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光华——越放松,越成功:经理人的压力管理手册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自我调节,压力管理,
作者: 吴栋炯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127000版次: 1页数: 163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114111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提升压务管理能力,实现职场、生活的双赢!当好自己的压力管理教练,享受新鲜活力每一天!
本书对压力管理进行了多纬度、全方位的研究,从四个层面——提升心力、增强脑力、积蓄体力、借助人力来系统提升经理人的抗压力。书中不仅有深入的理论分析,还有详实的案例和大量的图片表格资料,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心理测试工具,有效地帮助读者了解压力、管理压力并战胜压力,使经理人成为自己的压力管理教练,从而能开心工作、快乐生活。
内容简介
作为职业经理人,你足否经常遇到以下问题:深感业绩压力,唯恐完成不了业绩指标;工作总是做不完,超长时间工作是家常便饭;上司很苛刻,自己的心情常处于紧张状态;对职业发展感到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经常接到临时性任务,自己的工作步骤被扣‘乱;不知道如何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职场新人的威胁;没有办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你会因此常常陷于焦虑、烦躁、不安和抑郁的情绪中吗?那么,又将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何提升自己的压力管理能力?
本书帮助经理人全面客观地认识压力,从四个层面--提升心力、增强脑力、秋蓄体力、借助人力来系统提升经理人的抗压力,使经理人也能成为自己的压力管理教练,从而能开心工作、快乐生活。
作者简介
吴栋炯:英国阿斯顿大学管理硕士,APP(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出版社)注册MBTI心理测评师、美国PDP领导特质系统全球认证咨询师、美国NLP总会注册的NLP应用心理学执行师。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代经理人辅导教练和组织心理学专家,是最早在中国提出将压力管理融入领导力训练的管理顾问之一,创造性地开发出了四纬度的培训和教练体系。
服务过的企业:诺基亚、太古饮料、BLUEFOX、MOBILEMINX、蒙牛、阿里巴巴、中国移动、万科、百安居、马士基等。
目录
第一章 经理人常见的压力问题
深感业绩压力,唯恐完成不了业绩指标
工作总是做不完,超长时间工作是家常便饭
上司对我很苛刻,导致我内心常处于紧张状态
对职业发展方向感到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经常接到临时性任务,自己的工作步骤被打乱
不知道如何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职场新人的威胁
没有办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夫妻之间感情不和
缺乏教育子女手段和方法
第二章 心力篇——压力下的情感力量
创造好心境
拖延是最大的敌人
增强你的心灵弹力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享受成功过程
第三章 脑力篇——压力下如何冷静思维
内心指南针
找出界定问题的工具
妥善安排时间
接受事实的智慧
不要自己吓自己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第四章 体力篇——压力下如何保持体力
呼吸新体验
一键恢复
有意识放松
健康生活守则
第五章 外力篇——压力下如何运用人际力量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主动沟通为上
对事不对人
表达你的感受
学会拒绝
第六章 抗压力就是竞争力
压力试金石
管理者的必修课
强壮你的弓
压力猛如虎
在钢丝上起舞
第七章 提升团队抗压力
评估团队的压力承受力
磨炼和促进你的团队
工作安排要讲究科学性
努力改善工作环境
设置家庭日,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增强员工对工作的控制感
避免累死千里马
为员工创造解压条件
后记
参考书目
媒体评论
吴先生对压力管理进行了多纬度、全方位的研究,书中不仅有深入的理论分析,还有详实的案例和大量的图片表格资料,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心理测试工具,有效地帮助读者了解压力、管理压力并战胜压力。
——陶敏敏,法国圣戈班石膏建材(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书如其人。吴先生给我的感觉是风趣、幽默又不乏激情,我很确信他本人也在身体力行书中提及的抗压方法。通观全书后,你会发现调节后的心情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你的生活与工作将因此增色不少。
——沈健,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润杰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是一本智慧的书,它把生活和工作联结在一起,让职业经理人认识压力以及压力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
——严文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压力管理为身心释放压力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也为我们这些期望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者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Jason,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人才资源经理
这本书会让你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对职场的挑战。书中关于心力、脑力、体力和人力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
——金伟麟,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华东区前副总经理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经理人常见的压力问题
在这一章里,我罗列了九个问题,这些问题是管理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其中有些问题涉及家庭生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工作和生活一定是相互影响的。管理者处理好自己的家庭问题,也相当于提高了工作绩效;相反,则会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深感业绩压力,唯恐完成不了业绩指标
一家名列全球财富500强的公司安排压力管理的培训。按照我的个人习惯,我会在培训前对部分学员进行访谈,以深入了解大家的实际情况。其中一位销售经理说:“吴老师,其实我没有其他压力,我的压力就是销售指标。只要销售任务完成了,就没有压力了。”言下之意,我的压力管理课程帮不了他。我反问了他一句:“你这个月的销售指标如果完成了,可能压力暂时缓解了。但是,下个月呢?”他呵呵一笑,说道:“吴老师,您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刚轻松没几天,压力就又来了。又要担心下个月的指标能否完成。”“所以,压力管理课程并不是告诉你如何完成销售目标,而是帮助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销售目标。完成任务,当然可以暂时缓解这种压力,但是,从长期来讲,这种业绩压力总是像一把剑悬在你的头上。除非我们能从思维和心态上进行根本突破,否则,就无法真正解决压力这个问题。”后来,他很认真地学习了我的课程,感觉收获很大。
那么,如何彻底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呢?
