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读本

分類: 图书,法律,宪法、行政法,
作者: 许兵主编
出 版 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245000版次: 1页数: 343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40678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施行,对于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为方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准确把握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保障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全面实施,本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了准确、通俗、精练的解释,并附列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等制度。
目录
绪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的说明
第一章总则
【本章提要】
第一条 [立法宗旨]
第二条 [调整范围]
第三条 [突发事件含义及分级标准]
第四条 [应急管理体制]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原则和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第六条 [社会动员机制]
第七条 [突发事件应对分工]
第八条 [突发事件领导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第九条 [突发事件应急办事机构]
第十条 [公开原则]
第十一条 [比例原则]
第十二条 [征用财产与补偿]
第十三条 [时效中止与程序中止]
第十四条 [武装力量、民兵参与应急]
第十五条 [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十六条 [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监督]
【学习参考】
一、关于国外突发事件分类标准的分析
二、关于国外应急管理体制的分析
三、关于突发事件应急办事机构的分析
四、确立比例原则的重要意义
五、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紧急征用补偿的规定
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
【本章提要】
第十七条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第十八条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第十九条 [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
第二十条 [安全防范]
第二十一条 [及时调处矛盾纠纷]
第二十二条 [单位预防突发事件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 [高危行业企业预防突发事件的义务]
……
第三章监督与预警
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附录一典型案例解析
附录二国家应急预案
附录三相关法律及规范性文件列表
书摘插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出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六条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第七条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