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文库-毛时安文集(4本/套)
分類: 图书,文学,文集,
作者: 毛时安著
出 版 社: 上海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共四册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685889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我和时安教授曾多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作家协会一起学习、共事过,看到他一贯非常努力,积极勤奋,自觉钻研,富有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原来并不深知他乃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之家,乃生长在解放后新建的工人新村环境里,高中毕业后还在工厂里做过十年木工。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后在上海作家协会任副秘书长。近年来他的社会工作任务更多且重,要同时考虑和协同、组织、管理许多事情。晤面时感到他总是精神抖擞,谈及他在研究与思考、处理实际工作中的许多感想与意见,比单纯学生、研究时显然开阔许多,不一样了。多年来他敞开思想,积极发表了数百万字各类文字,受到读者欢迎,同志鼓励,以及各种奖励。这是他长期在实际工作中勤奋写作、勇于发言的成果。读后我深感欣慰。
读了他这部厚厚的文集稿,中间有些曾读过,也有不少未曾看到过。非常诧异他哪来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写出这多有见解的论文。其中文章,涉及文学、文化、戏剧、电影、电视剧等等多方面的现象与新产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概括和议论,也有微观、具体的分析,以及积极提出的建议。他在大学时期随我治学就有志于理论探讨,读过许多书,开始写作论文,我是知道,并鼓励的。当时由于社会经验、实践不足,书本知识居多。毕业后就大不相同了,担任了一些单位、机构的负责工作,接触到许多文艺、文化、艺术各方面的朋友、许多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须要调查、研究、讨论、融汇后才行。他的文字显然已不是单纯学术研讨、知识介绍,而是能吸收、融汇到来自社会各方的讯息,心得体会等的智慧了。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界的宽松环境对他也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他写出的不少论文多以问题为主,密切联系实际,指出问题所在,有何弱点,坦直提出建议,要言不烦,往往中肯。同某些长篇大论,太多堆砌材料,却空洞乏味的学究气文字,很不一样。他的所写,所以能广得好评,我以为主要就在这些特点。知也无涯,他已经作出不少贡献,我期望他今后仍要继续坚持这一特点,必能有更多更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我们国家社会已有显著推进,人民生活开始得到实惠,故能大局稳定,共同努力,在追求更快进展。当前文学、文化界还存在不少有待克服的弱点与不足,需要大家共策共力,居安思危,广开言路,鼓励批判、反思,坦率接受历史教训,不要讳疾忌医,不要只爱听好话,而听不进充满善意中肯的群言。
时安同志虽已进入六十岁,但现在令人高兴的是,“六十岁”在今天这样和平渐进环境中,已只能算作较高年龄者中的“小弟弟”了。他能继续做出更大贡献是必然的。匆匆写这几句话祝贺他这本“文集”的成绩,对他后望更多,并愿与之共勉。
本文集共分为大地苍茫、美丽的忧伤、海上星空、在有风和无缝的日子里这四卷,包括了毛时安的近300篇文章。具体包括了人生哲学与艺术境界、中西表现美学及其影响下的绘画、琼瑶的梦和读者的世界、小说的选择、独特的生活画卷、在同一文化星空下、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雨果小说的两处败笔及其他、在幽默和嬉闹的幕后、时代之子的歌唱、黑土的礼赞、移情移山情满黄山、给逝者一点安静、男人不妨做点傻事等文章。
作者简介
毛时安,上海市艺术创作中心主任,研究员,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巡视员,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上海文论》副主编,上海市家协会副秘书长。出版、主编著作多种,多次获国家和省市级奖项。2005年10月获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2007年1月获上海市优秀文艺人才特别奖。
目录
大地苍茫 卷一
大地苍茫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原诗》:一份珍贵的美学遗产
《艺概》:古典美学最后的晚霞
人生哲学与艺术境界
中西表现美学及其影响下的绘画
纪实性:文学把握世界的别一种方式
文化的价值和文学的寻根
外来影响从何而来
淡化:一种艺术现象
艺术的当代性及其审美特征
琼瑶的梦和读者的世界
小说的选择
现代艺术的描述与批判
油画和文化
意味与形式
人体艺术反思
惊险片的结构与规则
批评的新变
摒弃辉煌的巨人梦和史诗梦
人间正道是沧桑
历史,永恒之谜
永恒的批评
批评家的失误及其他
批评及其方法
动态批评论
世俗的文本与解读
希望,在海平线闪烁
不事喧哗的艺术探索
艺术话语系统中的语词与语法
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统一
营造上海文化大市场的若干思考
走进文艺复兴的新时代
我们的戏剧缺失了什么
世纪之交:文化的选择与建构
美丽的忧伤卷二
海上星空卷三
在有风和无风的日子里卷四
书摘插图
大地苍茫 卷一
大地苍茫
站在二○○五年岁末金色的阳光下,回望中国油画的历史和发展。这是我个人渺小生命和硕大艺术整体的一次带有因缘色彩的际遇。面对“中国油画”四个字,我竟莫名地发现,自己仿佛孤独地站在一望无垠的广袤大地的边缘,遥望着天边的地平线,心头涌上了一阵很壮丽的伤感,夹杂着丝丝惆怅的苍凉。我在内心深处加固了中国油画和大地的内在关联,并且确认“大地”乃是中国油画的最好意象。唯有大地最为广博的胸襟,最为丰富的地貌,竭尽变化和层次的形态,才能概括中国油画的整体面貌和它所走过的道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中国油画的历史虚一点的话,可以追溯到五百年前不辞劳苦艰辛飘洋过海而来的传教士,可以追溯到明清之交徐光启的好友利玛窦,活跃在清朝宫廷的朗士宁。但是,油画从蛋彩颜料到油性颜料,在欧洲满打满算也不过是五百多年历史。所以,说中国油画和五百年的关系,只是沾边而已,并无实质性内容。因为那时只有“在中国的油画”而并没有像模像样的“中国的油画”。严格地说,那只是“西画东渐”。
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中国人画中国的油画,即使从被徐悲鸿先生称之为“中国油画之摇篮”上海徐家汇土山湾画馆(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也不过是一百四十年多一点。而真正的中国油画,其历史可能还要短一点。从二十世纪初中国留学生赴日学习油画为起点算起,大约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