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译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知识读物,
作者: 〔春秋〕孔丘著,季潇苑译注
出 版 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42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06681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论语》是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内容以孔子的伦理、教育思想为主,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艺等诸多方面,全面地展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本书先取《论语》的经典版本,配以精当的注释和准确的译文,尤适于中学生阅读。
打开《论语通译》,聆听“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其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
内容简介
《论语》的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它虽非文学著作,但由于历来为士人所诵习,对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论语》多三言两语为章,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如论为政,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颜渊》〕;论教育,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论为人,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等等。
比起《尚书》来,《论语》语言流畅通达,活泼生动,大量运用语气词。多叠句、排比、对偶,感情色彩颇浓。如孔子知冉求为季氏聚敛,就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表现出激愤深恶之情;子路听到孔子说为政“必也正名乎”之后,便说:“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写出了子路的直率,这些都表现了人物的个性。除言语之外,《论语》中还有不少关于神情态度的描写,《乡党》中的孔子,《微子》中的隐者,都显得形象具体。“季氏将伐颛臾”章〔《季氏》〕、“子路等侍坐”章〔《先进》〕等,略具情节,可以视作魏晋轶事小说的滥觞。
《论语》在汉代有《鲁论》、《齐论》与《古论》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爵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孔子早年丧父,家道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孔子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宫敬叔来向他学礼,从此,他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离鲁至齐。齐景公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的阻挠。不久孔子返回鲁国。这时鲁国三桓专权,孔子不想从政,便开始整理《诗》、《书》、《礼》、《乐》等典籍,并扩大自己的教学事业,其弟子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被任为中都宰,颇有政绩,于是,由中都宰迁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央谷之会,在孔子的努力下,鲁国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
正当孔子企图在鲁国实现自己复兴周礼的抱负时,政局有变,他感觉到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就带领弟子离开了鲁国。这时孔子55岁。自此,孔子开始了14年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他先到卫国,住了10个月,因受卫灵公的猜疑.离卫去陈。经匡时,他遭到匡人的围困,解围后抵蒲,不久再到卫国。然后由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魃想害他,他只好离宋,经郑至陈,在陈国住了3年。因陈经常受到晋、楚、吴等大国的侵犯,孔子便再次经蒲至卫。卫灵公曾向他清教兵阵,孔子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于是,他离卫至陈,一年后又由陈迁蔡,在蔡住了3年,后来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使人迎孔子。陈蔡大夫害怕孔子去楚对陈蔡不利,便派人围困孔子,致使其断粮。最后,楚昭王兴师迎孔子,才使其免遭于难。楚昭王想以700里的户籍封孔子,遭到令尹子西的反对。不久昭王死,孔子觉得在楚也难以施展抱负,于是又返回卫国。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迎孔子,孔子归鲁。
孔子回到鲁国,年已68岁。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鲁哀公十六年,孔子病逝。
目录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书摘插图
学而篇第一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①〔说(yuè)〕“悦”的古字,高兴,喜悦,愉快。②〔愠(yùn)〕怨恨。③〔君子〕原义是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统治阶层的人,引申为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这里用的是引申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