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年版中国外交(平装)

2008年版中国外交(平装)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外交、国际关系 ,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编

出 版 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42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23384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阐述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国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介绍中国上一年度外交关系状况的白皮书,是权威性的介绍中国外交的官方出版物。

该书概述了中国对国际、地区形势和热点问题的看法和主张,介绍了2007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推进与各建交国的双边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宗旨等工作。外交部长杨洁篪为本书作序。

内容简介

《中国外交》由外交部各地区业务司撰稿、外交部政策研究司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自1987年以来每年出版一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书旨在比较准确地阐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国对国际形势的最新看法,较为系统、完整地介绍中国上一年度外交关系状况,增进国内外人士对中国外交工作的了解。

目录

外交部长序

第一章2007年的国际形势

1.概述

(1)各大国相继调整内外战略,在国际格局中争取主动

(2)国际关系酝酿新调整,合作与竞争同时增强

(3)热点问题复杂多变,国际安全形势严峻

(4)全球性问题突出,多边机制活跃

(5)世界经济继续增长,但风险日益增加

(6)软实力建设备受关注,公众外交更加活跃

2.全球各地区形势

(1)亚洲地区形势

(2)西亚北非地区形势

(3)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形势

(4)独联体地区形势

(5)欧洲地区形势

(6)北美大洋洲地区形势

(7)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形势

3.专题评述

(1)六方会谈取得积极进展

(2)欧盟努力重振一体化建设

(3)伊朗核问题形势更加严峻

(4)巴以问题热度不减,国际社会再促和谈

(5)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6)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问题凸显

(7)全球金融风险上升

第二章2007年的中国外交

1.概述

(1)巩固并推进大国关系

(2)深化周边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

(3)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

(4)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5)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6)大力协助对外经济合作

(7)切实维护中国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权益

(8)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中国和各地区国家关系

(1)中国与亚洲地区国家关系

(2)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国家关系

(3)中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关系

(4)中国与独联体地区国家关系

(5)中国与欧洲地区国家关系

(6)中国与北美大洋洲地区国家关系

(7)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关系

3.专题评述

(1)胡锦涛主席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

(2)胡锦涛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分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议和总理会议

(4)温家宝总理出席第11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

(5)中非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正式启动

(6)第二届中国一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成功举行

(7)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

(8)不断完善机制,切实做好领事保护工作

(9)中国在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三章中国与各建交国家的关系

阿富汗(Afghanistan)

阿尔巴尼亚(Albania)

阿尔及利亚(AIgeria)

安道尔(Andorra)

安哥拉(Angola)

安提瓜和巴布达(Antigua and Barbuda)

阿根廷(Argentina)

亚美尼亚(Armenia)

澳大利亚(Australla)

奥地利(Austria)

阿塞拜疆(Azerbaijan)

巴哈马(Bahamas)

巴林(Bahrain)

孟加拉国(BangIadesh)

巴巴多斯(Barbados)

白俄罗斯(BeIarus)

比利时(Belgium)

贝宁(Benin)

玻利维亚(Bolivia)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

博茨瓦纳(Botswana)

巴西(Brazil)

文莱(Brunei Darussalam)

保加利亚(Bulgaria)

布隆迪(Burundi)

柬埔寨(Cambodia)

喀麦隆(Cameroon)

加拿大(Canada)

佛得角(Cape Verde)

中非(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乍得(Chad)

智利(Chile)

哥伦比亚(Colombia)

科摩罗(Comoros)

刚果共和国(Congo)

库克群岛(Cook Islands)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科特迪瓦(CSte d'lvoire)

克罗地亚(Croatia)

古巴(Cuba)

塞浦路斯(Cyprus)

捷克(Czech)

丹麦(Denmark)

吉布提(Djibouti)

多米尼克(Dominica)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DPRK)

刚果民主共和国(D.R.Congo)

厄瓜多尔(Ecuador)

埃及(Egypt)

赤道几内亚(Equatorial Guinea)

厄立特里亚(Eritrea)

爱沙尼亚(Estonia)

埃塞俄比亚(Ethiopia)

斐济(Fiji)

芬兰(Finland)

法国(France)

加蓬(Gabon)

格鲁吉亚(Georgia)

德国(Germany)

加纳(Ghana)

希腊(Greece)

格林纳达(Grenada)

几内亚(Guinea)

