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作业本: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3版)(含考试卷)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七年级,语文,
作者: 陈鼎常 丛书主编,来秋元 分册主编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3页数: 133印刷时间:开本: 大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116625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创办于1904年的湖北省黄冈中学,1953年就是湖北省重点中学,1986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黄冈中学秉承“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了“全面+特长”的育人特色,探索出“求实,求精,求异,求新”的教学风格。高考和竞赛成绩是她多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也仅是其丰硕教学成果的某一个侧面。
培养学生,黄冈中学究竟有什么魔方?有什么聚沙成塔的功能?有什么点石成金的本领?这是我经常听到的提问。如果认为黄冈中学老是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被动地应试,那是不对的。黄冈中学并不提倡机械地记忆、被动地做题,如果说她有什么过人之处,恰恰在于她能充分领会命题者的意图,深刻把握其内在规律,成为一路上的领跑者,而不是盲目的跟进者。黄冈中学不反对教师跳入题海,却大力提倡学生跳出题海;反对学生做那些机械、简单、重复、乏味的题目,但要求学生做一些必要的题目。我们提倡学生做一些灵活多样、广泛应用的题目,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增强素质。
如果说黄冈中学还有什么成功之处,那就是她在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学生的同时,锻造了她的教师队伍,造就了在湖北省享有盛誉的名师。这些教师具有较深的科学文化素养、全新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风格及艺术和丰硕的教学成果。为了展示黄冈中学教师的风采,共享他们的教学成果,我们组织了学校一线骨干教师,精心策划编写了“黄冈中学作业本(含考试卷)”、“黄冈中学考试卷”、“黄冈中学2006届高考第一、二、三轮训练题”四套丛书。
“黄冈中学作业本(含考试卷):这套丛书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依据,突出“作业”与“考试”在学生形成学习能力、解题能力、考试能力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了黄冈中学学生在各种考试中的笔下生花与平时千锤百炼之间的必然联系。本套丛书在编写体例上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课前热身、课上作业、课下作业和中(高)考在线四大板块的强化训练、提高能力;“考试卷”分A、B两套,前易后难,递进练习。本套丛书还具有以下特点:
1.适当的习题定位:在习题编排上,本套丛书注重知识点所关联的考点、题型、方法的再巩固与逐步提高,丛书的定位就是通过能力型、开放型、应用型和综合型的递进式练习,使学生解题能力登上一个新台阶。
2.适中的难度梯度:本套丛书的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的比例为6:3:1,可以适合绝大多数中学的使用,并且绝大多数题目前面分别用A、B、C来标注难度,要求得当,清晰明了。
3.详实的解题提示:书后的习题答案详略得当,对于难题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答,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其中恰到好处的思路点拨有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套丛书强调作者的原创题的数量和质量,审稿、校对,层层把关,力争打造成教辅市场的一朵奇葩。
目录
前言
第一单元
作业1 在山的那边
作业2 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业3 生命 生命
作业4 紫藤萝瀑布
作业5 意趣
第二单元
作业6 理想
作业7 短文两篇
作业8 人生寓言
作业9 我的信念
作业10 《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作业11 春
作业12 济南的冬天
作业13 山中访友
作业14 秋天
作业15 古代诗歌五首
第四单元
作业16 化石吟
作业17 看云识天气
作业18 绿色蝈蝈
作业19 月亮上的足迹
作业20 山市
第五单元
作业21 风筝
作业22 羚羊木雕
作业23 散步
作业24 诗两首
作业25 《世说新语》两则
第六单元
作业26 皇帝的新装
作业27 郭沫若诗两首
作业28 女娲造人
作业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作业30 寓言四则
第一单元测试卷(A)
第一单元测试卷(B)
第二单元测试卷(A)
第二单元测试卷(B)
第三单元测试卷(A)
第三单元测试卷(B)
期中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卷(A)
第四单元测试卷(B)
第五单元测试卷(A)
第五单元测试卷(B)
第六单元测试卷(A)
第六单元测试卷(B)
期末测试卷
参考答案
书摘插图
第一单元
作业1 在山的那边
知识归纳
1. 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 内容介绍
《在山的那边》述说的,显然与作者自童年起就一直伴随他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他的日见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
从表面上来说,“山那边还是山”这样的发现,自然不过是“山那边是海”一类幼稚幻想的破灭。然而,“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所以,这种挫折也就喻示了诗人生活中所有的伤痛和失败,它超越了具体的生活经历而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经验的象征。
与之相对应,“海”则是那种永远呼唤着我们出发的诱人的愿望的象征:“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这“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山”与“海”的对立,往往是一种无法打破的对立。可是,在王家新的这首诗中,“山”与“海”的对立,“山”对“海”的隔绝,因为一个“一次又一次失望”;一次攀登,不停地翻越群
山去追寻大海的倔强的“孩子(我)”的出现,而告克服。这“孩子”可以说正是那不屈的“信念”本身。这个山与海之间的“追梦者”,体现了我们内心“隐秘的想望”,更体现了一代人在现实的重重磨难与对理想的苦苦坚持之间的精神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