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原理(第二版)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王先霈 主编
出 版 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311000版次: 2页数: 266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221999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和《文学理论》、《文学文本解读》是一套系列教材,是“文艺学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课题的成果,这一课题为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重点项目。课题立项虽然尚不足三年,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实验,却从80年代早期就已开始,其工作内容包括探讨本科文艺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在近20年的时间里,此改革工作一直坚持进行,其阶段性成果曾于1993年获得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其后,课题研究不断拓展与深化,现在提供的就是新的阶段的新成果。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功能论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审美功能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社会政治功能
第三节文学批评的哲学价值
第二章主体论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写作主体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接受主体
第三章文学批评方法(上)
第一节社会-历史批评
第二节道德批评
第三节印象主义批评
第四节心理学批评
第五节文化学批评
第四章文学批评方法(中)
第一节文体学批评
第二节新批评
第三节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第四节解构批评
第五章文学批评方法(下)
第一节读者批评
第二节女权主义批评
第三节新历史主义批评
第六章文学批评文本
第一节文学批评文章的分类
第二节文学批评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
第七章文学批评的写作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写作步骤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写作技巧
结语文学批评未来发展的瞻望
主要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功能论
现代文学批评既是沟通文学创作和社会接受的中介性活动,又是一种独立的人文学科,它对读者接受、社会进步和文学理论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批评家以文学方式传递的美感印象吸引读者的审美关注时,批评便发挥着引导和深化艺术欣赏,增强读者审美愉悦的职能;当批评家的眼光从艺术和美学的领域引向社会生活的空间,引申发挥作品的社会政治意义时,批评就具有干预生活、影响意识形态的社会政治作用;当批评家超越作品历史意义和技巧意义的分析,在创作和接受的动态跟踪中,凝聚、结晶、形成新的观念,推动文艺理论的进步时,文学批评又成为运动中的美学,具有哲学的价值。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审美功能
文学批评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它的性质和功能不能不首先受到文学特征的制约。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它决定了批评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批评家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也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批评家美感领悟和美感传递的方式决定了批评写作的艺术化特点,文学批评因此被人们称作艺术王国的第十位“缪斯”。文学批评的审美性特点,必然吸引着读者的审美关注,并由此产生激发读者美感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