几内亚比绍(Guinea—Bissau)

圭亚那(Guyana)

匈牙利(Hungary)

冰岛(Iceland)

印度(India)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伊朗(Iran)

伊拉克(Iraq)

爱尔兰(Ireland)

以色列(Israel)

意大利(Italy)

牙买加(Jamaica)

日本(Japan)

约旦(Jordan)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肯尼亚(Kenya)

科威特(Kuwait)

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

老挝(Laos)

拉脱维亚(Latvia)

黎巴嫩(Lebanon)

莱索托(Lesotho)

利比里亚(Liberia)

利比亚(Libya)

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

立陶宛(Lithuania)

卢森堡(Luxembourg)

马其顿(Macedonia)

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

马拉维(Malawi)

马来西亚(Malaysia)

马尔代夫(Maldives)

马里(Mali)

马耳他(Malta)

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

毛里求斯(Mauritius)

墨西哥(Mexico)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Micronesia,F.S.)

摩尔多瓦(Moldova)

摩纳哥(Monaco)

蒙古(Mongolia)

黑山(Montenegro)

摩洛哥(Morocco)

莫桑比克(Mozambique)

缅甸(Myanmar)

纳米比亚(Namibia)

尼泊尔(Nepal)

荷兰(Netherlands)

新西兰(New Zealand)

尼日尔(Niger)

尼日利亚(Nigeria)

纽埃(Niue)

挪威(Norway)

阿曼(Oman)

巴基斯坦(Pakistan)

巴勒斯坦(Palestine)

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

秘鲁(Peru)

菲律宾(Philippines)

波兰(Poland)

葡萄牙(Portugal)

卡塔尔(Qatar)

大韩民国(ROK)

罗马尼亚(Romania)

俄罗斯(Russia)

卢旺达(Rwanda)

萨摩亚(Samoa)

圣马力诺(San Marino)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塞内加尔(Senegal)

塞尔维亚(Serbia)

塞舌尔(Seychelles)

塞拉利昂(Sierra Leone)

新加坡(Singapore)

斯洛伐克(Slovakia)

斯洛文尼亚(Slovenia)

索马里(Somalia)

南非(South Africa)

西班牙(Spain)

斯里兰卡(Sri Lanka)

苏丹(Sudan)

苏里南(Suriname)

瑞典(Sweden)

瑞士(Switzerland)

叙利亚(Syria)

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

坦桑尼亚(Tanzania)

泰国(Thailand)

东帝汶(Timor-Leste)

多哥(Togo)

汤加(Tonga)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

突尼斯(Tunisia)

土耳其(Turkey)

土库曼斯坦(Turkmenistan)

乌干达(Uganda)

乌克兰(Ukraine)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nited Arab Emirates)

英国(United Kingdom)

美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乌拉圭(Uruguay)

乌兹别克斯坦(Uzbekistan)

瓦努阿图(Vanuatu)

委内瑞拉(VerlezueIa)

越南(Vietnam)

也门(Yemen)

赞比亚(zambia)

津巴布韦(zimbabwe)

第四章中国与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关系

中国与联合国

1.政治与安全领域

(1)杨洁篪外长出席第62届联合国大会

(2)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3)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

(4)安理会改革

(5)安理会处理的相关工作

2.裁军、军备控制与防扩散领域

(1)积极参加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认真履行军控条约义务

(2)积极参加国际防扩散努力,加强防扩散出口管制

(3)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3.经济领域

(1)综合性国际经济论坛

(2)货币与金融领域的工作

(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活动

4.人权领域

(1)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机构工作

(2)与联合国人权机制合作

(3)开展国际人权领域对话与交流

5.社会领域

(1)国际难民保护

(2)妇女权益保护

(3)劳工权益保护

(4)移民与发展全球论坛

(5)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

(6)《残疾人权利公约》

6.非政府组织领域

7.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

中国与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会议

1.世界贸易组织

2.世界卫生组织

3.国际电信联盟

4.国际海事组织

5.国际民航组织

6.欧洲联盟

7.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

8.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

9.亚欧会议

10.上海合作组织

11.东南亚国家联盟

12.中国参与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

13.中日韩三国合作

14.东亚峰会

15.东盟地区论坛

16.博鳌亚洲论坛

17.亚洲合作对话

18.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19.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

