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讲国学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梁启超等著
出 版 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26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79671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 ——粱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我们若不故步自封,欲自成一家言,非但守着古人所发明的于我未足,即依津引伸,也非我愿,必须别创新律,高出古人才满足心愿。这便是进步之机。——章太炎《国家概论》
吾既生乱世,目击苦道,而思有以救之,昧昧卧思,其惟行大同太平之道哉!遍观世法,舍大同之道而欲救生人之苦,求其大乐,殆无由也。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治之至也,虽有善道,无以加此矣。——康有为《大同书》
我向来反对拿二千年前孔子的礼教,来支配现代人的思想行为,却从来不曾认为孔子的伦理政治学说在他的时代也没有价值:人们倘若因为孔子的学说在现代无价值,遂极力掩蔽孔子的本来面目,为将孔子的教义现代化,甚至称孔教为“共和国魂”,这种诬罔孔子的孔子之徒,较之康有为更糊涂百倍。——陈独秀《孔子与中国》
我国以儒家为伦理学之大宗。而儒家,则一切精神界科学,悉以伦理为范围。哲学、心理学,本与伦理有密切之关系。我国学者公以是为伦理学之前提,其他曰为政以德,曰孝治天下,是政治学范围于伦理也:曰国民修其孝弟忠信,可使制挺以挞坚甲利兵,是军学范围于伦理也;攻击异教,恒以无父无君为辞,是宗教学范围于伦理也;评定诗古文辞,恒以载道述德眷怀君父为优点,是美学亦范围于伦理也。我国伦理学之范围,其广如此,则伦理学宜若为我国惟一发达之学术矣。——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诸侯之制:三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於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历史的进路,纵然有时一盛一衰、一衰一盛的作螺旋状的运动,但此亦是循环着前进的,上升的,不是循环着停滞的,亦不是循环着逆返的,退落的,这样子给我们以一个进步的世界观。——李大钊《史学要论》
《史记》一部书之值得研究处,大致可分为四个意义。第一,《史记》是读古书治古学的门径,我们读汉武帝以前之遗文,没有一书不用把他来作参考。……第三,太史公既有大综合力,以整齐异说,又有独到的创见,文词星历,综于一人……第四,《史记》作于汉武时,记事迄于天汉。武帝时代正是中国文化史政治上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有他这一部书,为当年若干事作含讥带讽的证据,我们藉得不少知识。——傅斯年《史记研究》
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中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伤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国学大师的9篇国学论文: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为我们学习国学开出了一个全面而又实用的书单,想要深入研究国学的人可以按照他开出的详细书单娓娓读下去;章太炎的《国学概论》比较系统地将我国的经学、哲学、文学进行阐述,读之不仅可以了解我国传统国学的基本内容,而且也可以了解我国传统国学的发展简史;康有为的《大同书》和陈独秀的《孔子与中国》是关于政治和社会变革方面的具有革命意义的文章;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是中国学者首次以西方观点综合研究中国之伦理学与伦理思想史,该书还被视为“比较纯粹的伦理学史著作”,把伦理学从哲学中“举拔”出来,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考论殷周之际政治变革及周人立制之原,损益前代之故,考据精确,义理深沉;李大钊的《史学要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史学思想,是20世纪中国史学上最早面世的史学理论著作之一;傅斯年的《(史记)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为人们重新研究《史记》指明了新的路径;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是《中国小说史略》的提要,其中的观点与《中国小说史略》是一脉相承的。
目录
粱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章太炎:国学概论
原有为:大同书(节录)
陈独秀:孔子与中国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节录)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李大钊:史学要论
傅斯年:《史记》研究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书摘插图
粱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孟子》
《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堕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澧《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