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经济学教科书(学生时代就应该阅读的经济书)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理论,
作者: (日)山冈道男,(日)浅野忠克 著,杨佳静 等译
出 版 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80000版次: 1页数: 200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196569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一本让你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使用和活用经济学的教科书
美国经济学教育国家委员会(NCEE)基于经济学教育的基本框架,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面向广大消费者策划编写的教科书
考虑家庭贷款、保险和资金运用的时候,这本书会是你的良师益友。
中学生和经济学基础较差的父母,都来读读这本经济学入门书吧!通俗的语言为你揭开经济学的神秘面纱!
从消费者的个人经济到国际经济,一下子全能明白的经济学知识!
在美国连中学生都阅读的经济书,你读了吗?
为了你和你的家人在生活中不被金钱所困扰,一起来学习实用经济学吧!
日本亚马逊、纪伊国屋、淳久堂图书畅销榜推荐
一下子就能抓住经济学要领!
掌握个人理财,说白了就是听经济新闻时,你会思考“这条新闻跟自己有关系吗”、 “那个也有吗”,那种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感觉总是忽然而至。比如说,当听到利息上调,便会想住房贷款又要上涨了吧?一旦有了这种经济意识的话,经济动向似乎就与自己有了切身的关系。
这本经济学书有趣的地方在于,它贯彻了这样一种价值理念:“通过再学习,提高业绩,提高自身价值,拿更多的薪水!”
一本连美国中学生都在读的经济学教科书
高中毕业或考入大学,将来的收入会有什么样的差距呢?工作与赚钱的意义何在?什么样的收入可以过得滋润?对于此类问题的思考,或许就是我们现在学习这本经济学教科书的意义所在。
如今的教科书,如果不再只是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的经济学原理,而是讲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个人理财,如利息、投资、股票、债券和汇率等对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教材,对走入社会的人会有怎样的实际帮助呢?
学习这样一本书的美国人与学习凯恩斯、经济史的我们,在进入社会后,会有着什么样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一本为“聪明的消费者”而准备的经济学入门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本书是一本着重针对个人理财的经济学教科书。学习“需要和供给”、 “利息和物价动向”等经济学基本概念,并进一步思考这些因素与自身有何关系,如何来巧妙应对等。这是一本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的个人理财的经济入门书。
在无处不在的汇率、股票价格等枯燥的数字中,你会捕捉到十分有意义的东西。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始终保持有经济学的头脑,本书便是一本为“聪明的消费者”而准备的经济学入门。
一本包含经济学精髓的好书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明经济学的概念,是一本包含经济学精髓的好书。
内容简介
美国经济学教育国家委员会(NCEE)为你量身定制的20个经济学规范,理财从此不再复杂棘手!
考虑家庭贷款、保险和资金运用的时候,这本书会是你的良师益友
在美国连中学生都阅读的经济书。中学生和经济学基础较差的父母都来读读这本经济入门书吧!
虽说是经济教科书,但从基本的观点概念开始的认真详尽的解说,使本书变得通俗易懂。当然,较难理解的部分则反复说明解释,读来也变得轻松。进入社会的人读此书会有所收获,但学生读此书亦可获益匪浅。
在新闻和电视中经常出现的经济用语,如利息、投资、需要、供给、股票、债券、风险、回收、交易、通货膨胀、通货紧缩、GDP和汇率等,本书并没有对这些用语进行逐一的解释,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相关联的事物中进行具体的解说。
你每天生活中要用到的实用经济学
从消费者的个人经济到国际经济,
一下子全能明白的经济学知识!
作者简介
山冈道男,1948年生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室教授。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科博士肄业。学术博士(早稻田大学)。专攻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际交流论、经济学教育论。主要著作有《经济学入门——面向非经济专业的人群》(明日香出版社)。
浅野忠克,1951年生于东京。山村学园短期大学交流学科专任讲师。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硕士。专业是国际经济学、经济教育论、高等教育论。
目录
序 “72定律”
第一章 家庭经济学 如何才能让钱生钱?
