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故人情--中国文学经典选读

分類: 图书,文学,纪实文学,
作者: 鲁迅 等著
出 版 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210000版次: 2页数: 309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781316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回首人生之逆旅,追思逝水年华,忆念亲人故旧,人们免不了感慨万端。于是将自己情感激流中的—幅倒影,记忆树阴下的一片残卧,心灵潭水中的一朵行云诉诸笔端,便有了自述其志或缅怀故人的散文佳构。本书即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家自传和怀人散文经典作品集。本书分自传散文和怀人散文两部分。第—部分收录了巴金、沈从文等人的自传散文;第二部分收录了鲁迅、汪曾祺等人的怀人佳作。这些名家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拾贝为纸、折柳为笛,将自身经历、生活片断或其他名家的精神气质真实生动地再现出来,让读者对他们有更为真切的了解。
目录
自传篇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我为什么叫盖叫天
在学校的生活
我的梦,我的青春!
我和诗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百年投影:-
我是扬州人
我到了北京
清华园生活点滴
我的幼年
我和书法的因缘
青春余梦
我的小传
怀人篇
忆白石老人
怀李叔同先生
永在的温情
忆柳亚子
胡适先生二三事
敬悼许地山先生
我所见的叶圣陶
追悼志摩
哭一多
田汉
哭佩弦
梦苇的死
忆韦素园君
忆柔石
穆木天
回忆冼星海同志
我所见于诗人朱湘者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金岳霖先生
辜鸿铭
忘了的名人
敬悼俞平伯先生
西谛先生
超人才华,绝世凄凉
怀念萧军先生
书摘插图
自传篇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北京大学的名称,是从民国元年起的;民元以前,名为京师大学堂;包有师范馆仕学馆等,而译学馆亦为其一部;我在民元前六年,曾任译学馆教员,讲授国文及西洋史,是为我北大服务之第一次。
民国元年,我长教育部,对于大学有特别注意的几点:一、大学设法商等科的,必设文科;设医农工等科的,必设理科。二、大学应设大学院(即今研究院)为教授、留校的毕业生与高级学生研究的机关。三、暂定国立大学五所,于北京大学外,再筹办大学各一所于南京、汉口、四川、广州等处(尔时想不到后来各省均有办大学的能力)。四、因备省的高等学堂,本仿日本制,为大学预备科,但程度不齐,于入大学时发生困难,乃废止高等学堂,于大学中设预科(此点后来为胡适之先生等所非难,因各省既不设高等学堂,就没有一个荟萃较高学者的机关,文化不免落后;但自各省竟设大学后,就不必顾虑了)。
是年,政府任严幼陵君为北京大学校长;两年后,严君辞职,改任马相伯君,不久,马君又辞,改任何锡侯君,不久又辞,乃以工科学长胡次珊君代理。民国五年冬,我在法国,接教育部电,促回国,任北大校长。我回来,初到上海,友人中劝不必就职的颇多,说北大太腐败,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声名有碍,这当然是出于爱我的意思。但也有友人说,既然知道它腐败,更应进去整顿,就是失败,也算尽了心;这也是爱人以德的说法。我到底服从后说,进北京。
我到京后,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君,问北大情形。他说:“文科预科的情形,可问沈尹默君;理工科的情形,可问夏浮筠君。”汤君又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君;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因取《新青年》十余本示我。我对于陈君,本来有一种不忘的印象,就是我与刘申叔君同在《警钟日报》服务时,刘君语我:“有一种在芜湖发行之白话报,发起的若干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了,陈仲甫一个人又支持了好几个月。”现在听汤君的话,又翻阅了《新青年》,决意聘他。从汤君处探知陈君寓在前门外一旅馆,我即往访,与之订定;于是陈君来北大任文科学长,而夏君原任理科学长,沈君亦原任教授,一仍旧贯;及相与商定整顿北大的办法,次第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