20.东亚一拉美合作论坛

21.太平洋岛国论坛

22.非洲联盟

23.阿拉伯国家联盟

24.海湾合作委员会

25.美洲国家组织

26.里约集团

27.拉丁美洲议会

28.国际红十字组织

29.国际移民组织

第五章中国外交中的条约法律工作

第六章中国外交中的新闻工作

第七章中国外交中的领事工作

2007年中国外交重要活动

2007年中国外交重要文献

附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2007年的国际形势

2007年,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加均衡化,调整与变革成为世界潮流。

1.概述

(1)各大国相继调整内外战略,在国际格局中争取主动

美国国内展开新一轮对外政策大辩论。对外策略更加务实,更多借重其他大国和多边机制。继续以反恐、防扩散为首要战略目标,以中东为重点加大投入,出台“伊拉克新战略”,推动对伊朗制裁升级,召开中东和会重启和平进程。更加重视亚太地区,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俄罗斯国力恢复,自信心增强,在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及战略利益上更加坚定。德、法、英新领导人锐意改革,欧盟27国签署《里斯本条约》,标志着一体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对外积极进取,改善与美关系,在伊朗核等热点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日本加快政治大国进程,加大对中亚、中东等国际事务的参与,力图发挥全球性影响。

(2)国际关系酝酿新调整,合作与竞争同时增强

大国合作加强,其中美欧关系升温,美日澳加强同盟关系。大国之间的竞争也在发展。俄美在反导、伊朗核、科索沃等一系列问题上分歧明显,美推动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俄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迅猛,在国际事务中日益活跃。新兴大国之间加强协调与合作,中俄印、中印巴南墨等新兴大国对话日益机制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与合作也在增强,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G8+5)对话走向机制化。国际体系酝酿新一轮调整,安理会改革等问题再度升温。

(3)热点问题复杂多变,国际安全形势严峻

热点问题有紧有缓。朝核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五轮、第六轮六方会谈分别达成213共同文件和103共同声明,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进程启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入实质性阶段。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美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伊朗核意图评估报告,称伊于2003年停止核武器计划,但继续推动安理会升级对伊朗制裁,伊则没有停止铀浓缩活动,双方对立依然严重。中东和会在美召开,巴以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在2008年年底前通过双边磋商达成和平协议。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1769号决议,由联合国及非盟组成混合部队进驻达区开展维和行动,但有关行动部署一波三折。科索沃未来地位谈判无果而终,有关各方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立场尖锐对立。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多边军控形势严峻。

(4)全球性问题突出,多边机制活跃

气候变化问题骤然升温。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G8+5领导人对话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均将气候变化作为主要议题。欧、美、日、澳等纷纷提出倡议或主张。巴厘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通过“巴厘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国际能源竞争加剧,能源问题与地缘政治争夺相互交织,能源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海洋和极地权益争夺再起。全球性问题的升温使多边合作应对共同挑战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5)世界经济继续增长,但风险日益增加

美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欧元区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日本经济保持平稳复苏态势,亚洲、拉美、中东和非洲等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新兴经济体经济连年高速增长,提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世界经济较上年增长4.9%。

全球贸易和投资活跃。2007年全球企业并购发展迅猛。在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停顿的情况下,区域和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各种自贸区建设进程加快,北美、欧盟、亚洲三大经济板块联系日益紧密。

世界经济增长同时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如金融市场风险上升、油价持续高位震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通胀压力增大等。美国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影响还在发展。

(6)软实力建设备受关注,公众外交更加活跃

世界各主要力量更加重视软实力的培育和运用,通过加强对外传播和人文交流,树立本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自身国际地位和声誉,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国际上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外交和公众外交更加活跃。各国普遍重视国际规则在国际体系调整中的战略作用,均希在新一轮国际规则制定过程中更多体现自身价值和维护自身利益。

2.全球各地区形势

(1)亚洲地区形势

2007年,亚洲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发展、合作是主流。

大国关系互动活跃。温家宝总理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成功实现互访,中日关系改善势头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国与印度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新进展,战略互信增强。中美就亚洲问题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对话合作增多。

热点问题取得进展。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入“行动对行动”阶段,半岛无核化进程在曲折中前进,东北亚形势缓和。印度、巴基斯坦启动新一轮和平对话,双边关系进一步改善。阿富汗重建工作稳步推进。东帝汶政局渐趋稳定。

