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

分類: 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作者: 许树长,陈胜良,莫剑忠 主编
出 版 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553000版次: 1页数: 418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2394173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分基础和临床两篇。基础篇全面、透彻地介绍了消化道的微生态环境、生理、病理生理,以及各种不同的病原体造成消化系统感染的特点。临床篇则系统地介绍了消化系统各部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结合临床部分的内容实用性强,对于广大的消化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在校的医学生和研究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基础篇
第一章 消化道正常微生态
第二章 消化系统生理及病理生理
第三章 消化系统感染病理
第四章 细菌致病机制
第五章 弧菌属和弯曲菌属
第六章 肠杆菌科
第七章 胃肠道病毒感染
第八章 厌氧性细菌
第九章 胃肠道寄生虫感染
第十章 胃肠系统真菌感染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感染相关的细胞成分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感染的体液环境
临床篇
第十三章 食管感染性疾病
第十四章 胃和十二指肠感染
第十五章 小肠感染
第十六章 结直肠感染
第十七章 肠道其他感染性疾病
第十八章 肝脏感染性疾病
第十九章 胆道感染
第二十章 胰腺感染
第二十一章 脾脏感染
第二十二章 腹腔感染
第二十三章 消化系统染的药物治疗
第二十四章 消化系统微生态制剂
附录 部分英文缩略语
书摘插图
第一章消化道正常微生态
正常人的胃肠道腔内存在相当量的多种细菌,组成所谓的正常菌群。这些在宿主内形成的定殖微生物群落,对宿主是有益的也是必需的,它们在正常状态下是无害菌。消化道正常微生态系统对维持人体健康,建立正常的生物和免疫屏障,防止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体胃肠道菌群的生理性演变
人的一生中经历2次大的生理演变。婴儿刚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出生后几小时,肠道内即出现大量的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但2~3d后,上述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大幅度下降,代之以严格厌氧菌增加(主要是双歧杆菌)。出生后的5~7d,双歧杆菌的增长达到高峰,然后趋于稳定,成为婴幼儿期的肠道菌群特征。这是第l次肠道菌群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分娩方式(自然出生和剖腹产等)和饮食类型(母乳喂养和代乳品喂养),以及其他环境因子也影响菌种的定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医院出生的婴儿,定殖菌的类型有所不同。
第2次菌种变化发生在幼儿的离乳期。儿童由混合喂养转向成人饮食,这时拟杆菌、厌氧链球菌等厌氧菌逐步增多,双歧杆菌逐步减少到总菌数的10%左右,而且双歧杆菌的类型也由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转变为成人型长双歧杆菌和青春型双歧杆菌。就健康成年人而言,整个成年期稳定于这一菌种结构,进入老年期,双歧杆菌进一步减少,有的个体甚至完全不能检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