1、稀少性 ——资源有限,人的欲望无限
2、激励——人的选择被损益所左右
3、有效的选择——众多选项中该如何作出决定
4、交易和金钱——交易是一个双赢互惠的系统
5、劳动——工资由雇主和劳动者的心情决定
6、税款——道路、桥梁、学校、公共服务的提供等所必需的资金
第二章企业经营学 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1、创业者 ——为了获得更多报酬而开创事业
2、企业——个人欲望的满足VS利润的赢取
3、企业竞争——竞争催生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
4、均衡价格的产生 其一 市场价格——买家和卖家面前总是有市场存在
5、均衡价格的产生 其二 消费者需求——价格传送激励信号
6、均衡价格的产生 其三 供方意愿——市场价格达到均衡点时交易成立
7、劳酬——劳酬由劳动力供需情况决定
第三章金融经济学 向银行借款的技巧
1、家庭经济和银行——个人信用决定利息多少
2、企业和银行——银行是资金中介
3、利率——利率是经济形势的缓冲器和加速器
4、个人理财角度再看利率——固定利率和可变利率
第四章政府经济学 政府判断和市场运行都非万能
1、个人理财 国债篇——从国债形势尽观经济增长
2、财政政策——政府代表企业创造公共财产
3、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企业旨在提高生产率,政府旨在加快经济增长
4、市场的失败——市场并非万能、政府也并非万能
第五章贸易经济学 日本能够再次锁国吗?
1、贸易——自由贸易让世界丰富多彩
2、外汇市场——汇率由货币供需决定
媒体评论
每日太郎:一本包含经济学精髓的好书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明经济学的概念,是一本包含经济学精髓的好书。
我本人在初次接触经济学的时候,花了很大气力,我就想要是那时候能遇到这本书就好了!
经济新闻:一下子就能抓住经济学要领!
工作怎么样?掌握个人理财,说白了就是听经济新闻时,思考“这条新闻跟自己有关系吗?”“那个跟自己有关系吗?”,那种感觉总是忽然而至。比如说,当听到长期利息上涨,便会想住房贷款又要上涨了吧?当然,想这事的人是已经购买了住房的“还贷一族”。但是,有这种意识的话,世界动向似乎就与自己有了切身的关系。
深奥难懂的问题暂且搁置,这是一本以利息、汇率和物价为主题的通俗易懂的书籍。当然,这本书不适合于精通经济学的人。
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在于,它贯彻了这样一种价值理念“通过再学习,提高业绩,提高自身价值,拿更多的薪水!”
本书参考美国教材编写,但内容的记述活泼生动,浅显易懂。
天天经济:让读者去思考
本书通俗易懂,以美国式的思考方式易于理解,没有着重强调理论,而是突出实践知识。
同时,本书不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述,而在书中有着各种质疑,让读者去思考。
书摘插图
第1章家庭经济学——如何才能让钱生钱?
如果人人心想事成……
你的愿望是什么呢?——如此问世界上所有的人,大家共同的愿望会是怎样的呢?
