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家庭书柜丛书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知识读物,
作者: 马玉婷,方隽 译注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29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66001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充满血污、杀戮的混乱动荡的时代,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时代,其思想文化却迸射出丝路花雨般的光华,出现了百家争鸣、文化空前繁荣的局面。韩非子就是当时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著名的思想家。
韩非,韩国贵族,与秦国的宰相李斯同学于荀况的门下。他目睹韩国国政衰乱,日渐趋危。曾多次上书韩王,力主变法图强,富国强兵,但一直未被韩国的统治者采纳,终不得志,于是“观往昔得失之变”,发愤著书立说。他的著作遍及诸国,尤其得秦王赢政的赞赏。
公元前234年,韩非出使秦国,李斯嫉恨韩非的才能在己之上,便联合姚贾趁机谗害韩非,说他是韩国的公子,其游说之辞是为了替韩国着想,并非为秦国出力。秦王听信了他们的谗言,便将韩非下狱。韩非入秦的次年,被迫服毒自杀,年仅40多岁。
韩非吸收了道、儒、墨各家的思想,尤其有选择地接受前期法家的思想,集法家学说之大成。主张“为治者……不务德而务法”,“赏厚而信,刑重而义”。法的施行,应该“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失”。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封建君主统治术,对后世影响很大。秦国采用了法家思想,终于统一中国,立下不朽的功业。后世君主亦多采用儒法双行,恩威并用,在统治中实行法家的思想。韩非认为时代总是滚滚向前,后人总是要超越古人,在哲学上,他继承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道”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而“理”则是具体事物运动的特殊规律。
目录
爱臣
主道
有度
二柄
扬榷
十过
孤愤
说难
和氏
亡征
饰邪
说林上
说林下
观行
守道
用人
功名
大体
内储说上七术
内储说下六微
外储说左上
外储说左下
外储说右上
难势
问辩
问田
定法
六反
八说
八经
五蠹
显学
忠孝
人主
饬令
心度
书摘插图
爱臣①
[原文]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威而倾其国。是以奸臣蕃息②,主道衰亡。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将相之管主而隆国家,此君人者所外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此四美者,不求诸外,不请于人,议③之而得之矣。故日人主不能用其富,则终于外也。此君人者之所识④地。
[注释]
①爱臣:宠幸的臣子。
②蕃息:繁殖滋长。
③议:通“义”,合宜。
④识:牢记。
[译文]
君主与宠幸的臣子关系太密切,一定会危害自身;臣子太显贵,一定会轻慢君主的权位;君主的妻妾没有等级差别,一定会危及正妻所生的儿子;君主的兄弟不服从君主,一定会危害国家。我听说有千驾马车的君主如不防备,一定会有那些拥有百驾马车的臣子在身边,他们会迁移君主的国民,倾覆国家;有万驾马车的国君,如不防备,就一定有那些拥有千驾马车的权贵在他身边,这样会动摇君主的威望,倾覆国家。所以,让奸恶的臣子繁殖滋长,君主的统治一定会衰亡。因此,各诸侯强盛壮大,这是对皇帝的危害;各位臣子官员太富贵,这是君王的失败。通过将军、宰相等官员管理,而使国家昌盛,这是统领人民的君主应排斥的。天下万物,最珍贵的,都比不上生命;最尊贵的,都比不上君主的地位;最重要的,都比不上君主的威;最昌隆的,都比不上君主的气势。这四样美好的东西,不必向外寻求,不必从别人那里得到,君主自己合宜把握就能得到。所以说君主不能够利用他所拥有的财富,那最终会被外人结束。这是君主要牢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