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录学史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图书馆学 档案学 ,
作者: 姚名达撰;严佐之导读
出 版 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6-1字数:版次: 1页数: 348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253149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姚名达《中同目录学史》是近代两学尔渐以来第一部以《中同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日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与传统的、具有一定目求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沦建构的影响;与同时代的、兼有目录学史内容的著作相比,则以纯专科学术史研究迥然而别。谓之开创,术为过也。
——严佐之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代以来第一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是了解、研究中国目录学史的必读参考书。全书开卷即先解释目录、目录学的概念和定义,目录学的种类和范围,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等,颇具现代学科理论建设的气象。而其谋篇布局又采用“主题分述法”,极富特色,颇为新颖,没有落入一般专史写作的俗套。应该说这是一部别具匠心的学术佳作,虽问世已60余年,但无论在采辑资料方面,或在编写内容方面,都是同类著作中最好的,迄今没有一部能够超过它。这次重刊此书,特请目录学史专家严佐之教授撰写导读。导读在剖析该书的写作背景、肯定此书的理论贡献和写作方法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相信对读者的阅读和研究颇有帮助和启发。
目录
《中国目录学史》导读
自序
叙论篇
目 录
目录学
目录之种类与目录学之范围
目录学史之组织
溯源篇
上古典籍与目录之体制为何如乎
刘向等典校秘书之义例
刘向等写定叙录之义例
《别录》与《七略》之体制不同
刘歆分类编目之义例
分类篇
分类之原理
类之字义
事物之分类
学术之分类与思想之分类
图书分类之始
《七略》之分类法
类书与目录学
五分法之偶现与四分法之代兴
《七志》与《七录》
《五代史志》之《经籍志》
正统派四部分类法之源流
四部分类源流一览表
《隋志》以前之专科目录
《隋志》以后闯出“四部”牢笼之十几种分类法
对于《隋志》部类之修正与补充
新分类法创造之尝试
西洋近代分类法之进步
杜威“十进法”之接受与修正
体质篇
目录之体质
编目法之演进
解题之有无及其派别
检字引得之进步
目录体式之变态
校雠篇
校雠与目录
汉代校书七次
魏吴两晋校书六次
南北朝校书十余次
……
史志篇
宗教目录篇
专科目录篇
特种目录篇
结论篇
书摘插图
溯源篇
上古典籍与目录之体制为何如乎
此问题颇难解答。故一般叙次中国目录源流者,多断始于西汉末年之《别录》与《七略》,反援今人之叙哲学史以自解,意谓古书多伪,未敢据以为说耳。此犹直认黄河出于积石.长江导于岷、沱,而不知其上流尚有更幽远之渊源也;因噎而废食,画地以自限,讵足与议史学哉?竺旧之流,则又侈谈羲、农,曲尊孔、孟,以谓古学尤盛于后世,《六艺》为百科之祖宗;此其泥古寡闻,弊深于怀疑派,更不可沿为记事之法。著者窃谓研究古史,宜取最真实两最清楚之某~事迹为根据点,用追问溯寻法向上循察,步步为营,逐一解决。盖有已知之史事为向导,循其脉络,钩沉显微,自易为力,可无*埴索涂之苦。较之轻信成说,顺叙古今,不复深究者,似觉稍妥。兹当推究中国目录之起源,不能不连带明瞭上古典籍之情状。而前人成说,多不可靠。故拈取《别录》、《七略》为追求之出发点,先领略其本身之一切,然后遍查现存古书,从字里行间,拔识有关予典籍与目录之记载,综合比较,以解答所欲寻索之同题。即用问答式逐条论次,倒溯上去。首宜提问者:
(1)《录》、《略》之前,有目录乎?日:有,有。《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有云:“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胃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据此,则任宏与刘向等校书以前,已有良、信校兵法,杨仆撰《兵录》之事。《兵录》之确为兵书目录,望名可知。参看《叙论篇》。良、信之“序次”等于任宏之“论次”,亦有编次目录之意。“删取”之后,又有“定著”,则旧书新书殆各有目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