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

分類: 图书,小说,社会,
作者: 张平 著
出 版 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字数: 230000版次: 1页数: 252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3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065573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以前在电影电视中的播放说明,放在张平的著作中绝对是不妥当的,他的小说来源于现实生活,但读过他的小说之后感觉甚至比现实生活还要真实,有的事情圈子之外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在我的印象中,几年前,新闻媒体曾报道过有位地区行政专员面对黑压压跪下一大片拦车告状的村民,斥说村民是跪着暴动,这可不是小说!在张平的《天网》中,张平恐怕就借用了这个现实事件,小说中写到临汾地区行政专员到恶霸村支部书记家去为支书助威,结果在村口就碰到自发组织起来的下跪拦车喊冤告状的村民,结果专员连车都不敢下,连群众的面也不敢见,就退回去了,完全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干部起码的人格。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在中国法制不够完善的环境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天网》塑造了一个敢于面对上级而坚持正义、坚持原则的好县委书记刘郁瑞。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是作为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更要关注民生疾苦,不要一味只顾发展经济、搞政绩而忽视群众的利益,甚至生命财产的安全,共产党员不可见利忘义、忘本,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你漠视人民的疾苦,你也将被人民所抛弃。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反贪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刘郁瑞,偶然遇见了告状三十年而家破人亡的普通农民李荣才。刘郁瑞以人民公仆的强烈责任感,深入调查研究,顶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阻力,不惧权势,扶正祛邪,终使含冤多年却因官官相护未能昭雪的李荣才冤案得以彻底平反,同时也坚决制裁了那些滥用人民给的权利横行乡里的恶霸。这部书被媒体和读者评价为“以作家的良知写农民的命运”之作,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当代正气歌”。并因为触动了一些滥用职权的人的利益,张平被这些人告上了法庭。但法律是公正的,最终以张平的胜诉而结案。
作者简介
张平,山西省新绛县人,1954年11月生于西安,198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山西省副省长,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山西省委主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从八十年代初步入文坛以来,张平先后创作了《祭妻》、《姐姐》、《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抉择》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茅盾文学奖等数十项荣誉。2000年史无前例的反贪风暴使“人民作家”张平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所著《天网》、《抉择》、《十面埋伏》、《对面的女孩》等作品以直面现实、鞭笞腐败著称。2000年10月,《抉择》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据此改编而成的电影《生死抉择》在全国各地热映,票房创纪录。12月,山西省授予张平“人民作家”称号。
书摘插图
一
在昏暗的路灯下,刘郁瑞有些发怔地默默地瞅着眼前这一副惨状。
瑟缩在街旁的竟然是两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和一个顶多五六岁的小女孩。
汾西县是个山区,虽是三月份,气温仍然很低。尤其是晚上,更是冷风嗖嗖,寒气逼人,毫无一丝春天的感觉。今晚的风又特别的大,天气也格外阴沉,给人的感觉犹如雪窖冰天。十冬腊月似乎人们都麻木了,惟有春天的寒流才会让人觉得如此刺心彻骨、风苦雨凄。
已经快深夜十一点了,虽说是在县城的大街上,但此刻也人迹杳无,惟有阵阵寒风,裹着尘沙纸屑,逼得你透不过气,睁不开眼。
然而,这两老一少却像几个泥塑一样,一动不动地坐在大街旁。
刘郁瑞使劲揉了一把眼角,有些无法相信地默默地瞅着眼前的这一切。
三个人的衣服全都破得不能再破了,身上脏得也不能再脏了,真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面如菜色,一身灰黑。只要你看看两个老人的神色,你就会明白,没有十年八年的煎熬,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不会变成这样子的。 老头儿的脸颊黑而僵硬,像是被岁月和风沙磨出了一层洗不掉的老茧和疤痂。脸上的纹路不是弯的,而是又深又直,犹如一道道裂痕。真是颈项枯瘦,形销骨立。眼窝深陷,瘦得怕人,须发皆灰,有如干蒿,一看就知是常年饥寒劳苦所致。脸上一无任何表情,合着两眼,神色木然地坐在街旁路灯下,一任风扑沙打,活似一座破败古旧的泥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