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基础-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基础系列教材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油画,
作者: 周培德 编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111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978753225758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作者为有着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美术学院教授兼油画家。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真知,从风格鉴赏和技法解析这两个油画学科最为重要的元素切入。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深入地解读并掌握油画语言的精髓要义。
本书作为一本油画基础教学的教材,讲解深入浅出。案例分析生动详实。可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美术专业的油画教学使用,也可作为艺术类绘画鉴赏或公共选修课使用。配有教学大纲与实践练习参考,方便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灵活掌握各种技法,以实践个人的艺术创新。
作者简介
周培德,1954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有多年丰富的油画教学经验。本人亦为著名的油画家,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画展,作品被各大美术馆及画廊收藏,兼创作雕塑和版画。从事油画实践研究多年,与本书相关课题荣获上海市教委项目资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油画概述
一 油画风格的形成与变化
二 风格与技法的关系
追求真实的描绘
清晰细致的刻画
强调虚实关系的光影构成
注重光色的直接表现
第二章 油画的诞生
一 油画诞生前的绘画技法
二 油画材料技法的形成及特点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一 清晰坚实的风格
对古希腊传统的借鉴
明暗造型法
绘画写实的三大要素
二 间接画法(1)的步骤与特点
三 技法解析
四 课外练习
第四章 巴洛克时期绘画
一 光影构成
光线的视觉感受
虚实相生
二 间接画法(2)的步骤与特点
三 技法解析
四 课外练习
第五章 印象派时期绘画
一 光色表现
光色理论的进展
光色的探索
印象派的光色革命
二 直接画法的步骤与特点
三 技法解析
四 课外练习
第六章 现代油画
一 由外在表象转向内心真实
二 光线的解放
三 现代油画的技法特征
四 课外练习
附录:油画教程安排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油画概述
一油画风格的形成与变化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绘画艺术史,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风貌,从整体上看,特征非常鲜明,如同被贴了标签的物品,很容易辨认。譬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时期等等,历史上同一时期留存下来的艺术品所呈现出来近乎一致的面貌,而不同时期之间的差异又很明显——这给整理艺术史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只要受过一点美术史教育的人都能分辨。以这样的分类来看历史几乎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思维惯性,大部分时间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是由何种原因造成的。
从油画诞生的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的印象派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到艺术风格从一丝不苟到恣意挥洒,从严谨繁复的程序到直接表现的技法,从长时间的在画室里制作到在画室外即时画就,从讲究内在结构到表现外在光色的变化,其中光线的变化都是很重要的,直接主宰着画面的视觉感受。油画艺术史上几次重大、有本质意义的风格演变都和光线有关。
对不同光照下的物象的描绘和探索,原本是由绘画艺术的写实功能所决定的。对于艺术家来说,不同光线的描绘正是引起绘画欲望的兴趣所在。写实绘画在很长时间段里孜孜不倦地探索各种光源在物体上无限多样的效果。
从画面效果来看绘画发展史,相对于造型、线条、色彩等视觉语言,光线的运用手法是变化最大的,效果也是最显著的。有一些题材相同、甚至构图和人物安排也都相近的作品,由于光的不同,或者画家表现光的角度有异,画面的视觉效果也大相径庭。不同的光线和不同角度的表现不仅能产生迥然不同的视觉感受,也能让人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的深层内涵。正是光线所具有的这一特性,给艺术家发挥个性特点、表达不同内心世界的愿望提供了极大的视觉空间。从历史上看,这更是视觉艺术风格常变常新的创意源泉。
以近似的光照效果来形成一个相对接近的风格——这一点已经为历史所证实:文艺复兴时期清晰、细微的绘画风格;17世纪巴洛克绘画的模糊而整体的光影变化;19世纪印象派弱化结构、强调光色的表层效果——从艺术史的史实来看,艺术家正是在光线的不同照射效果上,找到了形成艺术风格的最佳突破口和落脚点。油画艺术风格的发展脚印和光影投射效果的变化,与在绘画中呈现出来的轨迹自相契合。对于光线在其中演绎的剧情,其无可替代性,广为油画家所认可。
同一物体在不同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不同的物象。物象的不同引起了视觉感受的差异。把这种理解体现在视觉艺术中,就出现不同风格面貌的画面表层结构;从不同角度来专注探讨光和物体的结合,最终就导致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等三个不同时期的绘画风貌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