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基础教程

分類: 图书,艺术,音乐,理论/欣赏,
作者: 分卷主编匡惠
出 版 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49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16开印次: 18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553420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今日的学生,是明天的栋梁,国家建设的成败取决于一代人才的成长,能否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关键在于今天的教育事业。二十一世纪将是信息更加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期日趋缩短的时代,新一辈的人才如果不能适应这个形势,就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这就是今天所面临的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形势,面对着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兴起的形势,人才的需要迫在眉睫,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需要成千上万才华横溢的人才,他们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他们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可以断言,二十一世纪培养新一代创造型人才也是一场严峻的国际比赛,通往冠军的道路比任何其他项目都要艰难得多,但这是必由之路,别无选择,唯有锐意改革教育,奋起拚搏,勇敢坚定地去夺取胜利的桂冠,才能实现中华的腾飞。
目录
编者前言
第一章欣赏导论
第一节 关于欣赏
一、音乐欣赏
二、音乐信息
三、感知能力
第二节 曲式
一、乐段、一部曲式
二、单二、单三部曲武
三、回旋曲式
四、变奏曲式
五、复二、复三部曲式
六、奏鸣曲式
练习题
第二章歌曲
第一节 综述
一、中国音乐述略
二、中国歌曲综述
三、外国歌曲综述
第二节 中外民间歌曲
一、中国民歌
二、外国民歌
第三节 中外著名歌曲介绍
一、中国古代歌曲
二、中国近现代歌曲
三、外国歌曲
四、中外大型声乐作品
练习题
第三章戏曲音乐
第一节 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戏曲音乐的来源和特点
练习题
第四章说唱音乐
第一节 说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说唱音乐的分类
第三节 说唱音乐的基本特征
练习题
第五章中小型器乐曲
第一节 民族器乐曲及民族乐器分类
第二节 中小型器乐曲及其体裁
一、前奏曲
二、无言歌和船歌
三、夜曲和小夜曲
四、练习曲
五、舞曲
六、奏鸣曲
七、室内乐
练习题
第六章交响音乐
第一节 交响乐队及体裁
一、协奏曲
二、组曲
三、序曲
四、交响诗
第二节交响音乐与音乐家
一、海顿
二、莫扎特
三、贝多芬
四、舒柏特
五、勃拉姆斯
六、柏辽兹
七、德沃夏克
八、柴可夫斯基
练习题
第七章歌剧
第一节 中国歌剧
一、《白毛女》
二、《洪湖赤卫队》
三、《小二黑结婚》
第二节 外国歌剧
一、《费加罗的婚礼》
二、《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三、《托斯卡》
四、《卡门》
五、《水仙女》
六、《伊万苏萨宁》
七、《茶花女》
练习题
第八章舞剧
……
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索引
书摘插图
第一章欣赏导论
第一节 关于欣赏
一、音乐欣赏
人类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体验,如社会体验、劳动体验、科学体验、哲学体验、感情体验、宗教体验等等,其中审美体验是比较特殊的,它和其他体验交织在一起,却处在一切体验的最高层次。由于审美的内涵十分丰富,意义极为深远,成为完善人格和发展社会文明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艺术欣赏是审美活动最重要的内容和方式,是一种愉悦和感悟,尤为人们钟爱。为了学会真正的欣赏艺术,有必要了解欣赏的规律。以减少盲目性。艺术欣赏的本质是对艺术的感觉和理解,音乐欣赏也是如此,但除了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而具有艺术的共性之外,音乐还有强烈的自身特点而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在感觉与理解它的时候,要充分了解这种特殊性,才能找到步入音乐殿堂的途径,才有能力驾驭自己在音乐的海洋里漫游。
图一表示音乐活动的简单流程,反映了音乐艺术的一般进行规律。完成音乐过程至少有作曲家、表演家和听众三者参与,他们分别处在不同的环节,担任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作曲家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用乐谱记录在案,这个过程称为创作。作品表现了作曲家对客观现实的认识、选择和态度,希望引起别人的共鸣和赞赏,得到认可和肯定,写作是带有目的的,无疑是主动的创造行为。表演家把纸上的符号变成活的音响,这才是具备音乐艺术特征的本体,无论是歌唱、演奏还是指挥,总是在充分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展示作品的内容,他们在对作品进行加工处理时予以发挥,不可避免地融入了自已的见解,既有与作曲家目的性的认同,也必然加入了主观的创造,是先欣赏后创作,人们把音乐表演称为解释作品或叫做二度创作。听众则完全是欣赏者,他们通过听觉接受音乐而进入审美过程,这是音乐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看起来听众没有改变音乐的面貌,似乎处在客观的地位,但是通过音响形态由表及里地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并不是被动消极的行为,除了依赖敏锐的认知音乐能力,还调动了所积累的音乐经验和生活经历,以活跃的感情活动投入艺术体验之中。他们用自己的创造和想象活动,在音响流的激励下,主动积极地去继续作曲家和表演家那未完成的音乐过程,让音乐作品最终完成其使命,实现其功能和价值。倘若缺少了欣赏这一环,作曲家和表演家的音乐目的是无法达到的,真正的音乐欣赏决不仅仅是一种娱悦消遣的行为。首先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从原始信息到艺术效果之间,至少进行了三次以上的信息转换,每次出现的新信息都不是简单地复现前面一段,而是创作性的再造,也可以说凡是音乐活动都包含着创造的因素。同时,各个环节之间互为因果而戚戚相关。影响音乐过程中信息转换和变化的原因很多,实际上社会音乐活动更为复杂,如果认为欣赏音乐只是被动地聆听,不去关心音乐过程的其他环节,不了解那些相关联或制约的因素,就不能高屋建瓴地全面对待音乐艺术这个整体,难免片面甚至曲解作品,无法准确地进行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