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和农事节气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天文学,
作者: 陈丙合编写
出 版 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3-1字数: 125000版次: 1页数: 158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21057570包装: 平装目录
一、历法的基本概念
(一)历法的产生
(二)阳历的由来
(三)我国农历(阴历)的由来
(甲)农历关于年月日的规定
(乙)农历的闰月和闰年
(丙)农历闰月确定法
(丁)一年四季和季月的别称
(戊)阳历与农历的比较
二、干支在农历中的应用
(一)干支的起源
(二)干支在农历中的应用
(甲)干支纪年
(乙)干支纪月
(丙)干支纪日
(丁)干支纪时
(三)农历干支计时的应用
(甲)地支和十二生肖
(乙)干支纪日用于农事畜事
(丙)干支用于气象
三、二十四节气的产生
(一)二十四节气的起源
(二)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三)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
(四)农谚对二十四节气的补充
四、二十四节气详解和农事特点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
五、二十四节气的延伸和发展
六、农事节气演变成民俗节日
七、农历中与农村相关的节日
八、节日文化与社会生活
书摘插图
一、历法的基本概念
“历”是指记载年、月、日、节气等方面内容的书面文字;“历法”则是指推算年、月、日等方面的标准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确定时间顺序的方法。我国作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从远古年代至今,为了让全社会有一个统一的时间标准,作为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曾使用过百余种历法,成为全世界历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历法的产生
远古时代,人们不懂得科学的历法,一天的活动只能依靠太阳的出没来安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长期的社会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需要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来规范人们所经历的时间,作为共同行动的准绳。由于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的积累和科学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加深了对天体的了解,于是便产生了历法。
人们对太阳、地球、月亮自身运行及相互间的运动关系盼认识,形成了对“日”、“月”、“年”的概念;人们根据地球自转,出现白天、夜晚循环的现象,规定以一昼夜为“一日”,并以它作为一般历法的基本单位;人们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月亮出现盈亏的现象,规定以月亮盈亏的一个循环周期为“一月”;人们根据地球绕 太阳公转,出现气温高低变化交替的四季现象,规定以一个四季的循环周期为“一年”。
“日、月、年”这三个概念依据的物质运动是相互独立的。根据天文学上的测量,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称为“一回归年”。月亮是不发光的,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被太阳照亮一半,而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的。同时,月亮又是地球的卫星,按一定的轨道绕着地球转,因此,月亮、地球和太阳的相互位置在天天改变,从地球上看到月亮的光度也每天不同。月亮对着地球的那一半是全黑时,我们看不见月亮,这叫做“朔”;月亮对着地球那一半完全是亮的时,这叫做“望”;月亮从一次“朔”到下一次“望”称为一个“朔望月”。从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的时间即一个朔望月为29.530平太阳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