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书法鉴赏
分類: 图书,艺术,书法 篆刻,字帖,
作者: 万应均 著
出 版 社: 湖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18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385343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毛泽东的书法是严谨地继承了中国书法艺术传统的。他对于王羲之、王献之、怀素、张旭、蔡邕、黄庭坚、苏东坡、何绍基、郑板桥的书法,是下过不少工夫的。他的行笔勾勒是不离规矩的,他的草书造字是以章草为规范的,他的每篇字是表现了整体艺术美的。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上篇为书法鉴赏要略,主要阐述书法鉴赏的意义、规律、内容和过程。旨在帮助读者解决为什么要鉴赏、怎么样鉴赏诸问题。中篇为毛泽东书法综述,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毛泽东书法的入门、形成、发展过程和主要风格特征。旨在给读者对毛泽东书法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完整的印象。下篇为毛泽东书法鉴赏,这是全书的重点。因为毛泽东的诗书艺术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故这里着重对毛泽东的二十六首诗词和四幅题词的创作背景和作品鉴赏两个方面一一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和点评。全书图文并茂,条理井然,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地将毛泽东书法艺术全貌和精神实质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万应均,1956年出生,湖南宁乡人。现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书法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心教授,全国师范院校书法教育委员会理事,湖南省书法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
出版《大学书法》、《粉笔书法艺术》、《书法实用教程》、《书法速成》、《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楷书艺术》、《行书艺术》、《隶书艺术》、《书法》、《毛泽东书法鉴赏》、《大学书法教程》、《书法教程》等专著及教材30多种。在《中国书法》、《求索》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5项。创造发明“回宫米字格”获国家专利。书法作品在国际国内书法大赛中获奖30余次。个人简历和书法作品收录在《中国书法家选集》、《中国当代书法家名典》和《当代书法家辞典》等20多部大型书法典籍中。2004年获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并荣记二等功。2008年被推荐参加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优秀教师旅游团赴全国各地考察旅游。
目录
上篇 书法鉴赏要略
一、书法鉴赏的意义
二、书法鉴赏的规律
三、书法鉴赏的内容
四、书法鉴赏的过程
中篇 毛泽东书法综述
一、终身放手写帖
二、应对纵意题字
三、诗词豪放草狂
四、用笔特点及线条风貌
五、独具匠心的构图艺术
下篇 毛泽东书法鉴赏
一、贺新郎别友
二、沁园春长沙
三、菩萨蛮黄鹤楼
四、西江月井冈山
五、清平乐蒋桂战争
六、菩萨蛮大柏地
七、清平乐会昌
八、十六字令三首
九、忆秦娥娄山关
十、七律长征
十一、念奴娇昆仑
十二、清平乐六盘山
十三、沁园春雪
十四、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十五、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十六、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十七、浪淘沙北戴河
十八、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十九、水调歌头游泳
二十、蝶恋花答李淑一
二十一、七律到韶山
二十二、七律登庐山
二十三、七律为女民兵题照
二十四、七律和郭沬若同志
二十五、卜算子咏梅
二十六、满江红和郭沬若同志
二十七、人民日报
二十八、第一师范
二十九、提高警惕 保卫祖国
三十、向雷锋同志学习
书摘插图
上篇书法鉴赏要略
四、书法鉴赏的过程
书法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从静止到运动
书法作品提供给观众的是既成的点画结构,它是静止不动的。鉴赏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把静的点画还原成动的过程,从而探索书家创作时感情的起伏、笔法技巧的变化乃至他们的心理依据。宋代书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谈到:“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静止的点画变得振动起来,在观赏之时还能同步地体察到前代作者挥毫作书的推移过程,这确实充分显示了书法艺术的时间性在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运动着的鉴赏离不开书法的时间特征。在此,我们可借用19世纪德国美学家谷鲁斯的“内摹仿”的理论来说明。诚然,任何一种艺术欣赏都带有“内摹仿”的痕迹,但书法中的这一审美活动却有特殊的价值。因为它是一种真正的彻头彻尾的摹仿。欣赏者通过这种心理上的摹仿,不但可以探求到书家创作时的场景、创作技法的基本顺序、书家感情在线条中的显示,甚至还可以了解书家的心理节奏的变化。
(二)从抽象到具体
抽象的点画和书法结构,在鉴赏活动中,离不开鉴赏者的联想和补充。有意识地在某些相同或相近的事物与形象上进行类比,也是鉴赏者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尽管这种类比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它符合视觉欣赏的特点。这表明,书法的抽象绝不是没有形象,相反,正因为书法所提供的抽象具有高度概括性,它才能为鉴赏者提供广泛的想象余地。
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及“龙跳天门,虎卧风阁”,这些比喻或指笔画形象,或指风格特征,都显示出古代鉴赏家们丰富的想象力。他们采用抽象的手法创造了书法的艺术美,又时而用形象鲜明的比喻去补充这种美,使之显得更为丰富多彩。每一个线条,每一个书法结构,都会由于其造型上的或者形态上的倾向,导致人们产生联想,并不由自主地拈出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进行比较。文学上,将这种手法叫做“拟人”;书法中,我们不妨就把它称为抽象结构的“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