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区域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管理,
作者: 车生泉,王小明等编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 252000版次: 1页数: 168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3021800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以上海世博区域生态功能区规划为例,介绍了生态邻里这一适用于小尺度生态功能区规划的新途径,为城市破碎化景观的生态功能区规划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全书观点新颖,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可供广大规划工作者、景观设计师和相关院校学生学习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中,首先回顾了生态规划的发展历程,之后,将城市规划中的邻里概念与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中生态邻里的概念相结合,针对小尺度下生态功能区规划的问题,提出了城市中生态邻里规划的概念和方法。实践篇中,将生态邻里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上海世博区域生态功能区规划中。通过调查分析世博区域的各类生态要素,结合区域规划布局,进行了土地适宜性分析。确定该区域的4类生态功能区和7级生态邻里,并提出不同生态邻里内部生态功能空间的构建对策和区域生态维持与系统平衡的途径。最后综合考虑世博区域生态、景观和教育等功能,对其生态要素进行了配置。
本书以上海世博区域生态功能区规划为例,介绍了生态邻里这一适用于小尺度生态功能区规划的新途径,为城市破碎化景观的生态功能区规划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全书观点新颖,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可供广大规划工作者、景观设计师和相关院校学生学习参考。
目录
前言
理论和方法篇
1 生态规划
1.1 生态规划的理论及其发展历程
1.2 生态规划定义与释义
1.3 生态规划的类型
1.4 生态规划方法体系
1.4.1 Ian McHarg“千层饼”模式
1.4.2 steiner的生态规划框架
1.4.3 王如松生态规划流程图
2 生态功能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2.1 定义与释义
2.2 生态功能区规划的原则
2.3 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方法
2.4 生态区划的等级体系,各级指标和规程要求
2.5 生态功能区规划途径
3 生态邻里——小尺度生态功能区规划的途径
3.1 邻里的起源和发展
3.1.1 城市规划学中的邻里概念
3.1.2 生态学中的邻里概念
3.1.3 景观生态学中的邻里概念
3.2 生态邻里的基本概念
3.2.1 生态邻里的概念
3.2.2 生态邻里的适用范围和研究对象
3.2.3 生态邻里的命名方式
3.2.4 生态邻里规划的技术路线图
3.3 生态邻里相关的景观生态学指标
3.3.1 景观要素的格局
3.3.2 景观要素间的连通度与连通性
3.3.3 景观要素间的流
3.4 生态邻里的规划途径
3.4.1 生态功能空间的确定
3.4.2 生态服务功能的确立
3.4.3 生态适宜性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
3.4.4 功能核及其影响范围确定
规划实践篇
4 世博区域规划理念——从叶片到世博区域
4.1 叶片的结构
4.2 叶片与世博区域功能关系
5 世博区域规划目标与原则
5.1 规划目标
5.2 规划原则
6 世博区域区位分析
6.1 区位关系
6.2 景观生态功能关系分析
6.2.1 市域尺度下自然生态功能关系分析
6.2.2 市域尺度下景观生态功能关系分析
7 世博区域生态要素调查与分析
7.1 植被调查与分析
7.1.1 植被景观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1.2 绿地植被分布空间特征——图底关系解析
7.1.3 绿地植被景观空间特征——模式抽象
7.1.4 绿地植被景观空间特征分析
7.1.5 植被群落调查
7.1.6 调查结果分析
7.2 土壤重金属调查与分析
7.2.1 样点布局与采样
7.2.2 各类土壤重金属含量等级分布
7.2.3 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综合分析
7.2.4 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等级区
7.3 土壤肥力调查与分析
7.3.1 调查内容与分析方法
7.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7.4 鸟类分布调查与分析
7.4.1 调查方法
7.4.2 鸟类分布状况调查与分析
7.5 鸣虫蝶类调查与分析
7.5.1 调查方法、时间与内容
7.5.2 调查结果与分析
7.6 植物病虫害调查与分析
8 世博区域规划布局与功能分析
8.1 总体规划用地类型分析
8.1.1 总体规划用地类型
8.1.2 规划用地类型重新分类
8.2 绿地格局分析
8.2.1 绿地类型的分类与控制规定
8.2.2 绿地类型分析
8.3 道路及人流干扰分析
8.3.1 道路系统
8.3.2 主要人流模式分析
8.3.3 人流干扰模式解析
9 世博区域土地适宜性分析
9.1 土地利用类型
9.2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需求框架
9.3 土地利用类型制约
9.4 适宜性因子的确定
9.5 生态敏感度分析
10 世博区域生态功能布局
10.1 景观生态关系、功能与文化分析
10.1.1 景观生态关系分析
10.1.2 景观生态功能分析
10.1.3 景观生态文化分析
10.2 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分析
10.2.1 空间结构分析
10.2.2 生态功能分析
10.3 生态功能区空间布局与规划
10.3.1 生态功能区空间布局
10.3.2 生态功能区功能规划
10.4 生态邻里布局与分级
10.4.1 生态邻里布局
10.4.2 生态邻里分级
10.5 景观生态功能区分区规划
10.5.1 甲类生态功能区规划
10.5.2 乙类生态功能区规划
10.5.3 丙类生态功能区规划
10.5.4 丁类生态功能区规划
10.6 生态廊道规划
10.6.1 生态廊道划分依据
10.6.2 景观廊道
10.6.3 生物多样性廊道
10.6.4 干扰廊道
10.6.5 环境改善廊道
10.7 战略点规划
10.7.1 生态敏感单元
10.7.2 生物多样性节点
10.7.3 环境改善节点
10.7.4 干扰节点
11 世博区域生态要素配置
11.1 生物多样性配置
11.1.1 鸣虫与蝶类
11.1.2 鸟类
11.1.3 植物
11.2 景观生态节点配置
11.2.1 生态型节点
11.2.2 会展型节点
11.2.3 交通型节点
11.3 生态教育径模式配置
11.3.1 植物进化径
11.3.2 植物与人类文化生活关系径
11.3.3 植物与昆虫关系径
11.3.4 环境教育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