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山女兵

雪山女兵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毕淑敏 著

出 版 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180000版次: 1页数: 266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022815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刚强坚毅的性格,单纯明朗的天性,在高寒“无人区”耀眼地迸溅,一朵朵美丽的生命之花,傲然绽放在那神奇的高原之巔,给人世间留下了一道永恒的生命风景线……

作者简介

毕淑敏,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赴西藏当兵,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任内科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共计300余万字。曾数十次获奖。

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

目录

雪山的少女们 到西藏去

装大米的汽车

糖衣氧气压缩片

雪山窃贼

女枪手

碗里的小太阳

穿上白生生的羊毛衣

“回”字形的银饰

白云剪裁的衣服

走,到阿里去!

在印度河上游 在印度河上游

昆仑之吃

昆仑之喝

昆仑之眠

葵花之最

雪线上的蛋花汤

特殊摄影师

信使

昆仑山上看电影

八月里,穿着棉衣

拉练

呵护心灵 眼睛是一座彩虹桥

在雪原与星空之间

冰川上有“毒蛇”嘶嘶声

在陵园的台阶上吃糖

大会餐

呵护心灵

你永不要说

黑白拂尘

从西部归来

书摘插图

到西藏去

小小的年纪,告别了父母,到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去,本应该是很伤心的。妈妈到火车站送我的时候,险些哭了。但我心中充满了快乐,到西部去,到高原去,真是一次空前的冒险呀!

从北京坐上火车,一直向西向西。窗外的景色,由密集的村落,演变成空旷的荒野。气候越来越干燥,人烟越来越稀少,绿色逐渐被荒凉的戈壁滩所代替。3天3夜之后,我们这群女孩子到达了新疆的乌鲁木齐。在这里要进行最后的体检,才能决定谁可以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去。

我的身体一向很好,但这次医生说我的小便化验不正常,要是过几天复查还不合格的话,就要把我退回北京。

这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吗?我的探险还没有开始,难道就这么狼狈地打道回府啦?

我一定要想出一个办法!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同我最要好的女孩子身上。

我悄悄地把她扯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对着她的耳朵说:“你说,我们是不是好朋友啊?”

她说:“当然是啦。你怎么想起问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我说:“既然是好朋友,我向你借一样东西,你一定是借的啦?”

她一扭头嚷起来:“什么东西呀?咱们的东西都是统一发的,我有的,你都有啊!”

我一把捂住她的嘴说:“干吗这么大声?是不是太小气不想借给我?实话说吧,我跟你借的这样东西,对你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但对我的好处就大了!”

她说:“那是什么宝贝呀?”

我说:“是尿啊!”

我把我的打算告诉她,复查的时候把她的尿当成我的标本送上去。她刚开始吓了一跳,然后,很犹豫地说:“这不是骗人吗?”我说:“要是我复查不合格,到不了西藏,被退回北京,我们俩就再也见不到面了,更甭提做朋友了。”她想了想,答应了。

好不容易挨到了复查的那一天,没想到是通知我一个人单独到医院的检查科去。在卫生间里,我拈着盛标本的小瓶子,急得直掉泪。我真想到水龙头那儿,接一点自来水送上去,或者干脆把眼泪送上去化验,那就绝对没问题了。可是,我不敢。你想啊,化验员用的是显微镜,还不一下子就发现了我的花招?万般无奈之中,只好把自己的“标本”交上去了。

等待结果的日子,我和我的好朋友都充满了悲哀,以为我们必定分手了。

不可思议的是,这一次的化验结果完全正常。

我终于和我的好朋友一道,踏上了遥远的奔赴西藏的道路。

我们告别了乌鲁木齐,在广阔的戈壁滩与高原上坐了整整12天的汽车,到达了白雪皑皑的世界屋脊。我在那里呆了10年。

后来,我把这一段有惊无险的遭遇和我的计谋,讲给一位老医生听,口气中充满了得意。没想到他皱着眉说:“幸好你本身的体检合格了。要知道,西藏高原缺氧,氧气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要是你的小便有问题,就说明你的肾脏有问题;要是你的肾脏真的有病,又用别人的标本蒙混过关,那是很危险的。”

我承认他的话很对,但也仍旧很佩服当年那两个十几岁的少女。我为了友谊和理想,真是很勇敢呢!而且不服气地想,西藏人的肾脏,就个个都是铁打的了?我在高原见过不少肾脏有病的人,活得也很快乐啊!

