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针灸 推拿,
作者: 严隽陶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6-1字数: 372000版次: 1页数: 231印刷时间: 2007/05/01开本: 16开印次: 13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56445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设4篇13章。第一章到第三章是概论,介绍推拿学发展源流、推拿学的特点、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方法。第四章到第八章是基础篇,除了扼要地介绍经络和腧穴、解剖和生理之外,介绍了推拿功法和手法,还增添了生物力学及其推拿手法应用的章节。第九章到第十一章是治疗篇,在叙述骨伤科、内、妇、五官科及儿科病症时,着重介绍了推拿的治疗方法,并在每一科病症前,补充了总论,以便学生在学习各个病症的推拿具体的治疗方法之前,熟悉推拿治疗各科病症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是附篇,讲述推拿的介质、热敷以及保健。本教村是“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的系列教材之一,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类专业本科的推拿学课程教学之用,同时也是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国家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考试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概论
第一章推拿学发展源流
第二章推拿学的特点
第二篇基础篇
第三章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第一节推拿的作用原理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第二节推拿的治疗原则
一、整体观念,辨证施术
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第四章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经脉
第二节经筋
第三节经别
第四节皮部
第五节腧穴与特定穴
一、腧穴
二、临床常用腧穴定位与取穴方法
三、特定穴
第五章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局部解剖
一、颈项部
二、胸背部
三、腰骶部
四、胸部
五、腹部
六、肩上肢部
七、髋部
八、膝关节部
九、踝关节部
第二节脊柱解剖
一、椎骨
二、脊柱的连结
三、椎管
四、作用在脊柱上的肌肉
五、脊柱的神经支配
第三节脊柱运动生理
一、上颈椎运动生理和临床意义
二、下颈椎运动生理和临床意义
三、胸椎运动生理和临床意义
四、腰椎运动生理和临床意义
第六章生物力学
第一节基本理论
一、一些基本的力学概念
二、移位
三、载荷
四、阻力(即组织结构的内部诸力)
五、时间
六、临床应用及意义
第二节推拿手法应用
第三节手法作用机理
一、手法作用层次
二、手法动力学
第七章推拿功法
第一节基本姿势
一、并步
二、虚步
三、马步
四、弓步
第二节实用练功方法
一、摘星换斗势
二、青龙探爪势
三、饿虎扑食势
四、掉尾摇头势
……
第八章 手法
第三篇 治疗篇
第九章 骨伤科疾病
第十章 内妇五官科疾病
第十一章 小儿推拿
第四篇 附篇
第十二章 介质和热敷
第十三章 保健推拿
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概论
第一章推拿学发展源流
推拿是中医临床学科中的一门外治法,是中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手法治疗是指操作者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在受治者的体表作规范性的动作,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推拿功法训练是根据推拿临床医疗的需要,由推拿医务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法训练,以巩固、延伸临床的治疗效果。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挢引”、“案扤”等,如《素问•血气形志篇》记载:“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杂食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灵枢•病传》记载:“黄帝日: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螨、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岐伯日: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明代钱汝明在《秘传推拿妙诀•序》中指出:“推拿一道,古日按摩,上世治婴赤,以指代针之法也”。
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医术。推拿起源,可能萌于人类本能的自我防护。原始社会,人类在繁重而艰苦的劳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损伤和病痛,会不自觉地用手抚摸、拍打伤痛局部及其周围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