大概最多的回答会是“世界和平”和“变得富裕”这两个愿望吧。
“世界和平”是人们永恒的愿望。然而当今世界存在国家、民族、宗教等不同层面的对立,使其完全平息绝非易事。同样,所有人都“变得富裕”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也是“不可能”的。
假设全人类都变成有钱人了,那会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有钱了之后,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不会像今天这样努力工作了吧。完全不工作不太可能,至少像今天这样拼命工作的人会大大减少吧。
此外,富裕之后的人们开始考虑多余的钱用在何处,一直以来只能仰望观之的奢华观景楼、顶级跑车、鲜嫩可口的优质牛肉、醇香的陈酿老酒等奢侈品不再是梦想。
然而,这样的状态长期持续,终有一天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会大幅上涨,之后到处商品脱销,买不到任何东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工作的人减少了,商品生产者越来越少。当生产商品、销售商品这一基本经济活动停止时,这个世界上将只剩下钱。
那时,无物可买,金钱的价值必然也就丧失了。
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稀缺性”。稀缺性是所有社会都要面对的基本经济问题。
所谓稀缺性是指人们对于商品(物品、服务)的需求超过了使用实际存在的资源所能够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即人类需求无限而资源有限。因此“所有”人们的需求都“完全”得到满足是不可能的。一部分人变得富裕,需要另外一部分人为此付出相应的劳动。
实际上,稀缺性的概念是近代经济学的出发点,在被称为美国经济教育的实质性指导要领的NCEE准则(“经济学全国学习内容基准”)所收录的20项内容中,位居首要位置。
依据NCEE准则,“生产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无法得到希望拥有的所有商品。意味着人们选择一种物品,必颏放弃其他的物品。”
经济学中,将生产商品所必需的三种生产资源——上地、资本、劳动称为“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具有稀缺性(数量郁艮),所以生产商品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无法得到满足所有人愿望的全部商品。且正因如此,我们要有效使用有陬的资源。
人们有时会将稀缺性混同于“不足”。
不足是暂时性现象。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求数量(需求)超过销售该物品的人们想要提供的数量(供给量)。不足仅指某一时期内某种物品的需求过多,因此只要增加供给满足需求,这种不足便能得到解决。也就是说,不足是一种相对现象。而稀缺性则是由生产要素所具有的固有的有限性,绝对数量是固定的)特征所引发的现象。
稀缺性的存在使我们在满足自己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时,经常要面临选择和放弃。
人生充满了选择
选择并不总意味着满足所需。人生充满了选择。
例如,假设作为高中生的你在某个休息日的下午,不得不在看电影和学习之间做出选择。这个选择在看电影时所获得的休闲娱乐感和学习获得的成绩的提高中架起一台天平。此时,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看电影和学习都需要2小时。此时究竟是看电影愉快地度过这两小时,还是撇清杂念专心学习以提高成绩,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像这样在有限条件下。需要从多个选择项目中选出一项的情况,经济学中称为“取舍权衡”。也就是说本例中看电影获得娱乐和学习获得成绩的提高是权衡的关系。
人们在面临取舍时,会将多个选择项各自的优点和劣势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做出决定。
我们所做的取舍会对当前和将来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正如我们所知,要从多个选项中做出一个决定并非那么容易。
此外,我们会经常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犹豫良久而选择了其中一个之后,发现剩下的似乎更具魅力。正如之前所举例子中,人们在看过电影回到家之后,开始后悔应该坐下看书学习。选择了学习的人们又会幻想看电影该是多么的愉快,而不能专心学习。
像这样在做出一个选择之后,又对同时不得不放弃的事物感到遗憾的人们大有人在。我们要学会在一开始就慎重地对多个选项进行比较,并果断做出选择,做富有决断能力的人。
假设你今天临时进账2万元,你会怎么使用它呢?
我们假定你的理想购物单上有手机、礼服、iPod,你会选择购买其中的哪一个呢?
再次假设你在手机和礼服之间犹豫之后,最终购买了手机。
此时,你在做决定之前要想到放弃购置新礼服,将意味着在下个月的一个重要宴会中你不得不穿和上次同样的礼服,获得一件物品时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件物品,在经济学中称为“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上例中,礼服是本次的机会成本。
2万元的临时收入的机会成本
2万元所能购得的下面三件物品中,您会选择哪一个呢?手机、礼服、iPod。
在手机和礼服之间犹豫良久之后,最后买了手机。
此时的机会成本(为获得某种物品而放弃的另外一种物品)便为“礼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关于机会成本,美国有些学者将其比喻为“No Free Lunch”(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出自一句俗语“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免费午餐是指古代酒店,为了招揽顾客而摆出的免费小菜。光顾该店的客人在吃了免费小菜之后往往会不断地续点儿小酒,于是在这样的小酒馆吃饭会比在餐厅花费更多的钱。因此所谓“免费”不过是吸引顾客的一个幌子。
所选之物……免费午餐+酒(1000日元)
放弃之物……餐厅的午餐(500日元)
此时的机会成本是餐厅的午餐(s00日元)。和免费午餐+酒(1000日元)相比,很显然,此时选择表中“放弃之物”比较经济。所选之物(免费午餐+酒)和机会成本(餐厅的午餐)相比,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本次的决定显然是不明智的。
免费午餐论的经济学意义是“虽然需求(利益)得到了满足,但要承担一定成本”。
此外,免费午餐也可从时间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为了享用免费午餐而前往较远的地方,为此花费较多时间,而影响了下午重要的会见,或这段时间内需做的工作不得不延后进行。
也就是说,时间同样具有稀缺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某种行动时,人们同样需要做出选择。这里也能体现出机会成本。因此,免费午餐一例中,我们在考虑机会成本时,不仅要将饭钱考虑在内,还要考虑所要花费的时间。
我们能否任意选择所需?
