第一篇借的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借”并不陌生,平时身边缺物少钱,往往向左邻右舍借取,向亲朋好友求助。但一般人对借的理解只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互通有无上,借的范围局限在钱物的使用上。
其实,借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现代汉语》关于借字就收有如下词条:借鉴、借用、借助、借重、借光、借贷、借口、借花献佛、借题发挥、借风使船……
字、词以及成语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身经验和智慧的一种结晶。它说明人的活动范围有多广,借的范围就有多广。
就本书而言,所谓的借,既包括其广义,也包含其狭义。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使用和阐述钱物意义上的借,也阐述借助意义上的借,所有人类对于外在事物的利用,都包含在我们借的概念之中,都包含在本书探讨的范围之内。当然,在不同内涵和外延的借字之中,我们更注重功利意义的借,特别是作为经济活动的借,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更接近,对人们来说也更有意义。
很显然,借不仅仅体现了人对世界事物利用的一种广度,借还体现了人对事物把握的一种深度。人类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善借于物。人光有眼睛还不够,他还要通过望远镜使其视力延伸;人有双腿走路还不够,他还要发明自行车、汽车、轮船、飞机、宇宙飞船使之“走”得更远;人自己会做饭、洗衣、打扫卫生,但他还要用电饭煲、洗衣机、吸尘器……这是人的伟大之处,这是人的深刻之处,也是借的魅力所在。
“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众人集柴火焰高”,这些谚语充分说明了借的重要性,但要全面认识借的内涵,还必须对借进行一番社会学、历史学乃至哲学的透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