装大米的汽车

每个人都是坐过汽车的,但连着坐12天汽车的经历,就不是人人都有的了。

打开中国地形图,注意一定要海是蓝的,陆地是绿的,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变成橘黄色的那种地形图,而不是五颜六色的行政地图。

你往地图的左面看,地图是左西右东的,左面就是中国的西部。你会看到黄色像深秋的树叶,渐渐地浓重起来,从姜黄、橙黄、直至加深到棕褐色。你从图例上查到颜色与高度的对应表,发现西藏的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尤其是藏北,那是屋脊上的飞机。

怎样到达藏北呢?在遥远的古代,是乘骆驼和牦牛,往来一趟,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现在有汽车了,但从新疆的乌鲁木齐出发,也要将近半个月的时间。

我们坐的是大卡车,车上装满了大米。我们就把脚伸在大米麻袋的空档里,屁股坐在大米上,开始了数千公里的跋涉。

我们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抱怨这些麻袋,它们像枷锁一样紧紧地箍着我们的脚。谁的腿要是坐麻了,想活动一下,就得在缝隙中把脚尖立起来,像个芭蕾舞演员一样,才能把脚抽出来。用手把脚揉好了,再从小孔把脚塞进去。

司机为大米打抱不平,说:“你们还得感谢这些大米麻袋呢!这是为了运送你们,特地装在车上的。”

我们齐声嚷:“才不信呢!要是没有这些大米,我们的地方会宽敞得多。”

司机说:“要是没有大米,这样颠簸的路,会把你们头上的帽子颠到天上去,尾巴骨也会碎成八瓣。”

有这么可怕?

刚开始上路时我们不信,随着山势的险峻,我们渐渐地信了。

修在峭壁上的简易公路,像鸡肠子一样弯曲细窄。

往来的车轮像耙子,把坚硬的砂石刨松了。车轮的碾压,又把碎石聚成无数的棱坎,掘出无数的坑洼……人们给这种路起了一个形象的名称——搓板路。

车子在“搓板路”上行走,就像跳摇摆舞。一会儿抛上浪尖,一会儿跌下深谷。幸亏大米压住了车厢,要不然我们就得像滚珠似的在车厢里蹦跳不止。一天车坐下来,整个身体活像一只用了一百年的旧椅子,所有的关节处都要散开了。

第一天我晕车,路上吐了几次,晚上睡在兵站。兵站这个名称很有点古代烽烟的味道,那间房子其大无比,10个女孩子住在里面,只占了一个角落。

地上铺着稻草,很松软。把头埋在里面,有一股太阳的气息。

我掐指算了一下说:“啊呀,还要坐那么久的汽车,我都要变成老奶奶啦!以后我回家的时候,就坐飞机。”

说完之后,我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所有的女孩子集合,领导说:“有的人怕苦怕累,才坐了一天汽车,就想坐飞机回家了。这样的人,真是没出息啊……”

大家都寂静无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我也好奇地眨着眼睛看别人,心想:“是谁说的呢?她怎么和我想得一模一样呢?”

因为是不点名的批评,也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我渐渐地就把它忘了。

几年以后,遇到一个和我一道坐过大米车的朋友。她说:“我可真是佩服你了,当年在那样的批评之下,大智若愚,不动声色。”

我说:“你说的是什么呀?我怎么听不懂?”

朋友说:“批评想坐飞机的人就是你啊。”

我大吃一惊,说:“我根本就不知道那是在说我啊。”

朋友就说:“那我告诉你,是谁向领导报告了你说的话……”

我赶忙捂住了她的嘴,说:“你千万别告诉我,我一辈子也不想知道这件事。”

后来,我们就开始说其他的事,说得很开心。

说是不想知道答案,那是假话。以后的岁月里,我也曾多次浮起这个疑问。心想,当我说出那句发牢骚的玩笑时,已是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就被点了名,同我一道睡在兵站大房子里的女孩子,是谁这么嘴快告了我的状呢?

我仔细回忆那些裹在稻草里的年轻美丽的面孔,每一张脸都纯洁可爱。我至今不愿枉猜她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

也许是那些大米麻袋告的状吧!

