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的方法

分類: 图书,保健/心理健康,健康百科,
作者: 陈皇光著
出 版 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194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02750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如果一辈子只有一次就医机会……你敢不敢随便看病
生病已经很痛苦了,别让看病更痛苦!看病从来就不是带着现金和医疗本上医院那么简单,你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了解一种疾病,学会了你也没能力救自己,我们需要的是“看病的方法”。
看病不是医生一个人的事,而是你必须预先准备的事!
当然了,你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了解一种疾病,学会了你也没能力救自己。我们要学的是“看病的方法”。
生病已经很痛苦了,看病更痛苦。因为资讯不对称。
我们不敢上医院是因为不了解它的运作方式!一旦了解了。就排除了恐惧心理。排除了就医障碍。
想一想SARS大流行时,人们不敢上医院。并没有增加死亡率,为什么?
因为很多病原本就不必去医院就诊!很多症状甚至根本不必吃药。
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误:过度关心“副作用”,对药物的“作用”却漠不关心,从而把简单的细菌感染或气喘弄得复杂无比。
新手爸妈症候群:每次看诊都要把小朋友每一个不顺眼的地方问一遍——头发好像太少、鼻头有两颗痱子、怀疑可能有扁平足、比隔壁小胖吃的少。幼儿园考试没得第一名……
长期服用降压药及降糖药会伤肾?其实恰好相反!把血压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保护肾脏!
内容简介
看病还需要教啊?挂挂号,看看医生,让你怎样就怎样呗!
如果你这么想,说明你还是一个“菜鸟”病号,瞧瞧老病号们的困惑吧:
头晕该挂什么科?膝盖痛该看骨科,还是风湿科?高血压八年了,要不要去看心脏科?吃安眠药真的会上瘾吗?降压药会伤肾,还要不要吃?哪些药物比较容易引起过敏?吃了药没效怎么办?什么时候该停药啊?大医院床位紧张,挂急诊就可以住院吗?我有很多问题,医生为什么不给我足够的时间?别人说,媒体说,医生说……到底该听谁的?……
明白了吧!看病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并非带上现金和医保本就可以了。看病也不是医生一个人的事,而是你必须预先准备的事!当然了,你并不需要了解一种疾病,即使学会了你也没能力救自己,你要学的是“看病的方法”。
摆在你面前的就是这样一本书。作者陈皇光是中国台湾的资深医生,他见识了太多不懂看病方法的民众:他们或者没头苍蝇似的在医院乱转;或者心提到嗓子眼,瞎着急一顿,其实根本没有危险;或者因不懂程序耽延病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他写就了《看病的方法》。
本书不仅要教你吃药的方法或看病的技巧,更要告诉你,在健康信息漫天飞的今天,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才是可信的。
只有了解了看病,懂得了看病,才能远离看病!
目录
自序
前言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第一章 目前医疗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听说、媒体说、医生说……谁说了算?
第三章你真的了解医生这—行吗?
第四章生病了该找哪一科医生?
第五章看病的第一步:挂号
第六章如何与医生对话
第七章看门诊时不要忽略的事
第八章医生眼中的“奥客”
第九章什么是好医生?
第十章好病人须知
第十一章没有正确诊断就没有正确治疗
第十二章 “检查”项目的秘密
第十三章医生,我为什么会生病?
第十四章我要接受医生的建议吗?
第十五章药该怎么吃?
第十六章吃药学问大
第十七章服药时你会犯的错
第十八章四大偏见药物
第十九章消炎药,一个普遍被乱用的名词
第二十章你真的了解感冒吗?
第二十一章高血压传奇
第二十二章你需要第二意见
第二十三章杀戮战场,急诊处……
第二十四章住院的方法
第二十五章开刀
第二十六章关于出院
【附录】 别傻了,医生养成教育是十一年不是七年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目前医疗所面临的问题
如何解决医生看诊时间过短的问题
与其降低每个诊次的服务量,限制病人数,不如改为约诊制:每个病人就医时间增长,服务品质提升,也不需要把一个问题分成很多次门诊才能解决。但民众须付出代价,就是等待的时间变长,甚至达数周之久!好处是不必再花时间在诊间外苦等数小时。等待时间增长后,急性病及小症状如感冒、足癣和腹泻等,民众不耐久候会买些成药自行处理。只有遇到重大疾病他们才会耐心等待约诊,如此一来,医疗机构不必再花大量时间处理危险度较轻的疾病。
提高门诊服务单价:医院及医生才愿意接受限制门诊服务量,单次就医民众才有充足时间和医生讨论病情;医生工作负担减轻了,也会减少犯错机会。诊察费单价太低又要医院及医生减少门诊量是天方夜谭!
