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全4册):珍藏版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通史,
作者: 贾更坤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402686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自晗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们可以铭记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历史是中华文明的转迹,记载了先民们在中国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努力创造的历程。从文明的诞生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朝代的更迭演绎了绵长的时代史,镌刻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内容简介
千年历史,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记录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不仅仅是一种对过去的缅怀,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史为鉴,发扬中华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为社会进步保驾护航。鉴于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部通史。本书以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时间为线索,以生动客观的文字为载体,并辅以精美珍贵的图片,总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思想和生活等诸多方面,力求为读者呈现一部清晰的中华文明史,为您更准确地走进历史牵藤引索。
历史给人们提供立身处世的法则,做人做事的道理。它具有理论的逻辑力量,但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生动的范例;它具有故事、小说的动人情节和感染力,但不是出于虚构,而是事实的记录;它包罗万象,而又指出统一的合乎规律的倾向;它说明过去,同时也帮助我们认识现在。现在是过去的延续。要想知道今天,就必须知道昨天。鉴于此,我们精心鳊写了这部《中国通史》。全书按照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顺序和朝代的更替分为四册,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思想和生活等方面,以精炼简洁的文字和精美珍贵的图片扼要地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
目录
史前—汉时期
史前史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时期
三国
西晋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金时期
五代十国
北宋、南宋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清时期
元朝
明朝
清朝(鸦片战争前)
书摘插图
史前—汉时期
史前史
距今200万年~公元前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晚期智人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1933~1934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位于山顶的洞穴之中。在山顶洞中发现的人类化石包括3具完整的头骨、3件头骨残片、4件下颌骨及其残片,以及一些脊椎骨、枕骨、肩胛骨、膑骨等,还有数十颗牙齿。这些人类化石共代表8~10位男女老少不同的个体,其中5位是成年人,1位是少年,1位是5岁的儿童,1位是婴儿。经碳14测定,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为1.8万年。对这些人类化石的鉴定分析表明,山顶洞人的体质形态较北京猿人更为进步,已和现代人基本一致。其头骨最宽处在顶骨结节附近,牙齿较小,齿冠较高;下颌内曲明显,下颌突出。山顶洞人的脑容量已达1300~1500毫升。男性身高约为1.74米,女性约为1.59米。山顶洞人的总体特征属于蒙古人种的特征,并与中国人、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十分接近,有可能是这三个现代种族的直系祖先。
在山顶洞中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有54种,其中哺乳动物有48种,除洞熊、鸵鸟、斑鬣狗外,其余动物今天仍出没于华北和东北地区,由此证明山顶洞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与今天的周口店一带很相似,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下有广阔的草原。山顶洞遗址中发现的鲩鱼等鱼类化石,说明山顶洞人已会捕捉水生动物,标志着人类生产劳动的范围更加扩大。山顶洞人以采集和渔猎劳动为生,在洞穴中过着群居生活。在生产劳动中,他们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
山顶洞人的活动
发现的山顶洞人制造的石器数量不多,只有25件,主要是砍斫器和刮削器。其制作方法与北京猿人相似。山顶洞人制造的骨角器最具代表性,尤以骨针最为典型,骨针针身保存完好,仅针孔残缺。残长82毫米,针身微弯,刮磨得很光滑。针孔是用一些细小而又锐利的尖状器挖成的。
山顶洞人还制作了大量的装饰品,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和石坠、鲩鱼眼上骨以及刻沟的骨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