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分類: 图书,艺术,音乐,中国民族音乐,
作者: 刘正维 编著
出 版 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6-1字数:版次: 1页数: 343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3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213040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我国的民族音乐,包括以时期分属的传统音乐与现代新音乐两大部分。现代新音乐,一般来说,是指“五四”时期以来的专业性音乐艺术。诸如各种题材、体裁与形式的声乐曲、器乐曲,包括大合唱、交响乐、歌剧、音乐剧等等。传统音乐,大体是指“五四”时期以胶的音乐艺术。本书将主要论述传统音乐部分。
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概论》的撰写,既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工作,又是一件相当困难的工程。作者虽从20世纪50年代前期起就到实际中去学习、采集、录制民族民间音乐,四处拜师学艺,至今已从事了几十年的教学、研究与创作工作。特别是于20世纪80年代始,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更普遍地开“民族民间音乐”的专业课程,通过教学相长,认识、发现、归纳与总结了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的新情况。诸如音乐历史学、音乐地理学、音乐形态学、音乐分类学、作曲理论与作曲技法方面的一些新的发现;民族民间音乐特征的生成、发展与板块性分布的规律,包括旋律线的特征、调式体系分布的规律的发现,以及学习、研究方法的发现等。不论这些看法确切与否,总是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了某些新的思考与概括。正是基于这点,作者才提笔写就此书,并将一些新的认识尽力写进了《概论》。但是,在当前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特别是它的理论发展的现实状况下,笔者只能做到尽力地认真地写完它,而很难保证能够写好它。因此诚恳地欢迎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刘正维,男,1931年生, 湖南湘阴人。民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硕士生导师,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常务副主编, 中国音协和中国曲协会员。1956年中南音专作曲系毕业,长期从事民族音乐, 主要是戏曲音乐的教学、创作与理论研究。
曾经写过大量歌曲,《如今唱的幸福歌》。在湖北和邻省流行了几十年。曾为京剧、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随州花鼓戏、黄梅采茶戏等剧种和湖北大鼓、湖北小曲谱曲。湖北渔鼓《洪湖渔歌》1956年获全国职工会演音乐一等奖;编辑《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1997 年获文化部个人编纂一等奖; 戏曲音乐著作《戏曲新题》1996年获中国音乐家协会戏曲音乐专著一等奖。80年代以来在全国性刊物发表有《民族音乐特征的南北两大属区论》、《四首汉族民歌的特征覆盖与板块分布》、《论汉族调式的平衡原则》、《传统音乐的两大终止群体》、《戏曲腔式及其板块分布》、《中国戏曲音乐形态的民族性》、《戏曲声腔分类新论》、《梁山调腔系论证》、《二黄源于鄂东北辩》、《弋阳腔的若干质疑》、《汉调面世与皮黄腔的个性》、《民间音乐的调式体系与调式分布》、《民间音乐的调式型号与板块分布》、《戏曲音乐三绝》、《戏曲作曲的“眼”》、《中西音乐结构的审美异同散论》、《音乐的遗传基因》、《风格、个性、主题》等几十篇学术论文。深化了对民族音乐形态学、音乐地理学、声腔史学、分类学以及民族作曲理论的研究。还著有《湖北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新论》、《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完成教育部科研课题“湖北民间音乐研究”,并负责2003年文化部国家重点课题“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著有《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等。
目录
第一章综论
第一节民族民间音乐的概念、范畴及其分类
第二节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五态”、“四径”、“三线”
第四节南北方音乐的不同风格特征
第五节汉族4首代表性民歌的特征与特征覆盖
第六节民族民间音乐的调式体系与调式分布
第七节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曲线与音乐体制
第八节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交融与板块分布
第九节在统一的前提下求对比的审美意识
第二章民间歌曲
第一节民间歌曲概述
第二节民间歌曲的体裁与歌种
第三节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第四节古代歌曲
第五节民歌的腔与调
第三章民族民间器乐
第一节民族民间器乐概述
第二节民族民间器乐曲的构成
第三节民族民间乐器的类别与演奏形式
第四节民族民间器乐曲的标题性
第五节民族民间器乐曲的结构特征与发展手法
第四章曲艺音乐
第一节曲艺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曲艺音乐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曲艺音乐分类与曲种分布
第四节少数民族曲艺音乐
第五章戏曲音乐
第一节戏曲艺术概述
第二节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历史发展
第三节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段
第四节戏曲唱腔的行当
第五节戏曲唱腔三绝
第六节戏曲的声腔系统
第七节戏曲剧种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综 论
第一节 民族民间音乐的概念、范畴及其分类
一、民族民间音乐的概念及其范畴
民族音乐,是指按人群和地域分属的各个不同民族自己创造的音乐艺术,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56个民族在古往今来几千年的历史长河
中创造的音乐财富。
我国的民族音乐,包括以时期分属的传统音乐与现代新音乐两大部分。现代新
音乐,一般来说,是指“五四”时期以来的专业性音乐艺术。诸如各种题材、体裁与形式的声乐曲、器乐曲,包括大合唱、交响乐、歌剧、音乐剧等等。传统音乐,大体是指“五四”时期以前的音乐艺术。本书将主要论述传统音乐部分。
传统音乐,包括以作者分属的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专业性创作为主的文人音
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大都是文人创作的自娱自赏的音乐,诸如琴
歌、古琴曲、琵琶曲、各种抒情歌曲等。宗教音乐,包括道教音乐、佛教音乐和其
他宗教性质的声乐曲与器乐曲等。宫廷音乐,有为宫廷祭祀活动和朝会仪礼所用的
雅乐和宴享宾客等的燕乐(俗乐),是由宫廷御用乐人制作与演出的音乐艺术。另一
部分是以群众集体性业余创作为主的民间音乐。本书将主要论述民间音乐部分。
民间音乐,包括以体裁分属的民间歌曲(含一般民间歌曲和民间舞歌、灯歌、秧
歌)、民间器乐、曲艺音乐和戏曲音乐。这四部分音乐是一脉相承的一根藤上的瓜果,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血缘关系,彼此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民歌中的田歌、小调,有时也用作舞歌、灯歌(如湖北应城《绣荷包》);民歌不唱只奏,形成器乐曲;民歌联唱故事情节,形成只讲唱故事的属于联曲体的曲艺音乐;以歌舞表演故事则属于曲牌联缀体的戏曲音乐。湖北荆州花鼓戏【撇竹笋】,就是一首多栖的非常珍贵的曲调(见例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