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生物学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作者: 胡小兵,钟梅英主编
出 版 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498000版次: 1页数: 320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093792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把生物学原理与环境工程结合起来,阐述了环境工程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及原理,介绍了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环境工程生物的形态、生理特征以及它们在环境工程的应用。全书分为五篇:环境工程生物学基础、环境工程生态学、环境污染治理与监测中的生物学、环境工程生物学实验。其中环境污染治理与监测中的生物学为重点介绍内容,它突出了工程实践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在主要章节后面还附有相关的英文阅读材料,在书末还附有“环境工程生物学中常见的词汇”索引,以便查阅。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使用,此外,还可以作为从事生态学研究、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本书现为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
目录
第一篇 环境工程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环境工程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章 环境中常见的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形态和结构
第二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第三节 真核微生物
第四节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与噬菌体
第三章 微生物的代谢生理与遗传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
第二节 酶及其作用
第三节 ’微生物的呼吸与产能
第四节 微生物的生长
第五节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六节 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
第四章 环境工程中的植物与动物
第一节 大型水生植物
第二节 土壤小型动物
第三节 水体小型动物
第二篇 环境工程生态学
第五章 环境生态学
第一节 生态学原理
第二节 环境微生物生态
第三节 微生物、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水体生态系统
第六章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一节 碳素生物循环
第二节 氮素生物循环
第三节 其他无机元素循环
第七章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与去除
第一节 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
第二节 水体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转化
第三节 大型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
第四节 环境的自净作用
第八章 环境中有害生物与控制
第一节 环境中的主要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 水中病原细菌的控制方法
第三节 水体富营养及其控制
第三篇 环境污染治理与监测中的生物学
第九章 废渣与废气的生物处理
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微生物处理
第二节 废气的微生物处理
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的植物净化
第十章 废水微生物处理方法及微生物特性
第一节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第三节 污水的厌氧处理
第四节 污水的生物除磷脱氮
第十一章 污水处理的生态方法
第一节 氧化塘法与生态塘法
第二节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第三节 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
第十二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第一节 微生物生物修复概述
第二节 土地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第三节 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
第四节 污染的植物修复
第十三章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资源
第一节 生物絮凝剂
第二节 固定化细胞与固定化酶
第三节 微生物对废物的资源化
第十四章 环境的生物监测与检验
第一节 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
第二节 总大肠菌群与病毒的测定
第三节 水质污染生物监测评价
第四节 致突变致癌物的微生物学检验
第五节 毒性的生物检测
第六节 微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第七节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第四篇 环境工程生物学实验
第十五章 环境微生物基本实验
第一节 显微镜的使用
第二节 环境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第十六章 环境生物检测实验
第一节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在
第二节 水的细菌学常规检测
第三节 大型水生植物的采集与观察
第四节 微型水生动物群落的测定
第五节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第十七章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
第一节 酚降解菌的分离及其性能的测定
第二节 活性污泥的观察与测定
附录:环境工程生物学中常见的词汇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篇 环境工程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环境工程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二)微生物的作用
环境工程生物学在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以及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在水体、土壤、空气、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城市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和饮水卫生微生物、自然界物质循环和水体自净作用以及环境工程生物净化原理等。
自然界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微生物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中有巨大的作用,是整个生物圈中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部分。
近代,将微生物应用于发酵工业,生产出乙酮、丙酮、各种有机玻璃、氨基酸(主要是味精)、抗生素和酶制剂(用于纺织退浆、制革脱毛、洗涤剂的助剂、医药、印染);应用于有油发酵(脱蜡和脱硫);应用于农肥(固氮菌肥,磷、钾细菌肥料);应用于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及矿业(探油、回收重金属和稀有金属)。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含各种污染物的工业废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水体和土壤,引起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群和群落的变更交替,并诱变出许多能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新品种,使微生物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人类提供了更广的用途。当今,不仅城市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用生物方法处理,而且各种有机工业废水(如屠宰产生的污水,食品、化肥、造纸、石油提炼、石油化工、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等),甚至城市地面有机废物也在用生物法处理。
但也有少数微生物是有害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霉菌、变形虫等的某些种)能引起人的各种疾病,如肝炎、肠道病、伤风和感冒等;黄曲霉能产生致癌的黄曲霉毒素;岛青霉、枯青霉和黄绿青霉等能产生致癌的黄变米毒素;还有的微生物能引起作物病害及动物疾病,一些细菌和霉菌能使食品和农副产品腐败和腐烂;硫细菌、铁细菌能引起混凝土管道和金属管道腐蚀;蓝藻、绿藻和金藻等藻类中的某些种能引起湖泊“水华”和海洋的“赤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