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年谱(1978-2007)
分類: 图书,历史,地方史志,
作者: 陶一桃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58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78667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年谱是“1978-2007年深圳经济特区年谱”,书中按年月日顺序纪事,部分条目根据叙事的需要采用纪事本末的写法。文中重要人物的谈话一般不加引号,如加引号则说明此人的当时谈话被准确记录下来,本年谱对其引用不作变更。
内容简介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特殊政策的产物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她标志着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开始,标志着国门的开放,标志着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更新。可以说,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从在中国这样一个计划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创立市场经济的绿洲开始的。深圳作为计划经济最薄弱的地方,凭借着地位优势(毗邻香港)首先成了这块绿洲。建立特区这种制度安排,不仅打破了传统体制的一般均衡状态,而且还使非均衡的社会变革成为最佳的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如果说,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大背景,那么普遍存在着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则是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最严重的社会资源约束。建立特区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正式制度安排,不仅大大减少了在传统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制度变迁的阻力,降低了传统体制占支配地位的情形下制度创新的成本,而且还成功地规避了改革的风险,从而使制度变迁的绩效在短期内就能迅速显现出来,并卓有成效地示范全国。3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研究特区,当我们把非均衡增长引入我们的研究视野,特区就不仅仅是特殊政策,而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变迁的模式与路径。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说,特区还要“特”下去,对经济特区的肯定,应该理解为对中国社会制度变迁模式和路径的认同与肯定。
作者简介
1968年生于哈尔滨,1987年考取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从师于著名学者胡寄窗,1989获博士学位。1994年调人深圳大学,曾任经济系主任、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经济学院院长。现任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社科联第五届委员;广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深圳市妇联第三届执委。
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评述》(2001年,中国经济出版社)、《经济文化论》(2000年,中国冶金工业出版社)、《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的问题演进》(2002年,中央编译出版社)等。
目录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书摘插图
1979年
1月5日-10日 招商局张振声、梁源坤和广东省委陆荧、杨青山、彭鹏商谈并起草《关于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5日、6日,刘田夫、曾定石、王全国先后审阅并签字。10日,文件由招商局送交通部长叶飞签后呈国务院并报中央。该报告说: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的批示,招商局要求在广东宝安蛇口公社建立工业区,这样可以利用国内较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又便于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对实现中国交通航运现代化和促进宝安边防城市工业建设以及对广东省的建设都将起到积极作用。李先念副主席批示:“同意,就照此办理。”他在听取了招商局领导彭德清、袁庚汇报后指示,现在就是要把香港外汇和内地建设结合起来,不仅要结合广东,而且要和福建、上海等连起来考虑。给地也可以,就给这个半岛吧。随后,谷牧副总理又召集国务院有关领导研究落实李先念的批示。国务院同意招商局在蛇口地区办厂,经济上闹点“特殊化”,享受香港待遇,进出口自由。土地、行政、主权都是国家的,广东负责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由招商局按香港办法办,工人工资发放原则既参照香港又照顾内地。
1月8日-25日 习仲勋召集广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利用广东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搞补偿贸易,搞加工装配,搞合作经营。会后,广东省委领导人分头到下面调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