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廖名春,邹新民校点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1998-3-1字数:版次: 1页数: 107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824865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思想言行的一部著作。晏婴,字平仲,一说字仲,谥号平,夷维(今山东高密)人,生年不详,卒于齐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继父晏弱为齐大夫,历仕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齐国最有名气的政治家之一。
《晏子春秋》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管晏列传》,张守节《正义》引《七略》(或云当为《七录》之误)云“七篇,在儒家”,未著录作者姓名。(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称“《晏子》八篇”,仍在儒家。《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著录与《七略》同,并且说:“齐大夫晏婴撰。”《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记》、《中兴书目》、《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仍称《晏子春秋》,但作十二卷。
关于《晏子春秋》一书,自从唐代柳宗元提出“君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说以后(《柳河东集》卷四),就有人将其列入伪书一类。尽管后来又有不少人提出不同看法,但终因其真假难辨而未被人所重视。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发掘出4900多枚竹简,其中整理出来的《晏子》简就有102枚,散见于今本八篇中的18章(骈宇蓦《银雀山汉墓竹简晏子春秋校释序言》)。在西汉初年,当时比较僻远的临沂已有《晏子》一书的流传,足证《史记》记载当时“世多有之”是可信的。由此可见,《晏子春秋》不可能是“六朝人好作伪者依放为之”(吴德旋《初月楼文钞》卷一),也不可能成书“在秦政统一六国后的一段时间内”(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序言》)。董治安说“《晏子春秋》不是晏婴自著,也不是汉以后人杂抄诸家拼凑起来的东西,而是一部独立的先秦时代的作品,编写者大约是稍晚于晏子的战国时人”(《说晏子春秋》)。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具体说,《晏子春秋》应是战国齐人中景仰晏子者所作,其作者也许就在稷下学者中。
在政治思想上,《晏子春秋》重礼,主张以仁义“服天下”。极力反对严刑苛政,力主减轻赋税和徭役。反对繁饰礼乐,奢侈享乐。主张“任贤”,“举贤”,反对用人惟亲。反对“朝居严”,要求上不聋,下不喑,更提出“和”、“同”问题,主张君主要从谏如流,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关心百姓的疾苦。有较强的进步倾向,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艺术上,《晏子春秋》接近历史笔记小说。它善于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去组织事件,展开情节,戏剧性强。善于用反衬、烘托方法来塑造晏子的形象。议论精当,亦庄亦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晏子春秋》不但是一部富有浓厚政治思想色彩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历史、文学、哲学史的重要文献。
目录
本书说明
内篇谏上第一
内篇谏下第二
内篇问上第三
内篇问下第四
内篇杂上第五
内篇杂下第六
外篇重而异者第七
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
校勘记
书摘插图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一
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
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日:“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