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周立波

分類: 图书,传记,学者,
作者: 姚时珍,邹理编著
出 版 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265000版次: 1页数: 266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5557742包装: 盒装内容简介
编写一本书来纪念周立波1OO周年诞辰,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可以说,在“三周”研究会于2004年6月成立之时就已萌发。这源于周立渡是一位忠诚的革命战士、杰出的学者与作家。他的生平与著作,远比当前一般的认识与理解丰富得多。进入21世纪,对中国左翼文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有了更客观的评价,“完成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轮回”(《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第56页)。作为左翼的重要作家,周立波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周立波热爱故乡,桑梓情深。“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1955年—1965年,周立波回故乡湖南益阳深入生活达十年之久,创作了《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等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品,留下许多参加农业劳动、培养文学青年、关心帮助邻里乡亲的佳话。据我们了解,现当代文学史上,在自己家乡深入生活达十年之久的作家,仅有周立波。也正如周立波自己说的:“只想为人民写点东西,做他们的代言人。”这方面故事,期待更广泛深入地搜集与发掘。
本书立足作家的故乡益阳,采取论述与实证相结合,史料考证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力图以新的视角、新的材料来解读周立波的著作,介绍他的生平。为此,我们从北京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权威部门查找史料,到周立波工作过的上海、沅陵、桂林、延安、尚志市、北京等地调查访问,到他深入生活十年之久的益阳邓石桥、桃花仑、大海塘;走访他当年的住户、他的亲友、《山乡巨变》中的人物原型等。那些接触过周立波的老人,年龄都已是70岁以上。时隔近半个世纪,他们谈起“立渡胡子”时,仍然充满敬佩怀念之情。越深入了解,我们越感到周立波的人品高尚,其作品具有久远价值与魅力。正如评论家们一句恰如其分的评价:永远的周立波。
出一本书来研究这样一位现代文化名人的生平与创作,对于传承人文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我们认为,是很有意义的。这也是纪念周立波100周年诞辰比较好的一种形式。
作者简介
邹理,长沙人,湖南大学新闻学学士,英国卡的夫大学传媒学硕士,曾任“Carat China Beijing”执行策划,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博士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多篇论文、译文在国内刊物发表。
目录
生平简论
周立波传略与生平大事记/邹理
忠诚的战士、杰出的学者与作家——周立波生平研究简述/邹理
读周立波书信札记/邹理
附周立波书信一束
作品解读
论周立波故乡生活小说的文学史地位/绍雄
浅析周立波小说蕴含的社会理想与人文精神——从《暴风骤雨》到《山乡巨变》/邹理
回归乡土的原生态之美——论周立波故乡生活短篇小说的湖湘特色/邹理
周立波与基希的《秘密的中国》/邹理
论周立波采编实践的独特价值/周为
周立波研究的历史回顾/邹理
周立波著作出版年表/邹理辑
采访手记
茶子花情——周立波故乡故事/姚时珍
故居对面的小山——小记周立波三次捐款建果园/姚时珍
亭子间里的文学生涯/姚时珍
寻找在沅陵的周立波/姚时珍
暮春时节访桂林/姚时珍
窑洞里讲授世界名著/姚时珍
元宝村的立波情结/姚时珍
栽槐树的经验/姚时珍
忆与周立波交往的二三事/周萼梅
将军与作家的半世情缘/胡旗
……
附录
后记
书摘插图
生平简论
周立波传略与生平大事记/邹理
二、生平十件大事
(一)1928年,20岁投身革命
1928年3月,为避免益阳县团防局长曹明阵等国民党反动派的加害,周立波离开故乡,随周起应夫妇到上海,投身上海工人运动和左翼文艺运动。周立波住在公共租界劳勃生路东海里,后搬至北四川路余庆坊。1929年秋,他考取了劳动大学,被分配到该校经济系学习。当时,这个学校的校长易培基,系无政府主义者。在校师生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任浩璋(江苏溧阳县人)和杭东流。周立波被任浩璋等地下党员当作培养对象,并吸收他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革命互济会。他经常参加散发传单、游行示威、飞行集会等革命活动。1929年11月6日晚,周立波应任浩璋之约参加庆祝十月革命节散发传单活动。由于活动暴露,任浩璋与杭东流被校方开除。1930年2月,周立波应劳大附中同学之邀去参加上海大示威筹备会,次日,参加了上海南京路大示威游行;3月,他又参加法租界大示威游行活动。4月底,因屡次参加革命活动,周立波被校方开除。
(二)1030年至1036年,在上海坐牢,出牢后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0年5月初,周立波从上海回到家乡,打算参加红军,后因红军转移,不知去向,未能如愿。9月,他再返上海,仍住北四川路底刘宜生那里(与周扬邻近)。他和周扬合译了苏联小说《狗胡同》(又名《苏联大学生私生活》)。此时,他正式启用英语“自由”(Liberty)的译音“立波”作笔名。1931年,经劳动大学的同学夏伟介绍,他到神州国光社当校对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