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纸币赏玩(二)
分類: 图书,收藏/鉴赏,钱币,
作者: 李强 主编
出 版 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148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978753562915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益趋向商品化,货币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至于社会中有这样的说法:“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愈益频繁,货币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社会生活与其结合得十分紧密,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都可以用其表现,GDP、CPI、恩格尔系数等等,都是与货币表现分不开的。
货币是实现价值的最具体、最重要的手段。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执行的各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些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钱币恰恰是承担了这样的基本职能者。
货币的典型表现形式是钱币。钱币分为纸币和硬币两大类。本书的内容,仅涉及中国古代纸币及其传承沿革状况。
由于纸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促成了人们对纸币的喜好,进而收藏,继而研究,纸币成为收藏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目己所需要的物资。牲畜、盐、稀有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随着生产力的最原始的发展,商品日益丰富,商业活动越来越频繁,范围越来越广泛,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货币所取代,金银成为一般等价物。但是金银开采量很少,不能满足社会流通需要,同时,随着古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开采业、冶炼业、铸造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青铜铸币应运而生。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了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
中国是最早在市场上流通纸币的国家。纸币的产生于何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周代的”质剂”是券书,就已经具有了纸币含义;也有人认为,汉武帝时期的白鹿皮币,就是最早的纸币。但是这些都没有直接的货币本质意义。
我国纸币产生的前奏应该是唐朝后期的“柜坊”和“飞钱”。唐朝时已经形成了长安、洛阳、苏州、扬州、成都、广州等多处城市商业中心。国内交通发达,道路遍布全国,其时共有驿站一千四百余所,带动了商品交流发展。安史之乱后,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发展快速,国家的经济财政亦依赖南方的补给,当时有所谓“扬一益二”的说法;而江南最大城市苏州的繁华程度在中唐时已逐步超越扬州和洛阳。苏州在唐时“甲郡标天下”(白居易《自到群斋走笔题二十四韵》),列为江南唯一“雄州”(《唐会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观赏性、纸币发展历史状况描述、价值描述、市场状况、吸引投资意向于一体的收藏类书籍,希望读者不仅能从中获得相关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对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研究,了解不同的纸币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对中国历史文化投入更多的关注,为爱护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发一份光,献一份力,那将是编者最大的欣慰!
我国纸币产生的前奏应该是唐朝后期的“柜坊”和“飞钱”。唐朝时已经形成了长安、洛阳、苏州、扬州、成都、广州等多处城市商业中心。国内交通发达,道路遍布全国,其时共有驿站一千四百余所,带动了商品交流发展。安史之乱后,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发展快速,国家的经济财政亦依赖南方的补给,当时有所谓“扬一益二”的说法;而江南最大城市苏州的繁华程度在中唐时已逐步超越扬州和洛阳。苏州在唐时“甲郡标天下”(白居易《自到群斋走笔题二十四韵》),列为江南唯一“雄州”(《唐会要》)。”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白居易《苏州刺史谢上表》)。商业的发达,使货币流通量越来越大,为了适应社会商业经济的发展,大城市中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经营钱物寄付,代人保管钱物,向存钱物者收取一定的柜租,凭书帖或信物支付。
作者简介
李强,男,汉族,1952年出生于长沙,致公党员,副教授。香港东方文化艺术中心书院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中华收藏学会常务理事。
1979年进入收藏领域,收藏类别繁杂,邮票、钱币、字画、瓷器、铜器、竹木雕刻、杂件等等均有涉猎。
主要研究:科举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史、文物历史学等等,参加多个湖南省级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