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印度经济发展势头强劲,GDP增长率为11.496和8.7%,有力带动了亚洲经济发展。除日本外,地区年均增长率达到8.3%。日本巩固经济复苏势头,GDP增长2.1%。亚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整体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

区域合作深化发展。东盟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东盟宪章》,一体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迎来十周年,发表《第二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建立10+3合作基金,金融等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东亚峰会受到各方重视,务虚与务实合作同步推进。南盟举行首次有观察员出席的峰会,一体化进程加快。东盟地区论坛等多边安全对话合作保持发展势头。

另一方面,地区形势也面临严峻挑战。部分国家处在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期,政局持续波动。朝核等热点问题前景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有关国家围绕海洋权益摩擦增多。恐怖主义、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活动猖獗。各国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全球性课题关注上升,消除贫困、缩小发展差距、防治传染性疾病等任务依然艰巨。

(2)西亚北非地区形势

2007年,西亚北非地区形势起伏不定,热点问题复杂多变,全球性影响进一步突出。

美国中东政策调整加快。在处理热点问题上,美更加强调大国协调与合作,注重借助温和阿拉伯国家的力量。

伊拉克形势更加复杂。1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伊“新战略”,出台向伊增兵等措施,以稳定伊安全局势。2月14日,美伊军队开始在巴格达及周边地区展开清剿行动。从年中开始,伊安全局势逐渐有所好转。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推动解决伊问题的努力增强。5月3~4日,“伊拉克国际契约”会议和周边国家外长会议扩大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11月2~3日,伊周边国家外长会议第二次扩大会议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受诸多因素制约,伊内部政治重建进程迟缓。4月和8月,萨德尔派和逊尼派“共识阵线”相继退出政府。伊政治、经济重建前景仍十分脆弱。

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1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提出解决伊核问题的“双暂停”建议,即伊暂停铀浓缩活动和安理会暂停对伊制裁。3月,安理会通过1747号决议,要求伊停止铀浓缩,否则将对伊进一步制裁。美、英、法、德、俄、中六国发表外长声明,支持“双暂停”建议,承诺通过谈判达成解决伊核问题方案。4月9日,伊朗总统称伊已具备工业化铀浓缩能力,已成为“核国家”。8月底,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就解决伊核未决问题达成协议。10月25日,美宣布《伊朗制裁法》,对伊实施单边制裁。“欧三”与伊朗多次举行会晤,但未能在“暂停”等关键问题上取得进展。12月初,美公布伊朗核意图和核能力评估报告,称伊2003年停止核武器项目,到2007年中未重启其核武项目,但仍保留研发核武的选择。

巴勒斯坦内部局势经历重大变化,中东和平进程出现新进展。1月,巴勒斯坦两大派别法塔赫与哈马斯爆发冲突。2月8日,两派在沙特麦加签署协议,同意停火并组建民族联合政府。5月中,法塔赫与哈马斯两派再度爆发武装冲突。6月14日,哈马斯占领在加沙的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府。巴勒斯坦呈现两派分治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局面。11月27日,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美、巴、以三方通过共同谅解文件,提出巴以在2008年年底前达成和平协议。12月17日,援助巴勒斯坦国际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取得进展。6月12日,非盟、联合国和苏丹发表联合声明,苏丹政府宣布接受在达区部署联合国/非盟混合维和部队,立即实现全面停火,同时启动具有包容性的政治进程。7月31日,安理会通过关于授权在达区部署联合国/非盟“混合行动”的1769号决议。10月27日,苏丹政府与达区7个反对派在利比亚锡尔特举行和平谈判会议,来自18个国家及联合国、非盟、阿盟代表与会。但“苏丹解放运动”、“正义与平等运动”等达区主要反对派抵制会议。12月31日,联合国/非盟“混合行动”部队正式接手达区维和任务。

地区国家因应形势变化,继续调整内外政策。阿拉伯国家联盟第19届首脑会议、阿拉伯议会联盟第13届大会及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第28届首脑会议先后召开,阿国联合应对地区热点问题的意愿上升。

国际高油价对地区国家的分化作用日益明显。地区产油国经济持续增长,能源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另一方面,非产油国受高油价冲击,不同程度出现通涨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增大。

