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 第3版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求职/面试,
作者: 张廷兴,葛凤华主编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3页数: 261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119961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面试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考生能否最后胜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重要性甚至超过笔试。面试时考生直接面对考官,才生的音容笑貌、语言表达、心理素质、知识储备等直接决定着考生的面试成绩;考生必须认真准备、积极对待面试。
本书主要涉及如下内容:面试的基本情况、面试作答总体原则、面试题型与作答方法、考生形象品位设计和心理准备、中央及各地公务员面试真题、全新面试模拟考试套题。
本书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强化性、权威性,全力帮助考生提高公务员面试的应对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论证能力、沟通技巧能力,帮助考生轻松应对各种类型的公务同面试考试。
作者简介
张廷兴, 原党校资深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研究专家,中国公务员考试信息网特约顾问。多年来悉心从事公务员考试研究,成就显著。联创世华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从1997年开始,多次参与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阅卷、研究和培训工作。先后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举办公务员考试专题讲座两百余场次。近年来先后出版了《公务员录用考试与竞争上岗笔试面试方略》。《公务员写作问题研究》、《国家公务员考试研究》。《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精编教材》等十余种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是国内最早研究公务员申论命题与写作的实战派领军型资深专家之一。通过多年的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讲授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系统、实用,具有针对性、实战性、可操作性和高效性的公务员培训备考模式。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了解面试的基本情况
一、面试的定义与特点
二、面试考查的目的
三、面试的组织和类型
四、结构化面试
五、面试试题的编制
六、面试的程序、过程
七、面试的命题模式
第二章 掌握面试作答的总体原则
一、站在公务员角度回答问题
二、身份定位准确
三、注意各种题型以及评价标准
四、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
五、善于举例
六、注重回答问题的模式训练
七、进行有效的模拟练习
八、区分不同类型的公务员考试面试
第三章 把握面试题型与作答方法
一、认识与分析问题的题目
二、人际关系处理的题目
三、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题目
四、文字组织能力的题目
五、所报职位的题目
六、应变与自我控制能力的题目
七、自我介绍的题目
第四章 形象品位设计和心理准备
一、形象准备
二、声音训练
三、动作设计
四、身份定位
五、个性风格
六、心理准备
第五章 面试试题
一、专业职能部门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
二、各地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
三、各地选调生考试面试试题
四、公安系统招考公务员面试试题
第六章 面试模拟考试套题
附录
附录A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定规定
附录B 结构化面试的测评要素
附录C 处理关系与应变能力试题选登
附录D 网友的面试经验
附录E 曾庆红同志2002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选调生培训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了解面试的基本情况
一、面试的定义与特点
(二)面试的特点
1.面试具有直观性特点
笔试是以文字为媒介,考查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素质能力,但很多素质特征很难通过文字表现出来。面试则以谈话和观察作为有效手段。
谈话是面试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在面试过程中,考生不仅要注意主考官提出的问题,还要好好地把握应答技巧。有时主考官可能是想了解应试者某一方面的情况或素质,考生应该注意到主考官的此种意图,以便很好地驾驭面试进程,营造良好的面试氛围,给主考官一个好的印象,以利于获得较好的面试成绩。
观察是面试过程中的另一个主要手段。在面试中,要求主考官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特别是视觉,观察应试者的非语言行为,而且要能指明应试者的行为类型,进而借助于表象层面推断其深层心理。对应试者非语言行为的观察,主要有面部表情的观察和身体语言的观察。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在求职面试中,从应试者面部表情中获得的信息量可达50%以上。面试过程中,应试者的面部表情会有许多变化,主考官必须能观察到这种表情的变化,并能判断其心理。例如,应试者面部涨得通红、鼻尖出汗,目光不敢与主考官对视,反映其自信心不足,心情紧张。应试者的目光久久盯着地面或盯着自己的双脚,默不作声,反映其内心矛盾或正在思考。当主考官提出某一难以回答或使人感到窘迫的问题时,应试者可能目光暗淡,双眉紧皱,带着明显的焦急或压抑的神色。总之,主考官可以借助应试者面部表情进行观察与分析,判断应试者的自信心、反应力、思维的敏捷性、性格特征、情绪、态度等素质
特征。
在面试过程中,除面部表情外,身体、四肢等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手势,它具有说明、强调、解释或指出某一问题、插入谈话等作用,它是很难与口头语言分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