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学院校史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中国教育 ,
作者: 李鸿 主编
出 版 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1字数: 280000版次: 1页数: 290印刷时间: 2007/09/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508496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的金色十月,大连民族学院将迎来自己筹建办学23年、正式建校10周年的庆典。20载不懈奋斗、风雨兼程,10年春华秋实、茁壮成长,大连民族学院已经从一个幼儿长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大连民族学院校史》的公开出版,也给这喜庆的日子献上了一份厚礼。客观反映学校历史,认真总结办学经验,使每一个大连民院人能做到以史为镜,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传承文化,发掘力量,满怀信心面向未来,这正是我们编写《大连民族学院校史》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岁月洗却历史铅华,和风诵咏青春弦歌。在人类发展史上,10年或2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正是在这不长的时日里,大连民族学院这所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长起来的年轻高等学府,与共和国一道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历史性的巨变,其自身也经历了13年筹建办学、艰苦创业的征程和正式建校后10年的跨越式发展。穿越这所新型民族高校的历史走廊,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壮美画卷,耳畔传来的是大连民院人激情豪迈的步履声。
回眸学校发展的历程,借助校史朴实无华的文字,我们可以说,大连民族学院的创办与发展顺天时、得地利、逢人和,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民族高等教育高起点建设和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辽宁省、大连市地方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辽东半岛独特的地域环境等等,都为大连民族学院的诞生和快速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每念及此,怎能不让我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大连民族学院的成长,离不开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早在1978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民委主任杨静仁同志就与国家有关部门及东北三省的负责同志议定了在东北建立民族学院的有关事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曾为学校的发展建设作过重要批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同志先后4次亲临大连民族学院视察指导;曾先后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李岚清、费孝通、布赫、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艾则孜、赵南起等领导同志也曾以多种方式关心和支持大连民族学院的发展。教育部于1984年4月7日批复同意筹建东北民族学院,在学校经过13年筹建办学的基础上,又于1997年7月21日正式批准成立大连民族学院。在国家民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辽宁省委省政府、大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06年4月8日,国家民委、辽宁省和大连市签署了三方共建大连民族学院的协议,位于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新校区也已开工建设,这将为学校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连民族学院的成长历程,镌刻着老一辈开拓者艰苦创业、坚韧不拔的足迹,凝聚着新一代继承者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智慧,展示着全体师生员工团结爱校、新校新办的情怀。正如校史所述:大连民族学院筹建以来23年、正式建校以来10年的历史,是一部坚定办学、上下求索、团结奋进的创业史,是一部各民族师生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和谐发展的改革创新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兼容并蓄的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史。在几代民院人的不懈努力、几任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的顽强拼搏下,才有了大连民族学院今天的发展。这种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民院精神和团结、自强、求是、进步的优良校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是伴随我们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此时此刻,我们由衷地感谢为学校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阿英嘎、赵安君等老同志,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对建设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的民族大学充满了信心。
作为国家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设立的唯一民族高校,作为全国唯一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的民族高校,大连民族学院始终坚持高等教育一般规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特殊规律的相互统一,坚持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有机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沿海开放地区发展优质民族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
学校按照新校新办的原则,认真履行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确立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特色办学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培养观和教学质量观,实施质量立校、科技兴校和人才强校三大战略,使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办学思想不断得到升华;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工、理、经、管、文、法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以创新和实践为主要特征的多维创新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依托沿海开放城市的教育、科技、人才、对外开放和自然环境优势,积累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大批民族地区急需的科技、管理等应用型人才,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培育各民族师生和谐共进的大学文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逐步形成了以民族、创新、质量、和谐为主要内涵的办学特色。
大连民族学院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抓住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在一些办学指标方面已走进了普通本科高校和民族院校的前列。目前,学校拥有中华56个民族的在校本科生1万余人,固定资产总值近7亿元,生均教学设备值1.2万元,有37个本科专业,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6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内涵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毕业生的就业率从2001年以来连续7年超过90%。这些既是大连民族学院在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民族大学进程中积极探索的结果,也是推进学校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起点。
传承历史,呼唤未来。为了美好明天的到来,让我们共同浇灌大连民族学院这片精神乐园,相信年轻的大连民族学院一定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创造新的辉煌!
目录
上篇 筹建时期的东北民族学院(1984-1997)
第一章 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创建民族学院
一、学院筹建的背景和意义
二、筹备领导机构的成立和校址的确定
三、筹备初期的工作
第二章 在曲折发展中艰苦创业
一、筹建工作全面展开
二、学院进入缓建阶段
三、学院恢复建设
第三章 进入招生办学时期
一、在发展中边筹建边办学
二、为正式建校创造条件
中篇 快速发展的大连民族学院(1997-2007)
第四章 学校发展的重要转折
一、大连民族学院正式建立
二、明确办学方针和发展目标
第五章 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一、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稳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四、对外交流合作
五、成人教育和干部培训
第六章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第七章 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
第八章 学校党建工作
第九章 学生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
第十章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第十一章 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下篇 办学和发展的基本经验(1984-2007)
第十二章 办学和发展的基本经验
附录一 大连民族学院大事记(1984-2007)
附录二 阿英嗄传略
附录三 大连民族学院基本状况统计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创建民族学院
大连民族学院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成长起来的一所新型民族高等学校。学校的前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筹建的东北民族学院。为了满足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族高等教育的布局、学科和人才培养结构。1978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和东北三省的负责人在全国陆地边防会议预备会上提议建立东北民族学院。从l984年4月教育部同意筹建东北民族学院起,学校进入了长达13年的筹备建设时期。东北民族学院筹备领导机构成立后,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几经抉择,最终促成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校,从而使学院成为国家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兴建的唯一民族学院,这对于今后探索一条在沿海开放地区发展优质民族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筹备执行组开始了学院前期规划等各项筹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