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心理结构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心理学,
作者: (日)土居健朗著,阎小妹译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6-9-1字数:版次: 1页数: 14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2纸张:I S B N : 978710004832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细心地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用语,分析日语词汇,列举日常生活中日本人的为人处世,对一些往往为人所忽视的话语、动作,乃至心理都给予极大的关注,总结出日本人的依赖心理特征,并根据这一特征创立针对日本人的独特的心理分析法与理论。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现代社会各种各样令人无法理解的现象。
目录
导读
出版30周年纪念
作者序言
第一章依赖心理的研究
第二章彼此依赖的社会
表示依赖心理的熟语和词汇
义理和人情
“他人”与“客套”
内与外
“顺从”与“吸收”
罪恶感与耻辱心
依赖心理的社会体制
第三章依赖的逻辑
语言与心理
依赖的词源
依赖的心理原型
依赖心理与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依赖与自由
关于“气”的概念
第四章依赖心理的病理
偏执症的心理分析
对人恐怖症
执著
同性恋感情
懊悔与遗憾
受迫害感
没有主见
第五章依赖心理与现代社会
青年期的反抗心理
现代人的异化
父权失坠的社会
连带感、罪恶感、受害者意识
逆反的时代
附:再论依赖心理
(一)“依赖”的词义
(二)依赖与认同
(三)个人与集团
文献
人名索引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依赖心理的研究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在提出依赖心理概念时自己所经历的一场东西文化的冲击。
1950年我得到美国占领地区救助奖学金,前往美国学习精神病理学。时值二战后不久,美国的物质生活之丰富令人眼花缭乱,美国人自由豪放的性格,更让我敬佩不已。与此同时,也感到十分困惑,我的思维方式、内心感受似乎都与美国人格格不入。记得刚到美国不久,经朋友介绍,我去拜访一位美国人,见面叙谈了一会儿,主人便问:“您饿了吗?有冰激凌。”我一时不知怎样对答才好,尽管肚子是有点饿,但毕竟是初次见面,实在不好意思直吐实情,便说:“还不饿。”本以为他还会再劝上几句的,谁知主人听了我的话只随意地说了句“是吗?”就过去了。我马上有点后悔,应该坦率回答才好。后来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我就想,要是日本人的话,一定是先将食品端上来给客人,而不像美国人那样直截了当地先问客人是不是饿了。还有一次,也是刚到美国不久,指导我工作的医师帮了我一点忙,记不得为了什么,总之是件很小的事情,事后我想表示一下谢意,说了声“I am sorry(对不起)”。,那位医师神色怪异地望着我:“你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吗?”一时弄得我十分尴尬。我总以为“谢谢”是对同辈用的,跟长者说不太合适。如果用日语,我会说“太感谢了”,或“实在过意不去”,可遇到用英语时就不知如何表达才好,结果脱口而出,说成了“对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