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造就艺术——中国艺术文化巡礼

分類: 图书,艺术,艺术理论,
作者: 张延风著
出 版 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18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064972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化始终是一支非常独特的文化种群。中国有自己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她有独具一格的社会结构、政治形态、家庭模式、文艺理论、科学技术。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很大一部分已经落伍,需要更新,需要吸收人类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优秀部分。
本书提倡:文化分析和文化比较就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艺术中的许多问题,单靠在艺术中打转是找不到答案的,我们需要跳出艺术的圈子,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关照,才能找到答案。
内容简介
为什么中国先秦时代缺乏偶像崇拜,而礼器崇拜却很发达?为什么玉器艺术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而石刻艺术却兴起较晚?为什么中国的山水艺术在世界独树一帜?这些问题都须从民族文化,甚至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观察和分析。
比较就是本书提出问题的起点。而文化分析和文化比较就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艺术中的许多问题,单靠在艺术中打转是找不到答案的,我们需要跳出艺术的圈子,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关照,才能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
张延风,1944年生于陕西。1968年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法语专业,后长期执教于武汉大学,研究法国和西方文化艺术。1981—1983年在巴黎大学(索尔邦大学)进修文学艺术,近距离欣赏了大量的西方和中国艺术珍品,结识了许多中西方艺术家,多次参与艺术研讨,遂萌发了超越民族,从人类文化高度研究中西方艺术的想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以研究西方艺术为主,同时思考中国艺术的个性与特点,出版著作《法国现代美术》、《中西文化掇英》、《西方文化艺术巡礼》,出版译著《情人笔下的毕加索》、《黑非洲艺术》,并撰写多篇论文,探讨中西艺术家如何在各自的艺术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艺术的真谛。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调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后改名为北京语言大学),逐渐转入中西文化艺术比较研究及其比较视野中的中国艺术研究,从艺术的差异探讨文化基因的变异与传承,以对文化场效应和艺术氛围的分析来梳理艺术演变的脉络。出版著作《中国艺术史》、《中国艺术的文化阐释》、《法国现代美术》(修订版),出版译著《世界艺术史》、《圣经故事多雷版画插图集》《圣经200幅名画》等。《文化造就艺术——中国艺术文化巡礼》是这十年研究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艺术论的一次全面应用。
曾任中国法语教学学会副会长,中法文化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馆长,是活跃于中外艺术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
目录
上卷 艺术历史的文化梳理
第一章 远古初创
第一节 人文初始
一 祖先福荫
二 龙飞凤舞
第二节 生命赞歌
一 女神降临
二 生育崇拜
第三节 器物圣化
一 器物崇拜
二 纹形旋转
三 东方造型
第四节 岩画世界
一 生活写照
二 二维构图
第五节 美玉璀璨
一 玉从石来
二 文质彬彬
第二章 华夏之光
第一节 水土先民
一 天一生水
二 生存有道
三 文明分野
第二节 夏商的启蒙
一 华夏曙光
二 钟鸣鼎食
三 今生来世
四 模仿变形
五 怪力乱神
第三节 西周宗法
一 不拜偶像
二 家国重器
第四节 文明高潮
一 内聚外张
二 精神文明
第三章 帝国出世
第一节 秦之威严
一 帝国威仪
二 高扬创新
三 地下军阵
第二节 汉之气魄
一 北方礼制
二 南方心灵
三 西方奇观
四 浪漫不羁
第四章 心性觉醒
第一节 魏晋风度
一 奢华成风
二 风流人陛
第二节 文兴艺盛
一 艺术之雅
二 书画之道
第五章 佛光普照
第一节 佛法东渐
一 佛陀西来
二 精神圣殿
三 人间幻象
第二节 佛化万身
一 匠心独具
二 巧笑倩兮
三 绝代风华
四 淡雅素净
五 性情中人
下卷 艺术专题的文化解释
第六章 艺术时空
第一节 穿越时空
一 艺术时空
二 造型时空
第二节 神游天地
一 自然情结
二 道法自然
第七章 人像画廊
第一节 形神兼备
一 以线传神
二 两极分化
第二节 现代变革
一 贴近生活
二 突破束缚
三 人体艺术
四 当代审美
第八章 水墨华章
第一节 返本开新
一 丰满润泽
二 浑厚华滋
三 霸探奇险
四 继者连绵
第二节 以西改中
一 先驱开拓
二 当代贡献
第三节 现代水墨
一 题材语言
二 东西结合
第九章 西画东渐
第一节 取火传薪
一 西画传人
二 艺术革命
三 欧陆风情
四 花落东方
五 历史遗憾
第二节 成长壮大
一 一花独放
二 多元共存
三 经验教训
第十章 艺术内外
第一节 诗画一律
一 意境相通
二 水墨为上
第二节 女性艺术
一 女性形象
二 女性艺术
第三节 市场介入
一 艺术市场
二 完善规则
第四节 全球文化
一 全球本土
二 东方角色
书摘插图
第一章远古初刨
第一节人文初始
一祖先福荫
大约距今5000年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华夏社会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阶段。男子由原先从事的渔猎经济转入农业生产领域,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军。妇女因不能胜任繁重的劳动而退居次要地位,此后的家庭就处于丈夫的统治之下,实行的是男娶女嫁,妻子必须随丈夫居住,不能与别的男性来往,以确保父系血统的纯洁。子女从父姓,按男系计算世家,财产由子女尤其是儿子继承,并世代相传。原来平等的男女关系被破坏了,出现了男尊女卑现象。从此夫权家庭构成社会的基础和细胞,支撑着封建社会的大厦。
父系氏族社会是由一群年高德昭的长老领导的。他们是长辈,得到全社会的尊重。部落最古老的男性祖宗得到后代隆重的纪念。原始人认为老祖宗虽已不在人间,但化身为神,成为氏族的精神领袖,并无时不在关怀着后辈,因此,后辈必须敬祖。众多华夏部落也和世界其他原始部落民族一样,通过传说、神话、宗教,歌颂祖先的功德,祭祀祖先的神灵,希望得到祖先的保佑和福荫。实际上,人们以此来加强部落的凝聚力,传播文化的信息。氏族社会培养出尊老爱幼的亲情,为人际关系注入脉脉温情。这是人类一种非常珍贵的、值得永远继承的感情。
原始部落主要在祭祀仪式上对祖神进行赞美。祭祀把原始诗歌、原始舞蹈和原始造型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艺术。“《吕氏春秋古乐篇》里记载的‘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就是为敬神灵而举行的原始歌舞。可以想见,人们在神灵的面前载歌载舞,是一种怎样热烈的狂欢的场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