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堂中龙门阵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绘画理论,
作者: 张大千 著,徐建融 导读
出 版 社: 上海书画
出版时间: 2005-1-1字数:版次: 1页数: 131印刷时间: 2005/01/01开本: 24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672926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学习绘画,一定要专心致志,刻苦钻研。不可求速、不可取巧、不可任性、不可追逐名利、要深探前贤技术奥秘,要深入自然,要多读书,多借鉴时贤的优秀画法,不可拘泥于一家之学。因此,学画者就必须师法传统、最后融合心中意境,以成一家之画,立一家之言。学习绘画,还必须注意规矩法度。有些画家只知胡涂乱抹、画得很熟练,但没有画意。一幅画不管大小、或工或写、都要有笔有墨、有情有趣,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幅中国画。
内容简介
徐悲鸿先生评张大千的艺术,有“五百年来第一人”之说。其实,又岂止明以来的“五百年”,在中国绘画史上,就是推到文明肇始以来的五千年,张大千也足以当得起“第一人”的称誉。这里不是指他在某一方面的成就,而是从总体上来看,像他这样,论题材,人物、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能;论画法,工笔、丹青、水墨,无所不精,在五千年的绘画史上,又岂能找得出第二人来?
张大千对于艺术观点的阐述,动口多于动笔。“君子动口,小人动手”,他一生亲笔撰写的理论文章,只有简短的几篇,但他却喜欢摆龙门阵,海阔天空、天南地北地侃,常常涉及到对于艺术的见解,发人所未发,具有很高的学术理论价值,有心的朋友便适时地把它记录下来,陆续地发表出来。收在本书中的《画说》是他一生中最为系统的一篇文字著述,但由“说”字可以揣想,大概也是由他的朋友根据他的谈话整理成文。本书的选配,依据的是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张大千画说》,个别脱落、错误的文字,根据台湾的相关出版物作了增补、订正。而《龙门阵》一篇,则尽量不重复。我想,通过这两篇文字,张大千的艺术思想、画学观点,基本上也就包罗在里面,所以一并命题为《大风堂中龙门阵》。而对这两篇文字的导读,对我本人来说,也正是一个再次学习大千艺术的机缘。
目录
画说
龙门阵
书摘插图
画说
有人以为画画是很艰难的,又说要生来有绘画的天才,我觉得不然。我以为只要自己有兴趣,找到一条正路,又肯用功,自然而然就会成功的。从前的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这句话我却极端反对。我以为应该反过来说“七分人事三分天”才对,就是说任你天分如何好,不用功是不行的。世上所谓神童,大概到了成年以后就默默无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只因大家一捧,加之父母一宠,便忘乎其形,自以为了不起,从此再不用功。不进则退,乃是自然趋势,你叫他如何得成功呢?在我个人的意思,要画画首先要从勾摹古人名迹人手,把线条练习好了;写字也是一样。要先习双勾,接着便学习写生。写生首先要了解物理,观察物态,体会物情。必须要一写再写,写到没有错误为止。
“自己有兴趣”、“找到一条正路”、“又肯用功”,是画画取得“成功”的三项基本原则,缺一不可。关于“兴趣”即“天才”和“用功”这两项,大多数人都是认可的,无非是侧重不同的问题,单纯强调“天才”不用功是不行的,单纯强调“用功”没有天才同样是不行的。至于“三、分人事(用功)七分天”还是“七分人事三分天”,究竟哪一个“对”?哪一个错?我认为不可作绝对化的结论。张大千的意思,无非是认为,天赋是先天而成的,人的后天所不可变易的,而“用功”的“人事”则全在人的后天把握,所谓“信天命,尽人事”,后天所能尽的,只能是“人事”而不可能是“天命”?所以,何至于“七分人事三分天”,就是绝顶的天分也应绝顶的用功。但光有“天才”和“用功”,没有走上“正路”,还是不行的,相反。它还可能导致南辕北辙,沦为谬误比之无知(既无“天才”又不“用功”)距离真理更远。那么,什么是“正路”呢?所谓“正”,也就是“正文化”的意思,具有普遍性的价值,适合于大多数人去走。在画画。它便是学习古人,师法造化。学习古人是手段,目的是为师法造化作准备;师法造化同样是手段,目的是为个性创造作准备。学习古人,要求形迹和心意并取;师法造化,同样要求“物理、物态、物情”并取——这就是所谓“形神兼备”。形神兼备地把握了客体(包括古人的名迹和造化的物象),然后才谈得上用主观的心源去消化它,使古人为我所用,造物为我所用。当然,没有“天才”,又不“用功”,且不走“正路”走奇径,也有一超直入的“成功”可能,但它绝不具备普遍性,而反具特殊性。而走上了“正路”,又能“七分”甚至绝顶地在“人事”上“用功”,在绝顶的“天才”可以取得大成功,在“三分”的“天才”也至少可以取得小成功。所以,三项基本原则中,“正路”第一重要,“用功”第二重要,“天才”则第三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