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系列——浩然正气——孟子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知识读物,
作者: 杨海文著
出 版 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326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924861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运用其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的文化良知去阅读《孟子》而写成的一本人文哲理随笔书籍。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有一种人生智慧叫权变”一节为大家解读孟子的“不与右师言”,他的“非其招不往”的气概;“其人其书的人文凭吊”部分,论的是孟子其人的人生经历,衡的是《孟子》其书的传播历程,为大家破译出孟子是如何“论士衡史”的深层秘密;第三部分是“文化守成主义的诗意栖居”部分。
杂草要靠自己根除,庄稼要靠自己种上,琴声要靠自己欣赏,灵魂要靠自己思念。走进古典中国哲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事。同样,阅读《孟子》,悦读《孟子》,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事。一个人当然并不是绝对孤立的个体,一个人总要跟他人、群体、社会、时代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静下心来读读这本书,大概不是没有必要的。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孟子》浩然正气的世界,体会经典,感受正气!
作者简介
杨海文,男,1968年生,哲学博士,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编审,《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主编,兼任《现代哲学》编辑,著有《孟子文化精神研究》、《心灵之邀——中国古典哲学漫笔》、《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等著作,发表有关孟子研究论文30多篇,及其他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其人其书的人文凭吊
一、穿越“孟母教子”的故事丛林
二、一个义仕派知识分子的淑世情怀
1.义仕派以孟子为代表
2.与梁惠王交锋
3.跟齐宣王辩难
4.和滕文公论治
5.比帝王将相更永恒的是大地
三、皈依立言的境域
四、缅怀孟门弟子
五、《孟子》的篇名未尝没有意义
六、《孟子外书》真是孟子的著述吗?
第二章 道德理想主义的心田守望
一、在人禽异类的临界点上
二、孟子是稷下先生吗?
三、到稷下听辩论去
四、性善论为何如此鞭逼有力?
1.第一个例子:“孺子将入于井”
2.第二个例子:“嫂溺援之以手”
3.第三个例子:“舜封象为诸侯”
五、以心善言性善
六、“仁且智”:理想人格的哲学定义
七、直面强悍的命运
八、有一种人生智慧叫权变
1.小叔子为什么要救嫂子?
2.舜结婚为什么不禀告父母?
3.“温和权慧”为什么更值得推崇?
九、父亲杀了人,儿子怎么办?
十、王道“下乡”:重读孟子的“穷人经济学”
1.赋税在战火中“进村”
2.文明标尺下的“什一税”
3.井田制:歇在乌托邦的翅膀上
4.“制民之产”为何如此艰难?
5.以“三农”为皈依
十一、知识分子凭什么可以“不耕而食”?
十二、“学而优则仕”:一本难念的经
1.不是不想做官,而是不能随便做
2.孔子每次做官为何都满不了三年?
3.做帝王的老师,可行吗?
4.伊尹是不是孟子心中的目标?
5.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第三章 文化守成主义的诗意栖居
一、鲁西南的那两个人能否救得了礼乐?
二、另一半是“诗书”
三、孟子读过《论语》吗?
四、“子日”尾随着“《诗》云”
五、乱臣贼子惧怕《春秋》吗?
六、将“距杨墨”进行到底
七、以意逆志:一种读书方法,一种解释学境界
1.《诗经》应用的三种形式
2.为什么说咸丘蒙解《诗》错了?
3.以读者为中心,还是你我的互动?
4.当读者化身作者以后
八、在常识的逼视下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其人其书的人文凭吊
现在我们真得好好地感谢刘向,感谢他把孟子休妻一事“和解”成了一桩离婚未遂事件,感激他在孟子离婚未遂事件中为普天之下所有的婆婆和媳妇“塑造”了一个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的孟母形象!(摘自《穿越“孟母教子”的故事丛林》)
且恕我孤陋寡闻,尽管在孟子的思想实验中唯一的一个成功案例是与滕文公密切相关的,但即使写得很厚的中国政治史对此也好像犯了健忘症一样。且恕我意气用事,既然那么多中国政治史的高头讲章对于滕文公不屑一顾,那么,让那个没有做过惊天动地大事业的滕文公在我的笔下复活,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摘自《一个义仕派知识分子的淑世情怀》)
在这份悼词中,倘若只让司马迁挑选一个字来写照孟子坎坷的一生,我相信他一定会选择这个字——退。退,不是倒退,而是皈依;退,是从政治皈依于学术,是从立功皈依于立言;退,更是“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者”——知识分子在短暂人生中追求永恒价值的一种文化战略。(摘自《皈依立言的境域》)
《孟子》第2篇叫《公孙丑》,第5篇叫《万章》,而其他孟门弟子并未获得这一名垂青史的“命名权”;公孙丑、万章在《孟子》中出现的章数都是十五章,而其他孟门弟子并不拥有这一频频露面的“上镜率”。最简单的事实往往意味着最真实的状况,因此,我一直认为公孙丑、万章在《孟子》一书的“编辑性版权”中是应该“绝对控股”的。(摘自《缅怀孟门弟子》)
刚日读史,柔日读经;现代抱负,古典情怀。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匡谬》是说过赵岐《孟子篇叙》“尤为穿凿无取”的。但是,当我对这段话里涉及《孟子》篇名的地方加上七个边框时,我似乎突然顿悟了:包括《孟子》在内,所有不朽的经典本质上都是“因信称义”的,一切意义都来自你与经典合作式、同谋式的“真诚对视”之中……(摘自《的篇名未尝没有意义》)
因为目前我对《孟子外书》以及各家注疏的具体内容缺乏足够深入的学理研究,所以,理性评判工作不是我现在所能胜任的。不过,包括丁杰、周广业、焦循在内的许多优秀的朴学家,都像赵岐那样,并不相信《孟子外书》真的是孟子的作品,进而也就毫不客气地否定了为《孟子外书》所做的那些注疏作品;然而,正是在这一“主流意见”之下,施彦士、孟经国、林春溥们依然情深于《孟子外书》的疏证,出版商居然也会出版他们的东西,如此“顶风作案”,难道不是意味深长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