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见了我

分類: 图书,小说,惊悚/恐怖,
作者: 周德东 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48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59292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以写恐怖小说为生的作家“周德东”遇到了一个四处冒充他的人。
这个人冒充他给文学爱好者讲课.冒充他做好人好事,冒充他去见他的朋友。甚至冒充他蒙骗他的母亲和太太。
“他”是一个极其完英的复制品,在一步步地吞噬“周德东”的社交圈……
“周德东”再也无法忍受想把“他”杀掉的时候,却发现那把兰角工具刀插在了自己身上……
内容简介
《我遇见了我》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我”的仇恨和无奈,我和“我”的斗争一直到文章结束才最后结束,“我”原来是作者用文字塑造出来的自己,这个“我”的完美就是杀人的利器。作者通过对两个人物的塑造想真正告诉读者的是“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我遇见了我》叙述的故事是矛盾的:假主角扮演着真主角,真主角到最后却不敢承认自己是真的。冒充者身在异地干着卑鄙的勾当,然而当被冒充者举起刀子,却发现冒充者已经和自己合二为一。小说赤裸裸的展现了现代人性格的两面性,对自身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作者简介
德东,男,东北人,恐怖小说家。
在“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评选中,名列第一。
历任《女友》编辑.《文友》杂志主编,《格言》杂志主编、
《青年文摘》(彩版)主编。出版过三十部散文集,被一百万
《女友》杂志读者评选为”中国十大散文家”。
2000年开创恐怖文学事业.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对恐怖心理的精妙
把握以及一流的讲故事能力、成为国内恐怖小说家中非常突出和优
秀的一位。七年内共出版小说十四部,其中《三岔口》一书由著
名导演李少红改编成电影《门》。
2007年1 1月11日,周德东宣布不再出版纸质新书。
目录
我遇见了我
J号楼保安
篮袍子
死亡之妆
孤店
书摘插图
一、冒充我的人多如牛毛
那个冷秋天啊
你要衣冠楚楚地做人
——王小妮
有一个专门写恐怖故事的人,他长相周正,偏瘦,眉毛很重。
现在我要给他起个名字,那就叫他周德东吧。
我就是周德东,周德东就是我。
这名字还真是我自个儿起的。小时候,父母把很多写字的纸片摆在我面前,让我抓,我就选了这仨字。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创作,绝对大手笔,这仨字气势磅礴,不是一般人能排在一起的。
但有时候,周德东不是我。我的意思是,冒充我的人多如牛毛。
连我这样的人都有人冒充,说明在这个世上混得不如我的人多如牛毛。
下面,我讲几个故事。
在山西那个产煤的城市,有一天,发生了一起非常恐怖的血案,有一个挺瘦的人专门挖孩子的心,死俩了。案发后,全城大恐慌。变态者混进了盲流群,销声匿迹。警方连夜搜捕。
警方在火车站带回一批又一批没有证件的人,最后关不下了,把一所职工学校也当成了临时拘留所。
一间房子里,关押着六个人,其中有个人长得挺瘦,眉毛很重,穿着一件怪兮兮的黄风衣,只有他好像不怎么害怕,他不像其他民工那样眼睛溜来溜去,他一直闭目养神。
天亮后,终于来了警察,一男一女。那男警察一脸横肉,和这群盲流比起来,他更像个坏人。那女警察长得不算漂亮,却很威风。
他们让六个可疑的人全蹲在地上。
男警察冲这六个人念了几段关于盲流的文件,神情很冷漠。他最后说,这次血案不同平常,所有涉嫌人员都要先收容,等查清案子,再把与血案无关者遣送。
这时,女警察发现那个挺瘦的人偷偷地看她,她有些不高兴,大声说:“看什么看?呆一边去!”
男警察注意到了这个人,朝他一指:“你,姓名,哪里人,职业。”
挺瘦的人平静地说:“周德东,东北人,作家。”
男警察不看书,他很瞧不起地问:“作家?你有啥证明?”
“没啥证明。”
男警察:“没证明你就是盲流,现在很多盲流都是作家。”
说话间,那女警察抬头问:“谁说他是周德东?”
她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又是一个读书喜欢记作者名字的人(她甚至能记住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她正巧读过周德东的书,正巧记住了周德东这个拗口的名字。
挺瘦的人很友好地朝她笑了笑:“我,是我。”
她很怀疑地看了看这个蹲在地上的人:“你的身份证呢?”
挺瘦的人:“我去考察西路军走过的地方。在古浪那疙瘩,我的身份证被人偷了。”
她又问:“你能说说你写过什么文章吗?”
挺瘦的人流利地说出了几篇作品名。
那女警察对男警察小声说:“他是作家,我担保。”
男警察对挺瘦的人挥挥手,不耐烦地说:“你可以走了。”然后,他又讯问下一个。
挺瘦的人走出关押地,长吐一口气。空气无比新鲜,女人真美好。
身后有人叫他:“哎———”原来是那女警察追了出来。他就停下了。
那女警察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他说:“我想请你去我家做客,可以吗?”
挺瘦的人想了想,说:“可以啊。”
在路上,女警察告诉他,她叫房丽。她老公叫吴进忠,是个教师,他对文学很痴迷,多少年了,就是写不出像样的作品。
她说:“周老师,我希望您以后能帮帮他。”
挺瘦的人说:“这事儿我能整明白。”
到了房丽家之后,她老公吴进忠听了太太的介绍,十分高兴,他忙前忙后,又递烟,又沏茶。
挺瘦的人坐下来就开始谈文学,谈霍桑,谈博尔赫斯,谈伍尔芙,谈乔伊斯,谈斯蒂芬金。谈当前大众对纪实类文学的热衷,和对虚构小说的疏远……
那天,挺瘦的人一直说到吃晚饭。他那快饿瘪的肚子,终于被丰盛的饭菜塞满了,甚至还打了嗝。当晚,善良的小两口挽留他住下来。
次日,他要离开了。
房丽留不住,就只好泪眼兮兮地送他上路。
临走,吴进忠挑了一些稿件给他,希望他能推荐一下。
挺瘦的人说:“你们等信儿吧。”
房丽看他的黄风衣太破了,把老公的一件黑风衣给他穿上。又拿出三百块钱,硬要他带上当路费。挺瘦的人不要,房丽坚持塞进他的口袋。挺瘦的人就说:“以后我会还给你们。”
挺瘦的人离开后的当天下午,房丽把他留下的那件黄风衣扔进垃圾道的时候,不经意地看见那风衣上的束带上有淡淡的血渍……
这个人不是我。这个不是我的人离开大同之后就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