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重印)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美)倪德卫著;杨立华译
出 版 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27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1404935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一部传记体的思想史写作,向我们呈示出个体的生存际遇与章学诚思想的具体展开之间的内在关联。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个体的偶然遭际如何将章学诚带到一个又一个似乎与其本来志向无关的问题和工作面前,而他又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沉迷在对这些偶然的题材的思考当中,并最终从这些零碎的思考中通达出来,回归并丰富他的思想主题。
历史书写的方式与历史书写的品质,以及书籍分类系统与文章的品质之间的关系,作为两条彼此关联的思想主线,贯穿章学诚思考的始终。由此渐次展开的校雠文史之学,以及以“六经皆器”为核心的历史哲学,只有深入其思想整体的内在理路,才能获得充分而真切的理解。而这既是本书的着力点,同时也是它最具神彩的所在。
目录
译者的话
序
导论
第一章 背景与教育
第二章 中举
第三章 关于典籍的著述
第四章 书院教师
第五章 文与质
第六章 史与道
第七章 史家职业
第八章 历史撰述的形上学
第九章 最后的论战
第十章 迟来的赞誉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书摘插图
第一章背景与教育
章学诚于1738年生于浙江东北部靠近杭州湾的绍兴会稽。他属于一个地位在较低的士绅阶层中不太确定的宗族。章氏宗族在绍兴附近生活了六个多世纪,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907-960年)。当时有个叫章仔钧的人在福建浦城起家。章仔钧在闽获致高位。章氏的族谱自豪地叙述了章仔钧的妻子如何通过向入侵的南唐军队的统领求情,使得城中百姓免遭屠戮的故事。
北宋末年,章仔钧的某个后人从福建移居到会稽山阴。在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的某个时间,一个更晚的后人章彦武迁移到了会稽的道墟村。从这时起一直到章学诚出生的时候,这里成为章氏宗族的祖籍所在。到了乾隆年间,道墟的章氏宗族已经十分庞大,而且繁衍甚广,仅定居于北京的就有上百人。由于会稽土壤贫瘠,无法植稻,所以章氏主要是靠种棉、酿酒以及做衙门的师爷谋生。章学诚的前几代人似乎在地产上有显著的进展。在他出生前的30或40年,他的家庭迁到了城里。他的祖父章如璋是个资深的师爷;他的父亲章镳(卒于1768年)娶了史义遵(死后被追赠太守荣衔)的女儿为妻。章镳于1742年进士及第,并在1751年成为应城知县。他的儿子最终也中了进士,但接下来的一代却并没有能够再进一步。
章学诚的父亲和祖父的文学品味和成就都很高。据章学诚所记,他的祖父晚年致力于研究宋代史家司马光(1019-1086年)纂著的《资治通鉴》中所揭示出的“天道人事”的关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对流行的道教善书——《太上感应篇》有着极强的兴趣,也认同其中的历史和生活事件都受道德公正的指引的观点。章学诚说他的父亲有着无法满足的阅读兴趣:他会借很多书,从其中广泛地抄录,如果在他做完笔记之前就得归还一本书,他就会变得相当的沮丧。章学诚的父亲也可以算是个诗人,他的一部分诗连同章学诚的一篇序文草稿至今尚存。章学诚在这篇序中写道:“先人读书,不为名声。为古文辞,镌刻峭削。疾唐宋野史小说传记足辅正史而文多芜漫,因以意节之,抄《江表志》、《五国故事》、《南唐马书》、《北梦琐言》,凡十数种。诗则唐体多于古风,遗命勿轻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