经济学的根本问题是“稀缺性”,稀缺性衍生“取舍”。因为资源有限,所以人们在选择的同时,不得不做出放弃。
稀缺性是指,生产资源的数量有限,因此不能保证所有的人得到所需的所有商品。
取舍是指,约束条件下,人们只能从多个选项中选择一样物品。
面临取舍时,人们需要将所有选项的优点和劣势进行比较分析。
此时,人们不仅要考虑机会成本,还要考虑“激励(经济诱因)”因素。
机会成本是指,为选择某物品而不得不放弃(牺牲)的其他物品。
激励是指,驱使人们进行特定活动的动机、报酬,或者是阻碍特定活动的负面诱因、负报酬(损失)和处罚(罚款、惩罚条例等)。例如,人们为赚钱而工作,或由于不想交罚款而遵守停车规则。
总之,激励能够刺激(或克制)欲望的产生。
不仅社会人,学生生活中也存在各种激励因素。
不妨参考以下三个例子。
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主动铲雪。
在难得的休息日,整理家里的草坪。
不去参加舞会,而是当起保姆照顾宝宝。
此时学生为何要选择工作呢?
通常我们都会认为有某种激励因素的存在。
通常,某种激励因素的存在会刺激人们追求自身愿望的实现。此时,人们对于此种激励会如何反应(选择),某种程度上能够被外界预测到。
人的价值观形形色色,对于报偿和赔付的观点也各不相同。
因此,同一种激励因素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并非总是一致的。
上述事例中,也有学生认为“无论给多少钱,也不愿意在零下几度的冰天雪地里铲雪…‘兼职所得固然诱人,但舞会上能和朋友们相聚,因此舞会更具魅力”。对于这些学生,相比打工收入,其他的激励因素更能让他们感到满足。
罚款和课税为何有效
通常我们在理解了激励因素之后,往往能够理解甚至预测到人们对此所采取的行动。
例如,政府在对某种活动进行补助时。该活动通常会比以前变得兴盛。在此我们假定政府为了推动太阳能发电的普及,对此进行一定的补助。那么我们可以想象这个领域内企业活动会变得活跃,会有新的企业加入。
相反地,如果对某种特定的活动课税,或课以罚款,那么,通常该活动会不如以前活跃。关于此,比较典型的一个事例是,最近欧洲对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开始课以环境税。造成的结果是,很多企业开始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课税和罚款这样的“负面激励”(也称为反向刺激),会使人们约束自己的相关行为。
此外,激励不仅仅指获得金钱方面的利益。除此之外。快乐、声誉、社会地位、友情、恋爱等非金钱性质的因素也能成为激励。例如,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件物品在许多商店所售价格相同,我们却会在喜欢的商店购买。
这表明,人们在采取某种行动时。能给人带来最大回报的激励因素通常会影响人们的决定。
正因为如此,人们多会对最低工资的提高、新的税收政策、利率的变化非常敏感。
也因此诞生了“激励因素是经济学的根本”这样的经济学观点。
我们看到政治家、中小企业的老板、大企业经理、工会领导、非盈利组织的领袖等这些掌有相当权利的人们在制定政策和做决策时,会慎重考虑影响管辖内人们利益的各种因素。
此外,由于社会、企业、组织怀有不同的目的,面对不同的约束和制约,他们各自固有的激励因素也因此各不相同。他们在各自的激励因素下制定政策和采取行动。
激励因素(经济学诱因)的种类
正向激励(报偿)…………价格、薪酬、利益、补助金等。
反向激励(赔付)…………税款、违约金、手续费等。
非金钱性质的激励………快乐、名誉、地位等。
如何对前途做出选择?