医院只能接受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病人:挂号过于自由导致很多轻症病人挤满医院,重症病人不得其门而入;而且还有病人对专业科别不了解而挂错科别,造成时间和金钱上的浪费。“医院只接受转诊病人”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沦为全面性的开药机器。
民众愿意牺牲就医自由换来高品质的医疗吗?
问题是:民众愿意等待吗?民众愿意受限吗?
因为现在你想看诊,几乎每天都可以,不必像外国需要等两到三星期,只要你挂得到号!如果挂不到号,去急诊医生一定会帮你看诊,因为医疗纠纷多,没有医院敢拒看病人。现在你想去哪家医院看诊,甚至是教学医院,随时都可以,不需要基层医生的转诊单;没有转诊就没有分工,造成大型医院林立,而社区医院诊所难逃倒闭的命运。
依照现行制度,经由基层医院转诊到医学中心也省不了多少钱,而且基层诊所和医院各付费一次,花两次看诊时间,这跟直接去大型医院就诊费用不是一样吗?而且后者只需一次看诊时间!民众又不是笨蛋。
被拔掉爪牙的老虎
每位医生进入临床后,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照医学训练明明应该做某些检查或治疗,却立刻遇到“保费给付”的问题!因此除了解释病情,还要向困惑的病人家属说明为什么哪些检查不能做,哪些治疗需要自费,病人大有被人趁火打劫的感觉。医生在屡受牵制下,为了自保,只好按照规定由简到繁慢慢检查治疗,如果不是危重的疾病就罢了,若是遇到紧急的重大疾病,就早已失去诊断与治疗的先机,医生就好像甲午战争时训练有素的北洋海军却无弹药可用,只好吃败仗。
戒慎恐惧的医疗纪录
医生开出的处方及写下的每一笔医疗纪录都可能遭遇医疗纠纷而受法律制裁。这就是为什么在诊疗的过程中,必须耗费医护人员大量时间及资源不断写下医疗纪录,同时不得不压缩有限的医患对谈时间。医生怕犯错,因此消极及防御性医疗大增,开立比较消极的处方来避免误诊,浪费了更多时间及资源。
制度不断惩罚压力最大、工作量最重的医生
重症、急诊、妇产及外科医生的工作量大,危险性高。这些科室的医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因此医疗纠纷反而更多,法律惩罚也更严重,这让新一代功课好的医学院学生纷纷选择医疗纠纷少而收入高的专科;以往功课好的医学院学生基于荣誉感而走内、外、妇、儿四大科的光景已不复见。民众担心的是:未来罹患急重症疾病时,将面临无人诊治的窘境。
没有一个行业像医疗一样有极其严格的考核及持续进修的规定,不论医生、药师、护理师还是其他医疗团队成员,都要在规定年限内修完专业课程才能延长就医执照的有效性,但近年来在一些“专家”的建议下,竟然还规定必须上道德伦理课!医生已经被当成道德思想有问题的一个群体。
双输的局面
民众不愿等待却要求增加看诊的时间、不愿付高额保费却要求使用最好的资源、重复就诊然后任意弃置药品;医生因大量看诊而牺牲诊察时间换取诊察费、大量使用防御性检查却换来少得可怜的门诊收入。
金字塔、万里长城与医疗制度
世界上每个雄伟惊人的建筑多半是牺牲千万苦力民工之性命换来的;国人互相指责及老外觉得不可思议的医疗制度,也是牺牲无数医疗人员的生活品质及陪伴家人时间换来的。
我的老外病人
我现在服务的诊所外国病人很多,他们对我们的医疗制度有很多好评:
老外A:什么?当天来诊所挂号就可以看诊?我们国家只能约诊,至少要等三星期才轮得到。而且,遇到急诊可以拒收非紧急病人!
老外B:什么?看完诊拿了一个月的降胆固醇的药,挂号加诊察费加药费只要四百元?你是说美金还是人民币?
老外C:什么?看完诊,在诊所就可以拿药?我们国家要开好几个小时的车到好几家药店才能配到所有的药。什么?你们要改成和我们一样?Smpid!
老外D:什么?我可以直接去××总院看病!你不用开转诊单给我吗?我们国家没转诊单不能到医院就诊。
老外E:哇,太神奇了!几乎每一家医院都有MRI(核磁共振),诊所都有超声波,而且两个星期就可以挂到号做检查,实在太方便了!我放假回国时排了三个月都还没轮到我。
……
