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十五讲
分類: 图书,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衣俊卿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0-1字数:版次: 1页数: 35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08109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我们无时无刻不以某种方式“遭遇”文化,我们都在以各种方式“文化”着。熟悉的并非熟知的。文化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样一种存在。
内容简介
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到各种社会活动和历史运动,都显示出明确无误的文化内涵。在某种意义上,一部人类历史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或各种文化生生灭灭的历史,用斯宾格勒的话说,是“一群伟大文化组成的戏剧”。离开活生生的文化,无论“人类”还是“历史”都会成为空洞的字眼。
作者简介
衣俊卿,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黑龙江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文化哲学研究,先后发表了《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等学术著作10余部及学术论文150多篇。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金岳霖学术奖、连续3届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次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第一讲多维视野中的文化
一熟视无睹的“文化”
二中外学者视野中的文化
三文化: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
第二讲文化的生成与功能
一植根于人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文化
二作为人的类本质活动对象化的文化
三作为人的价值与行为规范体系的文化
四作为社会运行内在机理和图式的文化
第三讲文化的构成与形态
一透视文化形态的多重视角
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
三自在的文化与自觉的文化
第四讲文化模式
一共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
二历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
第五讲文化危机
一文化失范与文化冲突
二文化反省与文化批判
第六讲文化转型
一文化转型的内在机制
二文化转型的途径和方式
三文化转型与历史进步
第七讲世纪的文化焦虑
一“轴心期”的历史精神和西方理性主义
二“轴心期”的历史精神在世纪的命运
三文化的焦虑:对文化危机的自发反抗
四文化的批判:对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
第八讲理性文化批判的视界
一存在主义的悲剧意识
二现代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意识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四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思潮
第九讲理性文化批判的主题
一意识形态批判
二技术理性批判
三大众文化批判
四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
第十讲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重建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二许茨的日常生活世界理论
三赫勒的日常生活人道化理论
四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
第十一讲中西视野中的传统中国文化
一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
二中国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
第十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特征
一成熟的农本社会与发达的日常生活世界
二中国传统日常生活结构和图式的特征
第十三讲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突
一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状况
二“文化热”与文化激进主义
三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突
第十四讲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机制
一表层文化启蒙与深层文化启蒙
二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乃
三中国传统日常生活批判与重建的基本思路
第十五讲全球化时代的新文化精神
一全球化与文化整合
二中国的新文化精神
书摘插图
第一讲多维视野中的文化
一熟视无睹的“文化”
人总是文化的人,人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的世界。著名哲学人类学家蓝德曼指出:“文化创造比我们迄今为止所相信的有更加广阔和更加深刻的内涵。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的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正如我们历史地所探究的,没有自然的人,甚至最早的人也是生存于文化之中。”
人总是生活在文化中,文化现象在人的世界中无所不在:当我们用筷子或刀叉进食时,当我们穿上旗袍或西装时,当我们在宴席上举杯劝酒时,当伴娘伴郎陪伴着新娘新郎出现在婚礼仪式上时,当教师教学生背诵一首诗歌或掌握一种计算方法时,当基督徒在礼拜天去教堂听布道时,当中国人按照习俗在中秋之夜吃月饼或在除夕之夜包饺子时,当威尼斯人在冬末春初聚集在圣马可广场上通宵达旦尽情狂欢时,当婴儿周岁生日“抓周”时,当古时中国人见面作揖而现代中国人见面握手时,当老年人在悠闲地欣赏着京剧和老歌而年轻人疯狂地“蹦迪”时,当我们步入中国的宫殿园林或进入西方的教堂时,当我们的先民刀耕火种而今人驾驶着康拜因时,当古时师傅领着徒弟在手工作坊中锻打而现代工人在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线旁忙碌时,当企业家确定一个工程或提出一种企业理念时,当政务家举行各种仪式和政务活动时,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或技术发明时,当文学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当思想家进行理性沉思时……在人的任何一种活动中,从日常生活到社会运动,都体现出一种文化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