(3)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形势

200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形势总体平稳,经济持续增长,一体化进程加快,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政治安全形势继续好转。科特迪瓦和平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大湖地区国家问关系趋缓,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等国举行大选并基本实现政权平稳过渡。但个别热点出现反复,特别是非洲之角局势依然严峻。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一体化进程加快,200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增长率达6.1%。能源资源类产品国际需求高企仍是拉动非洲经济的首要因素。多数国家宏观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外来投资增加。2007年是非洲联盟成立五周年。非盟第九届峰会确定建立“非洲合众国”目标,决定组建联盟政府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主要次地区组织大力推进区域政治、经济和防务合作,明确一体化进程时间表。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加快同非盟整合,确定了其秘书处并人非盟委员会的实施方案。

各大国竞相加大对非洲投入,强化对非合作机制,非洲国际处境继续改善。美国加紧筹建美军非洲司令部,欧盟时隔七年后再次举办欧非峰会,法国新任总统四度访非,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巴西等不断推出对非务实合作的新举措。非洲国家努力拓展多元外交,积极争取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加快自身发展,同时坚持自主处理地区事务,运用集体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

(4)独联体地区形势

2007年,独联体地区形势总体稳定,经济快速发展。

俄罗斯政治形势持续稳定。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顺利举行,统一俄罗斯党获得杜马2/3以上议席。统一俄罗斯党等政党推举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为2008年总统选举候选人。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若梅德韦杰夫当选,他愿出任俄罗斯政府总理。俄罗斯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5亿美元。截至2007年12月28日,俄黄金外汇储备达4740亿美元。

2月11日,土库曼斯坦举行总统选举,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当选。12月23日,乌兹别克斯坦举行总统选举,现任总统卡里莫夫蝉联。8月18日,哈萨克斯坦举行议会下院选举,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任主席的“祖国之光”党获得全部席位。9月30日,乌克兰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季莫申科联盟和“我们的乌克兰一人民自卫”联盟组成议会多数派。12月18日,乌克兰议会批准季莫申科担任总理。10月21日,吉尔吉斯斯坦举行全民公决通过巴基耶夫总统提出的宪法和选举法草案。12月16日,吉尔吉斯斯坦举行议会选举,巴基耶夫总统领导的“光明道路”人民党获多数席位。

独联体地区多边机制活跃。2007年10月5~7日,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峰会分别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6日19日,“民主与发展组织一古阿姆”峰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

2007年5月12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总统在土库曼斯坦元首市签署修建沿里海天然气管道宣言。12月20日,三国代表在莫斯科签署修建该管道的政府间协定。10月16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和伊朗五国总统在德黑兰举行里海国家第二次峰会,讨论了里海法律地位、运输、渔业和环保等问题,发表了共同声明。

独联体国家经济普遍增长,地区全年GDP增长9%,其中俄罗斯为8.1%,阿塞拜疆达25%。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能源出口收入增加。

(5)欧洲地区形势

2007年,欧洲地区形势总体稳定,一体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欧洲政治与安全局势

2007年,欧洲地区共有13个国家进行了议会选举,分别是塞尔维亚、爱沙尼亚、爱尔兰、比利时、阿尔巴尼亚、瑞士、芬兰、冰岛、丹麦、希腊、波兰、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此外,4月,法国进行了总统大选,尼古拉斯萨科齐任新总统。6月,英国执政工党内部推举戈登布朗代替托尼布莱尔任新首相。大部分国家政局平稳,未引起大的波动。

但欧洲地区也出现一些不安定因素。法、英、德等国爆发罢工和示威抗议活动,恐怖主义威胁依然笼罩欧洲,非法移民、人口贩卖、走私毒品等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猖獗。欧洲文化与宗教矛盾继续发展,个别国家因政局变化而出现社会动荡,有的甚至引发了大规模冲突。科索沃最终地位问题进入关键敏感阶段,对大国关系及地区形势将产生重要影响。

欧洲经济

欧洲经济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欧盟及欧元区经济稳定增长,德、法、英三国对欧盟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2007年欧盟和欧元区GDP增长率分别为2.9%和2.7%。欧盟总体失业率继续下降,2007年降至6.8%,欧元区降至7.2%。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欧盟出口保持增势,内需、投资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动力更加多元,整体竞争力有所提升。但欧盟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欧元汇率急速上升削弱了欧盟出口竞争力,经济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金融市场动荡带来新风险。

2008年版中国外交(平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