大约在十年以前,有一种时尚的运动从西方传人中国,这就是保龄球。很快我就迷上了这项运动,常常邀朋友一起去玩。刚开始打保龄球的时候,如果全中或者补中的话,我就兴高采烈;如果错失目标或者将球扔到沟里,我就懊恼不已。我的情绪总是随着自己的得分多少而“潮涨潮落”。这样练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自己的分数总是徘徊在120分左右,这仅仅是打保龄球的初级水平。
然而,打久了以后,我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虽然我很在乎输赢,但是如果我想赢的话,首先要做的就是忘记我想要的结果。结果对我重要吗?我想是的。如果我们从比赛的角度来讲,击倒所有的球就意味着更高的分数,更高的分数就可能赢得比赛的胜利。不过,我可以控制结果吗?也许。但是,肯定不是直接控制,而是间接控制,因为结果是由行为导致的。在打保龄球的时候,我可以控制球的方向、出手的高度、出球的力量或我的姿势,从理论上讲,如果我投的方向正确,力量适中,就一定可以补中。如果稍微再加点运气的话,就可以全中。
我发现想明白这个道理对我来说简直太重要了。渐渐地,我在和其他球友打球时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不再为球瓶倒下多少个而感到高兴或懊恼。相反,决定我是否满意的标准是我的动作是否达到我设定的标准,是否将球投向了正确的方向,用的力量是否恰当。如果我的动作是出色的,我就会为自己喊“好球”!如果我的动作不到位,即使阴错阳差地得了一个全倒,我也没觉得有什么好得意的,因为那是运气,一个人是不能依靠运气成功的。当我用这样的心态和标准打球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成绩简直就是突飞猛进,平均分很快突破了180分。
当我的心态改变了之后,我发现每一次的击球对我而言不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个反馈。比如有的时候会出现球瓶不倒的情况,我的朋友并不是站在那里嘲笑我的无能,而是在友好地告诉我:“老兄,你的投球动作还要调整。”这就是一个反馈。
我发现我总结的这个“保龄球哲学”同样可以适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更高的位子,更多的票子,更大的房子,更高档的车子,更高的业绩数字……但是,这些都和保龄球比赛中的得分一样,是结果,不是行为。我们并不能控制这些结果,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是可能导致这种结果的行为,比方说保持积极的心态,选择正确的事业机会,积极行动,不断修正等。
一个人过于计较得失,常常会让自己变得紧张焦虑,而当一个人将注意力放在行为上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开始获得掌控感!
要获得这种掌控感,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训练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可控的行为上来。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
这个业绩指标如何进行分解?是分解到每个月,还是每周?每天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要完成每个细分的业绩指标,我和我的团队需要采取哪些行动?
我们现在已经采取了哪些行动?哪些行动是奏效的?哪些行动是不奏效的?不奏效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现在的做法没有效果,究竟是计划本身有问题还是执行的环节出问题?
除了我们现有的做法,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选择?
当你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可控的行为上的时候,你内心的控制感就会大大增强,因为这是你可以控制的部分。通过定期的回顾,你可以得到反馈——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你就需要及时改正。宗教哲学家尼柏有一句名言:“赐我们仁慈平静的心去接受那些无可改变的事,鼓起我们的勇气去改变那些可改变的事,并给我们智慧知道如何去分辨。”
上海有一位的哥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电视报纸网络曾经争相报道他的故事。因为,普通的士司机的收入一个月大概只有2000。3000元,而他每个月的收入可以高达8000元。他为什么可以做到呢?他和其他的哥有什么不同?说出来其实并不神秘,就是因为他善于不断思考和总结经验。他会考虑走哪条路线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客人,如何可以接送更多的乘客等。
他对记者说:“给你举个例子,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载哪一个?你要载那个拿脸盆的。一般人有个小病小痛的到医院看一看,拿点药,一定不会大包小包、提脸盆什么的。一个人要是拿着脸盆打车,那一般就是出院的。从医院出来的人通常身体还比较虚弱,更懂得健康的重要性。因而他说‘走,去青浦’,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你说他会打车到人民广场,再去坐地铁青浦线吗?绝对不会!”
的士司机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总结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为上,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工作总是做不完,超长时间工作是家常便饭
工作总是做不完,这是很多人会抱怨的问题。但是,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肯定不是最忙的那个人,总有人在规定的时间里需要处理的问题比你多得多。然而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呢?
如果你是管理者,不妨问问自己:“自己正在处理的工作是否必须由自己来处理,有没有可能让其他人来代替?”我在辅导中也发现,有不少的管理者不习惯训练和培养下属。有的主管对我说,他觉得自己的下属中没有一个人有能力来处理这些事务,所以必须由他亲自来处理。如果有下属要求来分担这些工作,都会遭到他的拒绝。结果整个团队就数他最忙,而他的下属也觉得没有培养和发展的机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你很忙,所以你没有时间培养你的下属;因为你的下属得不到培养和锻炼,所以你永远觉得工作没有办法交给他们去完成。因为你永远不敢将部分工作交给下属去做,所以你永远会很忙。还有的经理人在交给对方任务以后,一看到进展稍微不顺利,就立即将任务收回来。因为他觉得自己处理非常熟练,很快就可以搞定。几次下来,下属也逐渐失去了信心。所以,要给予下属时间,并允许他犯错,当下属执行任务出现失误时,要克制自己立即接手的冲动,要帮助对方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对方继续完成。
主管是如何成为团队中最忙的那个人的?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情境。
有一天,你的一位下属急急忙忙来找你:“哎呀,老板,好不容易找到你了。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向你请教该怎么办。”然后,他开始将问题描述给你听。
尽管你有事在身,但还是不太好意思让这急切地想把事情办好的下属失望。好不容易,他终于将问题描述完了,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你,等待你给他一个最终的指示。
你看了看手表,回答道:“噢,不好意思,我现在正有急事处理。这个问题,看来我一时半会儿答复不了你。这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