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茶先知——中国少数民族及客家茶文化
分類: 图书,文化,地域文化,客家文化,
作者: 杨江帆等编著
出 版 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32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153062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茶,家族庞大,遍布神州大地,虽同根同祖,各地饮茶风俗却不尽相同,各具自我情愫与文化底蕴。汉民族饮茶更讲究在轻饮慢啜中感悟清、静、和、美等茶之神道,从色、香、味、形中品赏一种韵味、一种境界、一种人生;而在少数民族的三茶六礼、豪情纵饮中,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对生活放声高歌的热爱、对宾客情浓于茶的古道热肠;还让我们沐浴在世俗的尘光中,以茶为媒,同自然、人类心意相通;在五花八门的茶风习礼中体会到人生的百味。少数民族的饮茶风俗礼仪要是一一道来,起码也要说上一千零一夜,好在我们手上有了这本书,闲暇之余,倚在窗前灯下便可思接四方,神游在茶花飞舞之乡,尽享各少数民族茶文化之精神大餐。当你阅毕此书,一定会让你感叹道:正因为有了55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茶风茶礼,才有了中华茶宴的“满汉全席!
目录
序言
第一篇中国少数民族及其茶文化
第一章中国的民族
第二章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
第二篇中国少数民族(按民族拼音顺序A-D)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东乡族、侗族及独龙族茶文化
第一章阿昌族及其茶文化
第二章白族及其茶文化
第三章保安族及其茶文化
第四章布朗族及其茶文化
第五章布依族及其茶文化
第六章朝鲜族及其茶文化
第七章达斡尔族及其茶文化
第八章傣族及其茶文化
第九章德昂族及其茶文化
第十章东乡族及其茶文化
第十一章侗族及其茶文化
第十二章独龙族及其茶文化
第三篇中国少数民族(按民族拼音顺序E-J)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高山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的哲族、回族、其诺族、京族及景颇茶文化
第一章俄罗斯族及其茶文化
第二章鄂伦春族及其茶文化
第三章鄂温克族及其茶文化
第四章高山族及其茶文化
第五章哈尼族及其茶文化
第六章哈萨克族及其茶文化
第七章赫哲族及其茶文化
第八章回族及其茶文化
第九章基诺族及其茶文化
第十章京族及其茶文化
第十一章景颇族及其茶文化
第四篇中国少数民族(按民族拼音顺序K-M)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傈傈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及仫族茶文化
第一章柯尔克族及其茶文化
第二章拉祜族及其茶文化
第三章黎族及其茶文化
第四章傈傈族及其茶文化
第五章珞巴族及其茶文化
第六章满族及其茶文化
第七章毛南族及其茶文化
第八章门巴族及其茶文化
第九章蒙古族及其茶文化
第十章苗族及其茶文化
第十一章仫佬族及其茶文化
第五篇中国少数民族(按民族拼音顺序N-T)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家族及土族茶文化
第一章纳西族及其茶文化
第二章怒族及其茶文化
第三章普米族及其茶文化
第四章羌族及其茶文化
第五章撒拉族及其茶文化
第六章畲族及其茶文化
第七章水族及其茶文化
第八章塔吉克族及其茶文化
第九章塔塔尔族及其茶文化
……
第六篇中国少数民族(按民族拼音顺序W-Z)佤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仡佬族、裕固族、藏族及壮族茶文化
第七篇中国客家及其茶文化
后记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篇中国少数民族及其茶文化
第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
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多达55个。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由于他们地处边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等5个特殊条件,中国的少数民族共生共荣,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在灿烂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粗略地可以分为6个大类:制度文化类;宗教、道德文化类;民风民俗文化类;历史文物、自然景观文化类;衣食住行文化类;民间文学艺术、特产文化类。而民俗是少数民族文化中最基础的部分,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民俗,如果说一个人的身体所反映的是他与本民族的血缘关联的话,那么,一个地区的民俗所反映的则是每一个人与他的族体之间所具有的文化联系。
中国少数民族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而汉族又有汉族的文化。他们之间不尽相同,必须互相认同。所谓文化认同,就是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彼此信赖与尊重。例如,藏族实行天葬,看起来很“残酷”,汉人很难理解。与此同理,藏族同胞对汉族丧葬习俗也不理解,说汉族成天讲“人死上天堂”,但不知为何一死就埋入地下(地狱)?其实,任何葬俗都是该民族传统哲学观念的具体显现,对其他民族说来匪夷所思的习俗,在该民族的哲学构架中都能得到非常合理的解读。以葬俗为例,藏族之所以实行天葬,是因为他们相信人死后灵魂能够升天,在没有现代文明的古代,“升天”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鹰来实现,而汉族相信“入土为安”,所以汉族地区实行土葬。
人们在关照异文化的过程中,之所以多有不解,原因在于人们对其传统观念的生疏。解读一个民族,应该首先从文化开始,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认同,才会有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和谐,现代化建设才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