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何克抗 著
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4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309395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这本专著,是何克抗教授一项长期进行教改实践,深刻思考,理论探索的成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尤其是教育技术界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我国许多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一批论文,逐渐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方法。
作者认为,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应当采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书中对这种教学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通过这种教学设计所形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内整合模式与课外整合模式)都作了详细介绍,这些都是作者本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引用的大多数案例都是作者的试验校教师在教改实践中积累的,因而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
作者简介
何克抗,男,1937年8月生,广东省大埔县人。1963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1993年1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自1978年以来,先后七次获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其中特别奖一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两次,一次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金奖。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994年7月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第23卷。目前是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GCICE)第一副主席,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2001~2006)。国际著名刊物JCAL(Jou rnal of Compute r 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编委。
目录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论
第一节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一、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概况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意义)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国外的经验
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
二、发达国家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
三、发达国家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效果
第五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国内的探索
一、要运用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整合”
二、要紧紧围绕“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三、要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整合”课的教学设计
四、要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
五、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创建能支持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
第六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整合”可弥补多年来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重要缺陷——忽视“教学结构”改革
二、通过“整合”和教育理论创新可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一、关于学习的含义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第三节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的内容及实施
一、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策略
二、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策略
三、随机进入式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策略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特点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二、强调“情境创设”对意义建构的促进作用
三、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深化作用
四、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五、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六、强调学习过程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达成教学目标)
第五节 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
二、建构主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
第六节 进入21世纪以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
……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之二——教学结构理论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教学设计
第五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及有效运用
第六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课内整合模式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课外整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