经济学说到底不过是如何做出选择的问题。这是经济学的根本。不仅对于个人,企业和政府亦然,
尤其是在诱惑众多的当今社会,如何从众多选项中,尽可能做出高效(合理的)的决策非常重要,
我们在此假设某美国高中生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
高中生在面临自己前途的决定时,为众多的选项感到困惑。无论是继续读书,还是就业,都将面临众多的选项。这世界上学校和企业实在多不胜数。
那么,高中生该如何有效地对自己的前途做出选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明确我们所面对的关于前途的取舍项目。
所谓取舍。根据此前所介绍的NCEE准则的解释,是指“生产资源有限,因此人们无法得到所需的全部商品(稀缺性)。因此,人们在选择某种物品时,不得不放弃其他的物品”,将此解释套入本例,那便是“关于前途有无限个选项,然而作为高中生,我们不具备实现所有选项的时间和能力。只能从其中选其一”。
那么,究竟该以何为基准进行选择呢?
首先,要明确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或在大学里希望学习的专业等未来奋斗方向。
然而,事实上有许多高中生并不能确定自己的真正想法。这种情况下,即使现在不能确定内心想法,最终往往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或者是感兴趣的专业或职业。因此,要明确未来方向。如此,在对前途的选项有一定程度的把握之后,我们要对各种激励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此时的激励因素即各项选择中我们可能得到的利益。
此时,首先我们将面对高中毕业后直接就业和升入大学继续学习,两种情形下未来年收入差别这样的金钱激励。
尤其在美国,高中毕业直接就业和大学毕业后就业所带来的年收入差别要比日本更加明显。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美国人的平均年收入吧。
高中毕业……26208美元
大学毕业(学士)……42796美元
研究生毕业(硕士)……54600美元
(美国劳动部2000年雇用统计)
诚然,工作不仅会给我们带来金钱上的满足感,还有生存价值层面的意义。因此年收入所具有的激励因素不止一个。但如此巨大的收入差别,我们是无法忽视的。
看了这样的统计之后,人们即使仍在为前途感到困惑,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且不考虑专业和学科,多会希望成为研究生(硕士)吧。美国在教导学生“选择的重要性”时,会辅以这样的数字说明来帮助学生理解。
最具满足感的金钱使用方法?
我们刚才反复强调“选择的重要性”,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选择并不总是那么简单。人们经常在“这个好还是那个好”之间举棋不定。“这个和那个”都让我们困惑。
由于预算有限,因此对于购买(消费)何种商品感到犹豫。这种情形下,人们总是希望有限的钱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满足感。经济学上也说,要实现最大满足感就要有效地安排预算。
例如,作为高中生的你此时拥有2000日元的临时收入。你此时想用这2000日元买那本一直喜欢的畅销漫画书(400日元)和热销的面包圈(200日元)。
此时,若预算只有400日元,你便只能选择购买其中的一种。即漫画书和面包圈处于取舍关系(“这个那个都可心”的状态)。
取舍是指约束条件下,不得不从众多选项中选择其中之一。
然而,本次预算还算宽裕,两样物品都还可以买多个(“这个那个都可以”的状态)。此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则是,“如何能使自己获得最大满足”。即考虑如何从有限的预算中获得最大满足感,实现漫画书和面包圈的最佳“组合”。那么此时你在进行组合时,面临多买这个就不得不减少另外一方的购买量的选择。做出舍弃,就将产生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获得某种物品的同时不得不放弃(牺牲)其他物品。
下图被称为预算制约线。制约线始终位于2000日元之上。
所用费用总计不能超过2000日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