糖衣氧气压缩片

上山了。

我们5人——小如、果平、河莲、小鹿和我,有幸成为西藏阿里的第一批女兵,开始向雪山之巅进发。

一个炎热的早晨,我们坐上了从平原到西藏去的军用大卡车。大车厢里载了许多麻袋,内装大米。坐在麻袋上,把脚像芭蕾舞演员一般竖起,插进麻袋的缝隙。汽车摇摇晃晃地在布满石子的路上往山上爬,像一只笨拙的绿毛龟。

人人脑袋上方,笼罩着一片绿色。不是天的颜色,是汽车篷布笼罩的效果。我们大呼憋死了,要求同行的老兵批准揭开这顶盖子,看看外面的风景。

“透过篷布上的窟窿,你们尽管看,看个够。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没听人说吗,眼皮是世界上最大的物件,你只要睁着眼睛,有什么看不到的?”同行的老兵懒洋洋地说。他是下山治病的,听说病还没治好,工作紧张,让他上山,所以,他闷闷不乐,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新兵连长把我们几个女兵交给他,委托照应,他好像不堪重负的毛驴,又被人强压了一捆柴火,忿忿的不爱理人。我们只好像预备行窃的小偷一样,每人揪住篷布上的一个小孔,尽力向外张望。汽车颠簸着,大米麻袋不停地上下蹿动,好像一尊浑身长着硬颗粒的庞然大物,不甘心驮人,一有机会就想把我们从它背上掀下去。我被晃得肠胃错位,说:“一会儿,你们谁帮我一下?我打算改造一下座位,用几袋大米,摞成沙发模样。虽说硌屁股,肯定比现在舒服得多。”同病相怜的女兵,精神一振,都说我的主意不错。

“胡说!”老兵斥责我。

“怎么啦?”我不服气。“你找死啊!上山的路,奇险无比,咱是摸着阎王鼻子走钢丝,你还想舒服?到时候一个急转弯,你的麻袋沙发砸下来;屁股倒是不硌了,整个人成了米粉肉!”老兵慢吞吞地说着刻毒的话。想想也是。我讨了个没趣儿,只得乖乖地坐着重新张望。车外是一片青翠的原野,有薄荷样的清凉味道,弥漫在裹着黄沙的空气中。

“要走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呀?”有人问。

大家都默不作声,车里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一个人。可是,此刻他眯缝着眼睛,好像已经昏睡过去了。“要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也就是说,不翻车,不遇上暴风雪,司机不得急病,车子不抛锚……6天。”过了好久,当我们对获知答案基本绝望的时候,老兵瓮声瓮气地回答。

“天啊,要走那么远的路!那还不到了外国啦?要是能快点就好了,到了我就能给我妈妈写信了。”小鹿说。她是我们之中最小的,肯定想家了。

老兵突然睁开眼睛,说:“车走得那么快,有什么好的?还是慢点好,抓紧时间,好好看看,好好闻闻吧。”他说得很认真,像是在传授什么秘诀。

我们四处乱瞧,耸动鼻子,但除了山峦和扑面的尘土以外,没发现什么特别的好味道,只好请教他:“你让我们看什么闻什么呢?”

“看地,闻气。”老兵很简略地说。地有什么好看的呢?每个人都在地上生活了十几年,地就像我们的身体,早就熟透了。现在我们巴望的是早早到陌生的高原上去。至于空气,不就是一种无色无味风一样流动的东西吗?它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我们,鼻子里嘴巴里胸膛中都充满了它,从一出生我们就与之相伴了。

不得要领,只得继续请教傲慢的老兵。老兵这一回很健谈,好像一直在等着教育我们的机会。“马上就要开始爬山了,当然,是汽车在爬,不是我们爬。但是都一样,你会觉得路在我们面前立起来,汽车像个铁猴子攀登。爬得高了,氧气就慢慢地稀薄了,好像空气和冰雪有不共戴天的仇恨,雪多的地方,空气就越来越少。”

“空气少了,是一种什么滋味呢?是不是就像感冒时,鼻子里堵满了鼻涕的感觉?”大家纷纷议论。

“不是那么回事。相比起来,感冒就太舒服了。缺氧的感觉,就像有人掐住你的脖子,然后用鞭子赶着你在玻璃罩子里跑;你拼命张大了嘴呼吸,可是肺永远是空的……”老兵若有所思地说。

“这真是太可怕了。”我们一个个煞白着脸,好像在听一个从地狱里回来的人讲旅游经历。老兵是个很奇怪的人,当我们满不在乎的时候,他就吓唬我们;我们真的害怕了,他又变得大大咧咧。“我告诉你们一个治缺氧的好办法吧,百治百灵的……”他很神秘地说。

“啊,我知道的,一定是吸氧气了。”小鹿的家里有从医的根底,抢先说道。

老兵有些泄气,但他很快恢复了指点江山的气概,说:“你那是洋法子。荒山野岭的,到哪儿去找氧气筒?我说的是土方子,偏方治大病,你们知不知道?”

