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学
分類: 图书,医学,中西医结合,
作者: 吴红金,袁国会 主编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1302000版次: 1页数: 692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2155287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心力衰竭的病因、流行病学、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相关知识,并介绍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研究、心力衰竭的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书中还收录了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重点阐述了其辨证论治、针灸治疗、中药治疗及名老中医关于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总结等内容。全书共分40章,内容翔实,观点新颖,阐述简明,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可供从事心力衰竭基础与临床研究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医学院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使用。
作者简介
吴红金,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医学综述》杂志主编,北京市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将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了川芎嗪对人类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应用蛋白组学技术研究了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相关蛋白质的变化,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揭示中医证的实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及心血管新药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发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中药新药——心力康颗粒,已完成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急性毒理、慢性毒理与药效学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医学卫生科技重点支持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重大专项、北京市中医药科研重点学科项日等科研课题。主编《高血压中西医临床处置策略》等医学专著2部,参编著作2部,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
目录
上篇 西医篇
第1章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流行病学
第2章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第3章 心力衰竭的诊断
第4章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第5章 心力衰竭的起搏治疗
第6章 机械通气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第7章 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
第8章 心力衰竭的干细胞治疗
第9章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
第10章 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
第11章 急性心力衰竭
第12章 舒张性心力衰竭
第13章 难治性心力衰竭
第14章 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研究
第15章 冠心病心力衰竭
第16章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
第17章 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
第18章 心肌炎心力衰竭
第19章 心肌病心力衰竭
第20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第21章 心力衰竭与肾功能不全
第22章 内分泌代谢疾病与心力衰竭
第23章 心力衰竭与围生期
第24章 心力衰竭与口腔疾病
第25章 心力衰竭与脑
第26章 心力衰竭与贫血
第27章 围手术期心力衰竭与麻醉
第28章 小儿心力衰竭的特点
第29章 老年心力衰竭的特点
第30章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
第31章 心力衰竭的护理
第32章 心力衰竭的预后
第33章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下篇 中医、中西医结合篇
第34章 中医学对心脏生理功能的认识
第35章 心力衰竭的中医学源流与发展
第36章 心力衰竭与其他相关疾病的辨证论治
第37章 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规律研究
第38章 中药治疗心力衰竭
第39章 心力衰竭的针灸治疗
第40章 名老中医关于心力衰竭的经验总结
书摘插图
第3章心力衰竭的诊断
第二节心力衰竭的胸片检查
常规X线胸片检查不仅可为心力衰竭提供诊断依据,而且可辅助判断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治疗后的转归情况。由于X线胸片检查具有简单、费用低和短期内可多次重复等优点,使其成为心力衰竭诊断中重要的常规检查之一。X线胸片提供心脏增大,肺瘀血、肺水肿及原有肺部疾病等信息。
一、心影大小的改变
X线片上心脏大小与左室功能相关,心脏扩大支持心力衰竭的诊断,心脏后前位片提示心胸比例超过50%。急性心力衰竭时可不出现心脏扩大,但有证据提示慢性心力衰竭而心脏大小正常时,需仔细检查心力衰竭的诊断正确与否。
左心增大常见于高血压病、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和瓣膜性心脏病等。如以左心室腔扩大为主后前位胸片示左室段延长心尖部下移,左前斜位示心后缘下段向后下膨凸延长,心后间隙缩小甚至消失,升主动脉向右凸出,主动脉弓向左凸出,左室上段平抬,心腰凹陷,构成主动脉型心脏。如以心肌肥厚为主,前位胸片示左室段向左膨隆,心尖圆钝上翘。
右心大常继发于左心扩大和衰竭,此时X线片可见全心扩大征象。单独右心扩大见于急慢性的肺部疾患。右心大常见征象为肺动脉段凸出,心尖上翘,肺动脉扩张,右下肺动脉增粗。
二、肺部改变
心力衰竭时由于肺动、静脉压增高导致一系列肺部改变,如肺瘀血、肺水肿及胸腔积液等,上述X线征象支持心力衰竭的诊断。特别是存在上叶静脉扩张时,但后者与肺毛细血管嵌压相关性较差。仔细检查肺野,可以找出间质或肺水肿或胸膜渗出的证据,但观察者在对X线上肺瘀血的证据的解释的一致性较低,而且单用胸部X线片难以可靠地区分心源性或肾源性肺瘀血。胸片上的肺瘀血与血流动力学状态问的相关性取决于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时间和严重程度。
(一)肺瘀血
由于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所致,X线片提示肺血管纹理增粗、肺野模糊,肺门阴影增大密度加深。心力衰竭时有肺静脉内血液重新分布的表现,X线片提示上叶肺野内血管纹理增粗,下叶肺野血管纹理细。
(二)肺水肿
由于肺间质积液,肺野密度增高,肺野透亮度降低呈毛玻璃样改变,肺门模糊不清。急性肺水肿,肺门充血显著,呈蝶形云雾状阴影。肺间质水肿引起肺小叶间隔变粗,可见间隔线。Kerley线分A线、B线和C线。A线:即在上叶自肺外围斜行引向肺门的线状阴影,长2~3cm,宽0.5~1cm,与肺纹理走向不一致,不分支。多见于急性左心衰竭。B线:即在肋膈角区可见一水平横线,长2~3cm,宽1~3cm。多见于慢性左心衰竭。C线:即在中下肺野,呈交叉的网格状阴影。见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如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导致肺泡内出现液体积聚,可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不清,常融合成片呈云雾状。
(三)胸腔积液
单侧胸腔积液多见于右侧,双侧胸腔积液亦往往以右侧为多,机制可能是右侧平均静脉压高于左侧,同时右肺为三叶,总容量及表面滤出面积较左肺多。胸腔积液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X线表现之一,经治疗后随心力衰竭好转,胸腔积液可迅速减少并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