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政治理论,
作者: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育部考试中心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33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24244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是国家选拔硕士研究生的重要途径。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从教育测量学角度来说,它应是“常模参照”考试,即选拔性考试;命题工作需坚持既有利于为国家选拔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又有利于高校教学的原则,强调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加强对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科的指导,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管部门和教育部考试中心成立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编委会。编委会根据《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组织编写了本书。
本书坚持从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角度对考试大纲的内容进行阐述和讲解,以期提高考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第四章 资本的运行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第三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第五章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第七章 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四部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五部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四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五章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第六章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七章 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八章 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文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世界观人皆有之,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哲学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这样的世界观不仅要回答世界“是怎样”的问题,还要解决世界对人来说“应怎样”的问题,反映人的情感、愿望、理想和信念,所以哲学世界观同时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哲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源于知识,又高于知识,是知识的综合和升华,达到对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自身本质的认识。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即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革命是社会变革的前导。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在于:它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是引导我们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现实地变革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工具。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哲学史上有所谓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要把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与它在各个时代的具体形态区别开来。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罗马关于水、火、气是死界本原的学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这种唯物主义以自然科学为依据,对唯物主义的论证!比起朴素唯物主义有许多进步,但缺少古代哲学那种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观念。
(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致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认为只有自我才是唯一存在的“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其所谓的客观精神不过是上帝的别名。
唯心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的过程,它不是直线式地进行的,而是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这条直线会把人们引到唯心主义的泥坑,而反动或保守的阶级和势力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则会把它巩固下来。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片断、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一般说来,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概念理性。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它却是生长在结果实的、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作为唯物主义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基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而诞生的,又是在实践基础上对旧哲学的全面的清算和批判的继承,它是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在:第一,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者在探讨社会历史的时候都背叛了自己,成了历史唯心主义者。在社会历史领域,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把唯心主义从其最后的避难所驱逐了出去,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起来,使唯物主义成为完备的、彻底的科学体系。第二,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对于物质世界仅仅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不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只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直观的对象,而不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改造的对象,抹杀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相反地,能动性原则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具有能动性,成为生气勃勃的科学体系。第三,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以往的一切占统治地位的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改造世界、解放全人类为目的,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已充分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体系的内容结构上、哲学的主题和研究对象上、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功能与使命上,都具有不同于以往哲学的特点。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概念的科学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思想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总体上说是互相分离的。古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过某种结合,但缺乏科学根据。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出现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而唯物主义脱离了辩证法,唯物主义就不能坚持到底;辩证法脱离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就要受到窒息或歪曲。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实践活动的物质性和辩证运动揭示出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物质性和辩证性,就为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传统哲学获得了统一,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被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成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唯物主义只是存在于自然领域,而在社会历史观上,虽然也有个别哲学家表述过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在总体上却一直由唯心主义占据着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说明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揭示了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为人类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成为自己历史的主人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它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石。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因而这两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崇高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决定它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创造性科学。它随着时代的前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同其他各种学说的比较和斗争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整个马克思主义一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整个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充分证明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具体结论,都是以时间、空间、条件为转移的,当时代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那些反映特定时代的结论,也应当变化,必须对现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做出新的哲学概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我们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更不能否定经过实践证明为真理的哲学原理,而是要科学地反映人类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观点,发展新的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集中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所在;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拓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也是它的强大功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