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公共管理,
作者: 施昌奎 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25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78540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研究和积累,终于完成了《北京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书稿,全书共分四篇十二章。
第一篇为慈善动力篇。提出北京慈善事业动力机制创新的目标是建立动力十足和机制灵活的公民社会慈善动力体系,从而提升北京慈善事业的“原动力”。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引进西方公民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慈善理念的精华,共同构造现代公民社会多元化的慈善动力机制。首先,引进西方公民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构造现代公民社会的慈善教化体系和动员体系。培育公民社会的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社会企业的“法人公民”理念,推进公民社会的基层社区慈善事业,构建公民社会广泛的舆论宣传阵地,建立公民社会的道德公约。其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慈善理念的精华,丰富公民社会慈善教化的内涵。编制新时期的慈善教材,并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轨道,将传统的慈善文化与现代的网络文化进行有效地对接,充分发挥传统慈善文化的功能,将传统慈善文化与国际慈善文化进行融合,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
第二篇为慈善管理篇。提出北京慈善事业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就是要建立涵盖所有慈善组织的管理体系,理顺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体制,调动慈善组织的积极性,增强慈善组织“做强做大”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取消审批制,降低门槛,建立涵盖所有慈善组织的登记备案制度,给所有慈善组织以合法的身份;建立低门槛的慈善业务登记审查制度,让所有的慈善活动都能享受到税收优惠;建立慈善行业联合会,搭建宣传表彰、联合募捐、自律管理、内外协调、信息统计、咨询培训、内外交流、志愿者服务、法规建议、社会监督“十大平台”;推行扁平化组织架构;完善社区慈善组织架构。
第三篇为慈善运营篇。提出北京慈善事业运营机制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机制灵活、运营高效的资金筹集与运营机制,调动慈善组织经营者的积极性,完善资金募集手段,增强资金保值增值能力,“做强做大”慈善公益事业。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建立专业化、长效化的资金筹集机制,建立联合募捐机制,设立北京“慈善日”,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完善法律法规,拓宽投资渠道,引进企业家经营机制;建立专业化的募集组织与服务组织,实行募集与救助分离机制。
第四篇为慈善监督篇。提出北京慈善事业社会监督机制创新的目标是要发动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全民参与的、涵盖所有慈善组织的社会监督体系。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建立政府对“草根组织”的监督机制;建立司法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机制;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建立民间评估机制;建立公民个人监督机制;形成行业自律机制。
《北京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虽然脱稿,但我深知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和纰漏。在此,我恳请理论界的同仁和实际部门的管理者,以及热爱慈善事业的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中肯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以便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作者简介
施昌奎,1964年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要研究公共管理、会展经济、资本市场、金融工程。完成“政府行为研究”、“金融工程研究”、“会展经济研究”、“慈善运营管理模式研究”等多项课题。出版了《信息时代》《价值流管理》《超文本公司管理》《会展经济:运营管理模式》等多部著作。
目录
第一篇 慈善动力篇
第一章 西方慈善动力机制
第一节 西方慈善的原动力
第二节 西方慈善的助动力
第三节 西方慈善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 西方慈善动力机制的启示
第二章 中国慈善动力机制
第一节 中国慈善的原动力
第二节 中国慈善的助动力
第三节 中国慈善的动力机制
第三章 北京慈善动力机制
第一节 北京慈善的原动力
第二节 北京慈善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北京慈善事业动能不足的成因分析
第四节 北京慈善事业动力机制创新设计
第二篇 慈善管理篇
第四章 西方慈善管理机制
第一节 行业组织的一般管理模式
第二节 松散型的美国慈善管理模式
第三节 干预型的英国慈善管理模式
第四节 政府主导型的新加坡慈善管理模式
第五节 自律型的加拿大慈善管理模式
第五章 中国慈善事业管理机制
第一节 中国慈善事业的定位
第二节 中国慈善事业的管理
第六章 北京慈善事业管理机制
第一节 北京慈善事业管理体制现状
第二节 北京慈善事业管理体制不顺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 北京慈善事业管理体制创新设计
第三篇 慈善运营篇
第七章 西方慈善运营机制
第一节 慈善资金的募集与增值
第二节 慈善项目的实施
第八章 中国慈善事业运营机制
第一节 中国慈善捐赠规模
第二节 中国慈善资金的运营
第四节 中国社区慈善模式
第九章 北京慈善事业运营机制
第一节 北京慈善事业运营机制现状
第二节 北京慈善事业运营机制不畅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 北京慈善事业运营机制创新设计
第四篇 慈善监督篇
第十章 北京慈善事业社会监督机制创新
第一节 北京慈善事业社会监督机制现状
第二节 北京慈善事业社会监督不力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 北京慈善事业社会监督机制创新设计
第十一章 北京募捐市场的法律规范
第一节 《北京市社会募捐管理办法》拟立背景
第二节 《北京市社会募捐管理办法》规范内容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附件2:《基金会管理条例》
附件3:《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附件4:国家税务总局《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附件5:民政部《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6:共青团中央《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7:北京市《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
参考文献
致 谢
书摘插图
第一篇 慈善动力篇
第一章 西方慈善动力机制
第二节 西方慈善的助动力
一、慈善助动力的定义
笔者还是引用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的理论,来定义慈善的助动力。慈善的助动力是指人们在法律、规章和制度等正式约束下产生的慈善动能。这些慈善动能的产生不是源于宗教、文化、传统和习俗,而是迫于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带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成分,因此,相对于宗教、文化、传统和习俗下的慈善动能而言,制度约束下的慈善动能是次级动能,我把这种慈善动能称之为助动力,是制度催生的动力。
二、美国慈善的助动力
美国慈善组织资金雄厚。美国非营利组织掌握的资金有670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9%。2003年,美国人捐赠2410亿美元给慈善公益机构,人均善款460美元,占当年人均GDP的2.17%;2005年,美国人的慈善捐助达到2603亿美元,人均捐款878美元。每年有30%的慈善捐款直接从工资中划出,平均每个家庭捐出年收人的3%_4%。美国富豪们的慈善捐赠则可以高达数百亿美元。美国的捐款额每年都在2千亿到3千亿美元之间,个别年份高达6千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8万亿)。
美国民众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数据显示,美国13岁以上人口中的50%每周平均志愿服务4个小时;75%的美国人为慈善事业捐款,每个家庭年均约一千多美元。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约85%的慈善捐款来自普通民众。年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他们捐赠收入的5.2%,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他们捐赠收入的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