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代表作:上海屋檐下
分類: 图书,文学,戏剧,
作者: 夏衍 著,刘亚铁 编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308000版次: 1页数: 294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16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801090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其间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过忽然而已,然而这30年的文学史却是不可忽视的。在惊天动地的时代巨变、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寻觅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而且其文学主潮,从那时起,就为今天的中国文学积攒着激情和趋向,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学的前奏。最早,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以白话文的倡导推进了文学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回归,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和旧民主主义文学风貌迥异,即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创作影响巨大,一批优秀作家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推动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伟大的奠基与开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口号提出并形成运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越来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许多作家直接间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左联”以外的进步作家,亦因其坚持人民的立场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同样成就斐然,融会成进步的文学洪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使那时的文学呈现出繁荣、复杂、丰沛的格局。“七七”事变以后,家国危殆的局面更加激发了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本书是由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写的,收集了夏衍的包括戏剧、报告文学、杂文、散文等作品,主要内容包括夏衍小传、戏剧、自由魂(三幕话剧)、上海屋檐下(三幕话剧)、法西斯细菌(五幕话剧)、芳草天涯(四幕话剧)、报告文学、劳勃生路、包身工、广州在轰炸中等。
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5),作家、剧作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20世纪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了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弹论问题》等理论专著。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目录
夏衍小传
戏 剧
自由魂(三幕话剧)
上海屋檐下(三幕话剧)
法西斯细菌(五幕话剧)
芳草天涯(四幕话剧)
报告文学
劳勃生路
包身工
广州在轰炸中
杂文 散文
野草
乐水
纯
靠
杂感随笔
蚯蚓眼
强者啊,你的名字叫做女人
谈做文章
夏衍主要著作书目
书摘插图
戏 剧
自由魂(三幕话剧)
第二幕
时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正月
处上海曹家渡吴兰石别墅
人秋瑾
吴兰石
徐绮尘二十八岁,秋瑾女友
徐淑华十七岁,绮尘之妹
吕萌二十五岁,女友
王金发
仆妇及其他
面对着花园的书厢房。左手是一排玻璃窗,透过窗可以看见盛开着的腊梅花,及其它假山、树木等等;正面是供桌、书画陈设;左手前面斜放着西式的写字桌、转椅;右手里面是通餐室的门,挂着门帷;右手是古玩架、花盆、半西式椅子……
(幕启时舞台无人。餐室笑语之声可闻,接着,吴兰石、徐绮尘、吕萌且谈且走地登场。
吕(回头看了一眼,若干顾虑地对吴兰石)大姊!两年前您跟培卿打的赌,看模样是您输了。
徐(站住)淑华!淑华!这儿来坐!
[徐淑华上。
淑(从里面出来,站着)我要听他们讲啊,怪有趣的!
徐别这么孩子气。
吕(问淑华,低声地)秋先生跟这位……陶先生讲些什么?
淑在杭州监牢里的一个老革命党,……陶先生去探了监……(正要讲下去)
[秋瑾声:“小妹妹!来啊!”
[淑华很快地奔回去,下。大家各自就座。
吴(对吕萌)您说,我跟墙卿打的赌是我输了?
吕可不是,她方才讲的话,不是跟两年前一样吗?
徐哪儿止一样,两年前只是讲,现在(放低声音)她要实际干喽。
吴也许是我输了,可是现在看,这也是很自然的。
徐对啊,整个儿时势,不是变得很快吗?革命党在南方,已经是燎原的火一样了。
吴别说这中间隔了两年,就是同在一个时候,我从北京到了上海就觉得风气有点儿不一样。在北方,看不到一本批评政府的书;可是在上海,主张推翻清朝的书报就随地都有了。两年前,讲一句立宪也算大逆不道;可是今天呐,马相伯不是公然的可以打电报给王爷府,要求从速宣布立宪年月了吗?
吕(接上去)这我也感到!可是咱们的培卿姊姊……
徐(拦住她)别再叫她培卿了,她连名字也改了,我上次叫她珞卿,给她讲了好一阵,说什么“卿卿我我”的卿字,听了就讨厌……
吕好了,那么叫她竞雄,不,索性跟东京留学生一样的叫鉴湖女侠吧。(继续前面的话)咱们这位鉴湖女侠不仅跟着时势走,而且走在时势的最前面,她在日本的举动……
徐您是说去年的留学生风潮?
吕可不是,留学生闹风潮的时候,她当了敢死队的队长。几千个留学生里面,没有一个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女英雄;革命党的秘密会,没有一个不加入;留学生的纪念会,她没有一次不参加;她参加的会,没有一次不演说;
徐在日本那倒不相干,问题是在中国。(对吴兰石)大姊!我没跟您讲过吧。前一次,我跟她在半淞园看见了一个带着日本妓女的留学生,在这种时势,当然看了不舒服,她就很不客气地走过去,用日本话跟那留学生说——说了些什么,我当然不懂得,后来那留学生面红耳赤地走了,那妓女还跟她吵嘴,引得很多的人来看。
吴(忧形于色)哦,我最替她担心的就是这一点,非但不知道隐藏,还好像惟恐旁人不知道她是革命党,讲话不肯让人,为了一点儿小事情使人家过不去!况且……(不讲下去)
[举座默然,一刻
徐(另找话题)大姊!您看了她近来做的诗吗?
吴(懒散地)还不是跟她的行为一样。
吕我倒以为她的诗,做得不及她的白话文,《女报》上的那篇《敬告姊妹文》真做得好极了。
徐对,这篇文章倒是一个例外,写得很婉转,……(对吴兰石)您看过了没有?(走向后方供桌上去拿了一份《女报》来)
吴(接过来,翻了一下)不行啊,这样小的字,不戴眼镜……
吕什么,大姊的眼力,连这样的字也看不得吗?
徐那还不是抄什么《楞严经》抄坏的!(从吴兰石手中拿过报来)好了,我来念一段给您听……“我最亲爱的诸位姊妹!我虽是个没有大学问的人,却是个最热心最爱国爱同胞的人,如今中国不是说有四万万同胞吗?但是那两万万的男子已经渐渐地走向了文明的新世界,而我们两万万女同胞,还是沉沦在十八层地狱里面,一层也不想爬出来……”
吕听着,我说的好文章就在后面这一段。
徐(制止她)别打岔啊。(提高声音,继续念)“足儿缠得小小的,头儿梳得光光的,花儿朵儿扎的镶的戴着,绸儿缎儿滚的盘的穿着,粉儿白白,脂儿红红地搽着,一生只晓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着男子,身儿是柔柔顺顺地媚着,气虐儿是闷闷地受着,泪珠儿是常常地淌着,生活儿是巴巴结结地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试问诸位姊妹,为人一世,可曾受着些自由自在的幸福?……”
吴(感佩)写得不错!比她那些锋芒毕露的诗好得多了!
徐好文章还有呐,听啊,“这些花儿朵儿,好比玉的锁、金的枷,那些绸缎,好比锦的绳、绣的带,将你束缚得紧紧的!那些奴仆,就是管束您的牢头;丈夫呐,不必说,就是问官、狱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