我们怕他一生气,就不讲了,忙狠狠地瞪小鹿,齐声说:“知道知道,偏方治大病。”

老兵这才告诉我们:“治缺氧的最好办法是——用背包带,喏,就是你们捆行李的那种,把自己的头紧紧地缠起来。记住,一定要用那根宽带子,窄的不管事。”

我们目瞪口杲,果平第一个战战兢兢地说:“那还不得把人勒死了?”

老兵不大耐烦地说:“我让你勒的是太阳穴那个位置,又没让你勒脖子,怎么就会死啦!”

大家想想也是,河莲说:“是不是勒成日本浪人那副模样?”

老兵说:“日本浪人什么样,我没见过;反正这个法子治好了许多缺氧头痛的兵,信不信由你们。”

我们赶快说:“信信!”

说话间,汽车马达发出很怪异的声响,好像是发动机得了肺炎,吭吭哧哧直咳嗽。老兵警觉地说:“这就是开始爬大坡了。平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从墨绿色的汽车篷布缝隙,注视着越退越远的平原,意识到一种巨大的变化就要出现了。老兵谆谆告诫我们说:“今天我们到了兵站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能跳下车就撒腿跑,因为身体根本不适应高原,你一剧烈活动,心脏的负担突然加重,它受不了,就罢工了,那样你就永远睡在第一个兵站了。”

尽管老兵的口气很平稳,我们还是吓得不敢大口喘气,河莲似乎连笑也很节省气力,再不像往日那样哈哈个不停,只是小小地抿着口,好像旧时代的小姐。她不放心地说:“如果背包带勒头也不管事,那怎么办呢?”

老兵很干脆地说:“那就成烈士呗。阿里这地方就这点好,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只要牺牲在高原上,就算是正儿八经的烈士。说起来也有道理,要不是保家卫国,谁到这天边似的地方来呢。”

我们都不想小小的年纪就成为烈士,因此,就很注意保养自己。大家话也不敢多说,软软地靠在大米袋子上,生怕一个微小的举动,消耗掉体内宝贵的氧气,悲惨地成了第一个用背包带勒头的人。

缺氧有一种轻度的麻醉作用,像喝了酒似的,晕晕忽忽。

初次体验这种感觉的我们,以为它是晕车呢,并不在意。只是原来观看景色的眼皮,好像被糊了一层透明胶纸,你什么都可以看到,却觉得遥远而虚假。刚开始是冷漠地眯起眼帘儿,后来,干脆昏昏欲睡,仿佛被人施了武林中的“麻骨松筋散”,大脑一片空白。

“到啦到啦!”老兵喊起来。

我们一惊,今天怎么过得这么快?老兵说:“第一天登山的路,料到大伙儿都不习惯,特地安排得短些;以后甭想这么舒服了,晓行夜宿,早上摸着星星出兵站,晚上揣着月亮进兵站。对了,这还是在车子不闹脾气的好运气下;要是出了故障,另当别论,也许在大冰坡上蹲上个三天两宿,也正常。”

老兵有个爱好,特别喜欢说不吉利的话,从中感到极大的乐趣。

河莲撇撇嘴,那没说出来的话,我们都听到了——“吓唬人呗!”

老兵不傻,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他撩开篷布,一指兵站后面的小山,说:“看到了吗?”兵站这个名字,很有点烽烟缭绕的边塞感,想象中该是个庞大的屯兵之地,发生过“增兵减灶”之类惊险的故事。哪怕是军棋上的兵站,也有些不凡。谁一躲进去,就可避免炸弹的袭击。军长、司令也常常在内休养生息。可眼前的这几间低矮的小平房,冒着袅袅的炊烟,和普通的民居差不多,实在让人难以生出英武之感。至于兵站后面的小山,要不是老兵特意提示,根本就没人注意。一路上,这种貌不惊人的山梁,大约经过了“10万”座。

