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中英文对照)
分類: 图书,旅游,山西/甘肃/陕西/宁夏,
作者: 孙志江等 摄影
出 版 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2-1字数:版次: 2页数: 95印刷时间: 2001-2-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3215131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敦煌,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缘的戈壁荒漠之中,是一片靠祁连山融化的雪水浇灌出的绿洲。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条孔道,而敦煌则是这一孔道西瑞的门户。
敦煌命名始于汉代,其意为:“敦,大也,煌,盛也”。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最早开辟了通往西方的著名商路——丝绸之路,接着于公元111年,设置敦煌郡。自此,敦煌逐渐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史学家称其为丝绸之路总枢纽。中国的文化和特产,特别是丝绸从这里传向中亚和欧洲,同时外国的文化、物产,特别是印度的佛教,从这里传入中原。佛教擅长以艺术形象来宣扬、阐述佛陀思想,它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合后,在丝绸之路的沿途留下了众多的石窟文化,其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规模巨大而且保存完好的,就是以晨高窟为代表的敦煌石窟。
莫高窟、西干佛沿和安西榆林窟,组成了敦煌石窟艺术。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创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十余个王朝和民族地方政权历史时期,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建,形成了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保存彩塑两千多身,壁画4万5千多平方米。其中以壁画的内容最为丰富。尊像画、佛经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传统神话题材画、供养人画和各种装饰图案等,都是出现最多的壁画题材。不同时期的壁画反映出了不同时期的各民族、各阶层的社会生活,如王公出行、歌舞音乐、农耕渔猎、竞技习武、赴会的外国使节、丝路上各国商旅生活等。国外的学者曾比喻它们是“墙壁上的图书馆”。20世纪初被发现的藏经洞中,就存有近五万件手写的文献及其它文物,仅绢画、版画、刺绣及书法艺术品就达上干件之多。如果将这些艺术品一件件陈列起来,将组成一条长达25公里的大画廊。
莫高窟,开凿在第四纪海湖沉积的砾岩上,岩质并不很坚固,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地震坍塌,但由于当地降雨量少,气候干燥,所以唐代的崖面基本得到保存。本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在莫高窟筹建了首间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对莫高窟进行全面修复和加固,抢救了39个洞窟,1千8百多平方米的壁画和2百多身彩塑。
作为敦煌艺术组成部分的西千佛洞和安西榆林窟,经过修整,现已对观众开放。
敦煌石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7目,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面对灿若繁星的敦煌艺术,这不小画册只能撷取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加以简单介绍,以使读者对敦煌石窟艺术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一 敦煌--丝路明珠
二 历史文化艺术宝库
三 壁画与雕塑(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