“看到了。”大家应付老兵说。

“看到什么啦?”老兵穷追不舍,好像诲人不倦的老师,课堂上提问没完成作业的差生。

“看到一座普普通通的山。”我们懒懒地答道。

“谁让你们看山了?我让你们看的是山上的东西。”老兵有些火了,脸皱得像汽车轮胎。

“山上还有东西?”我们很吃惊,幸好我们都是刚验过身体的新兵,视力绝对雏鹰般敏锐,很快就看到了小山坡上的确有一些隆起的小土包,好像还有凋零的白花。

“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吗?坟。是一些像你们一样年轻第一次上山的兵,没经验,觉得高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天是一样的蓝,水是一样的清。他们不听招呼,低估了高原的杀伤力。有人因为憋了一泡尿,下了车就跑,啪地摔倒了,再也没起来,永远地留在高原上了。从今天开始,你们在山上的每一个兵站后面,都会看到一片铺满白雪的墓地。今天才是高原的边角,雪山的第一节台阶,假如你们要想在高原上活下去,必须得对高原毕恭毕敬;你瞧不起它,它就让你拿命来向它赔不是。记住了吗?”老兵这一席话,说得我们开始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兵率先下了车,铁拐李似的,走得极慢。我们按照他的样子,像旧社会的小脚女人,一步迈不了3寸。

西部夜幕落得晚,这天行程也短,此刻太阳在很高的山上悬挂着,像一只金羽毛的火鸟,灿烂而冷漠。果平说:“啊,我对高原的第一个感觉是寂静,第二个感觉是寒冷,第三个感觉是空旷,第四个感觉是……”

老兵不屑地说:“这里才3000多米,你就那么多的感觉;要是到了阿里,足有5000多米,你还不得弄个十条八条的感觉,累不累啊?”

果平仿佛被人塞了一脖子雪,立时打击得没了说话的情绪。我们慢慢地走到食堂,默不作声地开始吃饭。主食大米饭,菜看因为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兵站措手不及,就倒了半盆酱油,说用这个拌米饭,很好吃的。

我在心里说:“这玩艺儿黑不溜秋咸拉巴叽的,倒在米饭里,能咽下去吗?”

嗨!真奇怪,舌头一上了高原,好像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竟然完全分辨不出食物的味道。米饭吃到嘴里,像一粒粒长着刺的锯末;酱油汁把米饭渗透到发红发黑的地步,也不觉得咸,好像搅拌进去的是一种无味的特殊颜料。胃比舌头可捣蛋多了,刚吃第一口,就想吐。看我们眉头紧锁不动筷子,老兵大口咽着饭说:“知道了吧,这就是高原的厉害了,它会变魔术。从现在开始,你们要放弃在平原上的许多怪毛病。吃东西,不是为了舌头,而是为了肚子、为了脑袋、为了胳膊腿……一句话,为了能在高原上好好地活下去,你必须得吃。别理舌头那家伙,听它的,你什么也不想吃;更别理胃那个软溜溜的没骨气的玩艺儿,它想吐,你愣吃,它也没法儿,吃进去就是胜利。”

我们像吃毒药似的每人填了半碗饭。甭管老兵怎样用眼光督战,还是义无反顾地撤离饭桌,到各自的房间睡觉去了。躺进冷硬如铁的被窝时,我最后一个动作是看了看宽背包带放在哪儿。

嗨,也不知道明天早上,我还会不会在阳光下醒来?要是就这样“烈士”了,倒也不算太难受。我想着,很快地就睡着了。

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没什么独特的倒霉感觉,我甚至都有点失望了,高原不过如此。但很快,我就知道自己小瞧了高原。它用大智若愚的绵长内力,慢慢地持久地消耗着我们,当到达海拔6000米的界山大坡时,猛地一变脸,发动了全面攻击。

胸膛里吸进的好像不再是空气,而是一种黏糊糊的金属,沉重而压抑;肋骨好像变成了八脚章鱼,紧紧地箍着肺,让它没法像平日那般自由地扩张;脑袋里装满了打火石,摇一下就金星乱冒;眼珠子胀得难受,恨不能把它抠出来,用冰凉的雪水擦擦四周,再安回狭小的眼眶;每个人嘴唇青紫,好像刚刚吃完玫瑰香葡萄,葡萄皮没吐干净。

恰好这时,由于海拔太高,气压太低,汽车也犯了高原病,水箱开锅了,呼呼直冒热气,像个火车头。司机只好停车,到远处去背雪,赶快给发高烧的汽车降温,让它歇息一会儿,才能继续赶路。

……

雪山女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